2012年河南省中招考试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242548 上传时间:2017-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河南省中招考试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年河南省中招考试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年河南省中招考试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年河南省中招考试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年河南省中招考试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河南省中招考试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河南省中招考试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12012 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语文考试试卷二 三题号 一(一) (二) (一) (二)四 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 (26 分)1、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2 分)A门楣 倒霉 媒体 春光明媚B咫尺 旗帜 滞留 无可置疑C滑稽 畸型 羁绊 汲取经验D伫立 铸造 贮蓄 青春永驻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 分)A和谐 别出新裁 谈笑风生 B风彩 扣人心弦 舍身取义C陶冶 脍炙人口 出类拔萃 D真谛 呕心沥血 一愁莫展3.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A.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 叹为观止 。B. 东大街上车来

2、车往川流不息,两旁高楼鳞次栉比,好一派现代都市景象。C. 看了小沈阳的表演,他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 D. 看到电视画面上数百头藏羚羊被盗猎分子枪杀而横尸荒野的惨状,我们无不感到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即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4古诗文默写(8 分)(1) ,浅草才能没马蹄。 。 (2)角声满天秋色里, 。 。(3)杜甫春望中移情于物,表达感时伤世之情的句子:“ , 。 ”(4)面对即将来临的挑战,我们没有茫然和苦闷,更多的是“ , ”的信心与乐观。 (用李白行路难(其一) 中的诗句填空) 。(5)古代文人常常感慨时光的流逝,晏殊也是如此,他在浣溪沙中写到:“ , ”,以此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之

3、情。5、名著题(2 分)某同学抄录水浒传第十七回的回目时,遗漏了下句,只记得那句与杨志有关。请你从下列句中帮他找出该回目的下句。 水浒第十七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A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B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C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D 小李广梁山射雁6、下列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的时间里的杰作!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没有一层土壤。想一想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经过了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土壤,每经历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层。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米的华北黄土高原

4、吧!A. B. C. D.7.读材料做题。 (8 分) 、材料一 汶川大地震令人震惊的情景:废墟下面,一位已经停止了呼吸的年轻母亲双膝跪着,上身向前匍匐,紧紧用身体护住襁褓中的孩子。在孩子的被子里塞有一部手机,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材料二 一中学生与妈妈闹矛盾离家出走,饥饿中得到一位陌生人施舍的一顿饭,竟然双膝下跪。这位陌生人问清了缘由,说:“还是回去给你母亲下跪吧,至少她已给了你十五年的饭吃。 ”材料三 调查显示:某普通高效大学生中清楚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生日是哪月哪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 100%、58%、37、7%。 研读上面的材料,写

5、出你的探究结果。 (2 分)材料一中有一句话有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2 分)座号得分 批改人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2病句: 。 修改后的句子: 。 仿照示例写一句话,表达你对母爱的理解。 (2 分)示例: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请写出一句与母亲有关的格言或俗语。 (2 分)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各题(18 分)难忘那张脸七个春夏秋冬,送走过几百个中学生,有些学生的名字已经从记忆中抹去,但那张圆脸却依然那样清晰地刻着一个永远留在我心中的故事。 那张稚气的圆脸,是我曾经伤害过的。 这件事,发生在 7 年前的 9 月 3 日,我走上讲台的第

6、一堂课。 靠前门的课桌后,坐着的是这个圆脸少年。一开始上课,他的两手就抄在袖筒里,平放在桌子上,头枕在上面,并且不时地抬起衣袖去抹那淌出来的鼻涕。他的举止惹恼了我。要知道,这可是我的第一堂试讲课,内容是茅盾的白杨礼赞 。为了这堂课,我足足准备了 3 天。更何况,教室后排还坐着那位年长的教务主任,他是在考评我的教学能力。 圆脸的表现在我看来,简直就是对我的轻视。 我的心境被破坏了。努力地不去看那张“可憎”的圆脸,继续讲我的课。可是不行,接连发出的抽吸鼻涕的声音已经把课堂上一半的目光吸引过去了,间或传来低声议论,“啧啧”的嗤笑。教务主任也在盯着我,似乎在看着我怎样对付这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我暴

7、怒了,对着圆脸大喝一声:“你,站起来!”圆脸慢慢地抬起头,迷茫的眼睛闪了闪,然后低垂下头,缓缓地站起。我有些懊悔了。说他什么呢?总不能说他流鼻涕吧。于是,我指着板书,问:“茅盾的白杨礼赞在开头为什么没去写白杨树,而写的是黄土高原的壮观景象呢? ”话一出口,我被自己的机灵陶醉了。这是我刚讲过的问题,我想他应该回答出来,然后让他坐下,告诫他坐端正,注意听讲,也就算解了围。 “我不会。”圆脸回答,声音很低,但很干脆。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说什么?”圆脸的头垂得更低了:“你刚才讲的我没听明白。 ”我恼怒起来,厉声质问:“那么,你听什么了?”几十双眼睛凝视着我,其中也有教务主任。圆脸没说话,只是深深

8、地垂着头。 “你出去!”话一出口,连我也奇怪自己何以有这个念头。圆脸猛地抬起头,我看到的分明是一双愤怒的眼睛,目光中似乎还有一丝淡淡的哀怨。 “你出去!”他终于离开了座位,拉开教室的门,跑了出去。 课堂恢复了平静,可静得让人感到压抑。 我继续上课。这堂课好长啊! 课后,教务主任找到了我。没有评论这堂课上得怎样,只是给我介绍那个被我赶出教室的学生。 “他也是够可怜的了。父母离异,他跟着奶奶生活,现在奶奶病了,他很需要关怀,但从来不把苦告诉同学。他太孤独,他需要理解,尤其是来自教师的理解。 ”说完,教务主任长久地看着我。 我的心被刺痛了,也想起了那颗被我刺痛的心。我知道,这第一堂课是彻底失败了。我

9、不配在学生面前自称老师,也不配让学生叫老师。我该怎么办呢? 下午,在我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个折得正正方方的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您第一次登上讲台,我能理解您做的一切;我也多么希望别人能理解我呵!我的心好苦。被您从课堂赶了出去的学生。 ” 我被震动了。 从这以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师”这个词的含义。他不只是“教书” ,更重要的是“教人” ,而要“教人” ,首要的是先教自己,教自己去理解学生,这样才可能教好人,教好书。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 7 年了,但那张永远抹不去的圆脸,那双哀怨的眼睛,时时在提醒我,即使在离开讲台的今天,仍然如此。 8. “有些学生的名字已经从记忆中抹去,但那张圆脸却依然那样清

10、晰地刻着一个永远留在我心中的故事。 ”(第一段) (1)句中“有些” 、 “只有”两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 分) (2) “有些学生的名字已经从记忆中抹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 分)9. 有人说,第四段写“我”为这堂课足足准备了 3 天,再写教务长来听课,似乎与引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无关。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为什么?(3 分) 10 第六段所说的“突发事件”指什么?这一“突发事件”在整个故事中起什么作用?(4 分)11. 教务主任并没有议论“我”的课, “我”为什么认为“这堂课彻底失败了”? (2 分)得分 批改人312. 结尾处说, “那张永远抹不去的圆脸,那双哀怨的眼睛,时时在提醒我

11、” 。你认为他在提醒“我”什么?(2 分) 13. 你认为故事中的“我”在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时应该怎么办?(2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各题(13 分)汉文化与筷子 重阳这天,大家都在吃重阳糕。有的用手拿着吃;有的用力切开,用叉子叉着吃;有的则用筷子吃。看到大家不同的进食方式,想起汉文化和筷子的关系问题。因此写下这点文字。 人类社会 ,共有三种进食方式。其一是用手。这是自然的进食方式,例如婴儿,不须母亲教导,自然地会用手抓东西吃。其二是用刀叉。这当然是在人类发明火和冶铁之后,才会有的工具。人用刀叉获得区猎物之后,在火上烤熟,然后用叉叉着,用刀割来吃,这比用手抓已经大大进了一步。其三是

12、用筷子进食。这种进食用具是如何进化得来的,尚待考证。筷子用手操作,手与大脑相连;有人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脑的发育。筷子是汉文化的特征,只有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才用筷子。 当今世界分布上,在亚洲除了直接受汉文化影响的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新加坡外,其余均是用手进食的。中国还有部分兄弟民族,如维吾尔等也是用手进食的,非洲多是用手进食的,欧、美、澳洲白种人均用刀叉进食,只有当地土著民族用手进食。 筷子,原名“箸” 。我的故乡江西,现在还有地方将筷子仍叫箸。我们的祖先究竟从什么时代开始,放弃了用手和用刀叉进食,我不知道。从书中查到, “纣为象箸,而箕子唏”此话意思是说纣王用象牙做箸,箕子感到

13、很忧虑难过。本意是批判纣五的奢侈。因此,我们从这话中得知在商代已经使用箸了。但在这之前,究竟哪个年代开始使用箸,则尚待考证。 既然称箸,那么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称箸而都叫它筷子呢?据说,这是由船民开始的。过去的船都是木料做的。在长江大河中行驶,不仅很慢而且危险,小时候常听人说:“行船走马三分险。 ”船民迷信,所以产生了一些忌讳。在行船时,如姓陈的,只许说耳东,不许说陈,因“陈”与“沉”同音,又在船上不能说翻身,只能说转身,因船上忌“翻”字。 “箸”与“住”同音,船行要快,不能“住” ,因此忌用“箸” 。住的反义为快,船上就将“箸”改称为快,但快是形容词,因此造了一个“筷”字。为什么用竹字头,

14、因筷子是竹子做的。 今日西餐桌上的刀叉,是过去刀叉的缩短。虽然在一些富豪餐桌上的刀叉,用金子或银子,甚至镶上宝石,经过有名的艺匠精心做出来的,放在洁白的桌布上,熠熠发光,但它毕竟摆脱不了它原始的、野性的痕迹。而筷子则是手的延长,早从原始的野性中异化出来了。14、文章开头写大家在重阳节吃重阳糕时不同的进食方式有何作用?(2 分)15. 第段中, “有人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脑的发育” ,这句中“有人说”三字去掉行不行?为什么?(3 分)16. 写出本文主要运用的三种说明方法。并举出一个例子具体说明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4 分)17. 根据第段文意能否理解为“中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已有

15、3000 多年了” 。请说明理由。 (2 分)18. 用筷子与用刀叉,哪一种进食方式更文明?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2 分)三、古诗文阅读(13 分)(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以下各题(9 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嗟夫!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王,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僚属,置酒共观之,众皆叹美,坦独俯首不视。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得分 批改人得分 批改人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4惊问其故,对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