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一轮复习政 治生活第七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和宗教政策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2393590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7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三一轮复习政 治生活第七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和宗教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8年高三一轮复习政 治生活第七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和宗教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8年高三一轮复习政 治生活第七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和宗教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8年高三一轮复习政 治生活第七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和宗教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8年高三一轮复习政 治生活第七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和宗教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三一轮复习政 治生活第七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和宗教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三一轮复习政 治生活第七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和宗教政策(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 点 展 示,(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3)我国的宗教政策。,本课时的主线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地位”,所以复习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 结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结合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认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结合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文化的保护工程,认识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结合国家帮扶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具体措施,理解处理民族问题的具体措施。,备 考 预

2、测,考点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1)国情: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总称中华民族。 (2)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2、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我国形成了 、 、 、 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1)是什么:,(2)(为什么)我国能真正建立起新型民族关系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 国家性质决定(根本原因):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这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前提条件。,考点一、我

3、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 我国宪法和法律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 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代代传乘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注意:由于历史形成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状况依然存在,而且难以在短期内消除。,(3)如何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怎么办),国家角度: 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键。 要坚持和完善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制度保障。 制定和完善法律体系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4、公民角度: 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习惯,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题组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5)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20102012年,中央财政对8个民族省区(即5个自治区和青海、贵州、云南3个省)的转移支付总额达26 055亿元。国家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是( ) 提高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地位的主要手段 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自治权的措施 协调少数民族特殊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表现 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

5、族关系的重要举措 A B C D,D,考点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原则,(1)含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3)表现: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2)原因:在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地位:首要原则,提醒:对少数民族和地区给予特殊的扶持和照顾,不仅没有违反民族平等原则,恰恰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必然要求。,我国各民族已经实现了平

6、等,但不是消除了民族差别。由于历史、地理、社会各方面的原因,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别。 民族平等并不意味着各民族间发展程度是一样的,并不意味着现在已经完全实现了民族平等;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缩小和消除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这是一个需要各民族长期共同努力的历史进程。 民族平等不仅是指政治地位的平等,还包括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平等。 民族平等不仅是指平等地享有权利,还包括平等地履行义务。,【特别提示】,(2)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2、民族团结原则,(1)含义:指在

7、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提醒:民族团结不仅指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还包括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1)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2)原因: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地位:重要原则,地位:根本原则,(3)怎样才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笔记),、国家的政策支持 (财政支撑、税收优惠等) 、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关键) 、发达地区的大力支援(人、财、物;先富帮后富),提醒:各民族

8、共同繁荣并不意味着各民族同步繁荣;各民族共同繁荣不仅指各民族经济共同繁荣,还包括政治、文化共同繁荣。,它们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4.三项原则的关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前提条件,物质保证,物质保证,前提条件,(2015江苏卷)15.西藏自治区教育系统推行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双语教学体系,内地西藏班中学也开设藏语文课;西藏地区现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787座,每逢重大宗教节日都循例举行各种活动。由此可见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传统习俗是

9、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文化有明显的区域特色 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A B C D,A,题组二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014高考安徽卷,5)“历史告诉我们,在多民族国家,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实现民族解放,才能建设好国家,才能有幸福生活。”这说明,民族团结是( ) 社会稳定的前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内容 民族平等的基础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A B C D,B,(2015海南卷)13.2014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发展成果惠及各民族群众,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

10、做好新疆工作 意在改革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内在要求 是维护边疆安全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是实现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具体体现 A. B. C. D. ,C,考点三: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1、进程:(略) 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 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政策)。,2、意义: 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1)地位: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11、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3)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 (4)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机关具有双重地位:既是国家的地方机关,又是民族自治机关。),考点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其客观依据,(5)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它的职权具有两重性,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6)自治权: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 含义: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内容: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执行

12、权、其他自治权。,考点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其客观依据,根据所述内容,用线条把两边的方框连接起来,立法 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 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 自治权,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 管理地方财政,组织本地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制定管理流动人口办法, 不合本地方实际情况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可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自治地方人大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主管理本地方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特别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有何区别和联系,(l)民族区域自治区设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而不是设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也不是设在各民族聚居的地方,也不是设在某

13、一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2)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 (旗),但不包括民族乡,民族乡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3)民族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不包括民族自治地方的党的机关和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4)民族区域自治是“一定自治”,不是“高度”自治;更不是“完全”自治。,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易错点:,2.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必要性: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现实情况 A.“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社会基础) B.我国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

14、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政治基础);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2)优越性: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考点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其客观依据,3怎样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坚持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2)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3)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4)公民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4.民族原则与民族政策的关系,(201

15、5广东卷)29.自1965年以来,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先后制定了29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对多项全国性法律制定了适合西藏特点的实施办法。西藏自治区自治机关的立法. A,覆盖了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全部内涵 B.规定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C.保障了少数民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D.协调了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D,题组二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2014高考天津卷,8)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47个聚居民族繁衍生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前所未有。正是这种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新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这表明( ) 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A B C D,C,内涵:,A、信不信的自由 B、信哪种教的自由 C、信哪个教派的自由 D、什么时候信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质: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即包括两个方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信仰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