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说课稿

上传人:luoxia****01803 文档编号:62402838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戏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社戏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社戏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社戏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戏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戏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社戏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就体裁而言,它属于小说。就内容而言,本单元内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这体现了语文同社会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课文社戏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意趣盎然的童年生活经历。与旧大纲相比,新课标更突出了学生的心灵品悟和个性解读。这样的课文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这篇课

2、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体会人物描写对烘托主题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农家小友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对劳动人民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3、教学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2)景物描写对抒发感情、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3)理解人物和环境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二、学情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喜欢自己的天真、烂漫的童年,这样的课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面对着带

3、有和自己童年生活相近的故事情节的课文,喜欢读,喜欢讨论,喜欢发问,喜欢探究,喜欢说自己童年的故事。但是我校学生基础薄弱,要上好这节课,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应降低难度,另外教师必须在预习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三、教法与学法分析(一)教法教师语言诗意化,力求教学语言精练,教学手段多样化,追求教学的诗情画意美。在自读中感知,在合作中领悟,在探究中启迪,在实践中运用。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阅读、讨论、探究本课蕴含的人生哲理。注重过程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个性,亮出自己。(二)学法1、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认真倾听、学会质疑、学会有深度的评价。2、结合具体语段,联

4、系自身生活学习课文;从社戏里小伙伴们的所作所为,联想到自己;3、学习分析人物言行,把握人物性格、品质的方法。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这段往事,更有一种永生难忘的体验。这里老师很想知道你们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童年时你最喜欢做什么?喜欢去哪里?今天,让鲁迅先生的社戏点燃我们追忆童年的情感之火。(设计意图:由提问导入,揭示课题。通过提问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回忆童年生活,引发学生课堂对话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解题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相当于“村庄”。社中有“庙”,为了祈求全社平安富足,社庙里每年一定时间都要演戏,这就

5、叫做社戏。(设计意图:了解写作背景,并且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三)、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省( ) 行家( )惮( )絮叨( )怠慢( )撺掇( )凫水( )潺( )兽脊( ) 蕴藻( )家眷( )皎洁( )漂渺( ) 纠葛( )(设计意图说明:扫清阅读障碍,重在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达到汉字的辨形、辨音、辨义的目的,培养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2、作者作品介绍学生展示,教师补充。(设计意图说明:通过这个问题的回答,来复习旧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提问:文中的迅哥是鲁迅本人吗?就此引出文章体裁。(设计意图说明:通过这个问题,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6、四)、整体感知1、了解解读小说的一般方法(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学习本文的方法,培养学生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说内容,多角度概括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五)、思考讨论除了看戏之外,作者还写了很多事 ,有的人认为文章题目是社戏,就应该重点写看社戏的情节,这些与“看戏”无关的事,最好不要写。你认为呢?(设计意图: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的主旨。)(六)、小结:经过大家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新的认识,复习了小说的三要素,理清了文章的内容,为我们下节课的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设计意图:让学生概括了解本节课内容。)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7、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上节课的掌握情况。)二、合作、探究学习1、跳读课文,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下你对文中人物的评价:(按照以下的格式)我喜欢 (人物),因为他 (人物的性格), 比如 (人物的言行)。示例: 我最喜欢双喜。 首先,因为他最聪明。比如:当迅哥儿看不成社戏,急得要哭时,他马上想出了好主意,解决了船的问题,并讲出三条理由,解除了大人们的顾虑。 其次,因为他(设计意图:小说就是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形象的把握影响到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扣住人物个性化的东西。)2、划出环境描写的句子,细读体会:我看到 ,这说明 。我听到 ,这说明 。

8、我闻到 ,这说明 。我感到 ,这说明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很有必要让他们说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的段落情节,并谈谈读后的感受。)三、思考讨论:1、如何看待“偷”豆的事件,这与我们平常意义上的“偷”性质一样吗?为什么?(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中强调“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2、戏真的好看吗?豆真的好吃吗? 为什么会觉得那夜的戏特别“好看” ,那夜的豆特别“好吃” ?(设计意图:语文

9、新课标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这篇课文的特点,要让学生尽情的发挥个人的感受,教师只要适时应用点拨引导法在朗读方法或回答问题时稍作指导,对于学生的发言言之有理就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四、拓展延伸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把你对“童年的美”的理解幻化成美丽的文字。范例: 童年的美,是放学路上与哥哥一起采摘的一片绿叶,清翠而亮丽; 童年的美,是牵起妹妹的手,在夏夜落下斑驳树影的院子寻觅月亮,温馨而浪漫。(设计意图说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五、小结:你能用一两句话,表述自己通过本文的学习得到的收获或感受吗?(设计意图说明:这是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强调教学目标的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