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

上传人:luoxia****01801 文档编号:62409602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教材分析自然奇观这一组由四篇课文组成。观潮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它的大,还用了好多优美的语言文字写出了它的神奇美丽;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火烧云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火烧云图景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的方法却不一样,各有特色。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1、观潮【教材简析】: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

2、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课文3、4自然段【教学准备】:电脑【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朗读古诗,导入新课: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

3、,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2、课件出示: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教师重点强调“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5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三)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四)默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标记。(五)释疑解惑1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

4、江大潮的资料,现在就请大家来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结合你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老师出示课件,看看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一个,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2学生结合资料,认真研读,充分交流。3同学们,你们真是一个个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六)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2深入学习课文3、4自然段,体会钱塘江大潮(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

5、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学生边默读,边画批)(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的内容: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重点体会:人声鼎沸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

6、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象开了锅的水一样。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激动,读出这种感受,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吃惊、惊喜体会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评析: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的对话。)比较句子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

7、战马飞奔而来。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评析: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感受课文中的精彩描写,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并且在不断地朗读比较中,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正地落到实处。)(4)引入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课件出示文字资料):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

8、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评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不要就教材而讲教材,应该把视野投向更加广阔的语文天地,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长此以往,学生将受益终生。)(5)播放课件。(快看,钱塘江大潮来了!)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教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

9、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的元首,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随机采访学生)(评析:课件的播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这种视觉的冲击会让学生的心灵感到震撼,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及时地抓住学生情感体验的高峰,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人观看钱塘江大潮之后的不同感受,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地理解进一步深化。)(6)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7)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远近)3潮过后,

10、还能称作是奇观吗?(学习第五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4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是否也能算作是天下奇观呢?(学习第二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二)内化语言,拓展延伸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2.出示小组活动:(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

11、以加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板书设计】: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1、观潮 潮来时: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远近)潮来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材简析】:课文中描写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最后一块密境”,是世界仅存的一块处女地它是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让人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教学目标】:1了解

1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4学习收集资料。(课前查找有关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教学准备】:电脑、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

13、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3师:(电脑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检查生字词。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奇)4再次读课文,课件出示: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三、交流汇报1交流自读疑难。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

14、一起研究的吗?2、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同桌听。2)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应地点拨: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长、深

15、、窄。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46、3千米”(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指导朗读,强调气势。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博物馆”学习。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第二题学习。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最”?可不可以换成“非常”?为什么?五、拓展实践教师课件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景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六、 作业布置:1、掌握生字词2、熟读课文3、将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父母亲人听。第二课时一、回忆内容作者是怎样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二、阅读对比,体会表达1出示部分段落,说一说与课文中的段落有什么不同?(段落1摘选第二段,去掉了传说内容;段落2摘选第三段,去掉了段中的数字;段落3摘选第五段,用“非常”换掉了“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