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测试二.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400001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测试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测试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测试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测试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测试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测试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测试二.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测试二第卷(选择题 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扫帚(so)辟邪(b)混沌(hn)蓊郁(wng) B舳舻(zhu)颠簸(b)迸发(bng)沉湎(min) C怪癖(p)足癣(xun)愀然(qio)翘首(qio) D枕藉(ji)箕踞(j)按捺(n)脂粉(zh)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发轫侘傺纹身直接了当B悲怆砥砺摇曳狂放不羁C震撼工夫妥帖寥若辰星D甄别炫耀搭讪天籁之音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渺渺兮予怀(心中的情思)击空明兮泝流光(同“溯”,逆流而上) 引觞满酌(拿起)披草而坐(拔) B不遑启居(

2、起身)载饥载渴(且,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检验)意有所报,梦亦同趣(同“趋”,往,赴) C用心一也(因为)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经) 而卒莫消长也(最终)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砍柴)D不知东方之既白(发白)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先前)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里)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感谢落日,它让我看见了他们远去的背影,它把世间惊世骇俗的一幕展示给我。 B他为人不错,只是过于固执,喜欢钻牛角尖,丁是丁,卯是卯,一点也不晓得变通。 C老艺术家豪气不减,泼墨挥豪宛如行云流水,很快就写好几幅字,赢得了阵阵喝彩。 D我的家乡有一片竹林,万竿碧

3、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这景色让我久久难以释怀。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巴金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文思敏捷,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表达了他对民族振兴的热切期望。 B3月29日下午,一架波音飞机载着国民党参观团一行,降落在南京禄口机场。当江丙坤率团出现在贵宾室时,立即成为众人追逐的焦点。 C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书摘月刊,是我们献给爱书的众多朋友们的一道精美的“图书套餐”。 D虽然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商务、交流、购物等方面的很大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不少信息的真实性却越来越怀疑。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被奉为经典,称作诗经。诗

4、经表现手法为赋、比、兴,朱熹解释“兴”为: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采薇中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推移来起兴,表达士兵久役不归的怨敌、思家和盼归的心情。 B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我国山水游记的开拓者,他常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个人情怀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代表作是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所写的多篇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曾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月牙儿,剧本茶馆等。作品“京味”十足,呈现出浓郁的自然风光和世态人情。 D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它们是根据乐师背诵的零散篇章最后由荷马来定型而成

5、篇的,是欧洲最早的诗歌。因而荷马也被称为欧洲诗歌的鼻祖。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

6、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尽管那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

7、功夫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我年轻时初次读歌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它完全成了另一本书!这类经验的神秘和伟大之处在于: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于这种独特性和个性与此同时,我们却相信自己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

8、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节选自获取教养的途径7文中画线的“这种独特性和个性”指的是什么?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由似懂非懂到不断重读,直至理解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 B认真领会作品的内涵,把握其神秘和伟大之处,使它在心目中完全形成另一本书。 C精细、深入、举一反三的阅读,不断地感悟。 D世界各民族都在追求同一个目标,怀着同一些梦想。8作者为什么认为读书必须读名著(经典),而不应只读报纸和流行文学?联系课文,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流行文学无法让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只是为了“散心消遣”,而杰作

9、需要我们集中心智,用心、用爱去对待,所以,读杰作才能获得教养。 B流行文学虽富有刺激性,但大多语言粗俗,内容单一,不贴近生活,容易误导人;而杰作需要人们集中心力用心对待,能够让人获得教养。 C流行文学是消遣一类的文字,读书人见了只会生吞活剥,浪费时间,消耗精力;而杰作需要人们集中心智,用心、用爱去对待,能够让人获得教养。 D流行文学面广量大,但人生太短促、太宝贵,挤不出更多的时间去读它;名著经典是流行文学的竞争对手,多读杰作,可以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9为什么说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们心中唤起新的共鸣” ?根据文意,对这句话的理解不

10、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名家的著作内涵是极其丰富的,经典作品常读常新,只有不断阅读,精细阅读,才能理解并不断加强体会,从而获得教养。 B因为世上的书籍在不断地增多,每一个读者都在不停地阅读,所以一时不能理解,但过些时候就会产生共鸣,从中获得教养。 C因为读者一旦为杰作的特殊魅力所入迷,在深入书的世界中,重复阅读,有所感悟,就会逐步发现它们令人幸福神往的境界,获得教养。 D因为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这种感悟的过程,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10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取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

11、前提。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才能获得教养。 B读书人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没有人格,没有个体,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C读书是心灵的追求,这个追求必须有对文明的热爱,有对知识的敬重,因此,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和人格的追求为前提。 D读书是个人的心智活动,人的性格各有特点,读书的体会、感悟也有所不同,获取教养的途径也就不一样,形成的人格也各不相同。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

12、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注释:鲦(tio):一种细长的淡水鱼。 雊(gu):野鸡鸣叫。黄檗(b):一种中药。不一:不详说,古代书信结尾用语。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故山殊可过 经过B复与疏钟相间 夹杂 C步仄径 狭窄D多思曩昔 从前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3、相同的一项是BA 与山僧饭讫而去复与疏钟相间 吾尝终日而思矣 物与我皆无尽也DC 然是中有深趣矣 因驮黄檗人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因坐法华西亭13本文重在写景,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实写冬日景致的一项是 景气和畅清月映郭露湿青皋村墟夜舂吠声如豹白鸥矫翼 ABCD1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景,调动了视听两种感官,层次井然,动静和谐。既有现实之景,也有想象之景。 B“此时独坐,僮仆静默”,看似存在僮仆虽在身边,作者却说“独坐”的矛盾,其实是反映了作者精神上和僮仆隔膜,格外思念裴迪的状况。 C文中描绘的冬景照应“和畅”二字,没有肃杀之感。但王维不喜欢山中的冬景,而对春景充满了向往。 D王维不署名“王右丞”,却署“山中人”,表明作者热爱大自然,将自己看成大自然一员的价值追求。第卷(共108分)四、(24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译句:_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译句:_16阅读采薇最后一章,然后回答问题。(8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节诗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3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