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393127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8.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彩构成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色彩构成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色彩构成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色彩构成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色彩构成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色彩构成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彩构成一(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色 彩 构 成,色彩构成,第一章 色彩的性质 第二章 色彩知觉 第一节色彩的几种知觉现象 第二节色彩的对比规律 第三章 色彩调和论 第四章 色彩心理 第一节色彩的直感性心理效应 第二节色彩的间接性心理效应 第五章 配色的原则与源泉,第一章 色彩的性质,什么是色彩?色彩是如何被感知的? 色彩概念:光刺激眼睛所产生的视觉为色彩 色彩是一种视觉形态,是眼睛对可见光的感受。 光,是感知的条件; 色,是感知的结果。,第一节认识色彩,(图) r X 紫 红 交 宇射 射 射 外 光 外 雷 无电 流 宙线 线 线 线 线 线 达 线波 电,可见光,380nm 580nm 780nm 紫 黄 红,红7806

2、10 绿570500 橙610 590 蓝500450 黄590 570 紫450380,第二节光与色,1.光与色 2.可见光 3.光谱,光源(直光)物(反射光、透射光) 眼(视神经) 脑(视觉中枢) 产生色感反应(知觉),在物理学上,光是属于一定波长范围内的一种电磁辐射.,牛顿,折射实验,光谱色以红、橙、黄、绿、蓝、紫 的顺序排列(彩虹),除波长外,光的物理性质还可由振辐来描述。波长可用来区别色彩特征,波长的差异(长短产生色相差别,并决定光量的种类而振辐的大小(强弱)则产生色彩的差别。,振辐,振辐,波长,波长,波长,振辐,同波长,不同振辐 图12A,同振辐,不同波长 图12B,振幅的大小决定

3、光量多少并产生明 暗差别,振幅愈宽明度愈高,反之 愈低。波长决定色光的色相差别并 决定光量的种类。,振幅的大小决定光量多少并产生明 暗差别,振幅愈宽明度愈高,反之 愈低。波长决定色光的色相差别并 决定光量的种类。,三棱镜,红 橙 黄 绿 蓝 紫,阳光(白光)是由一组色光混合而成,通过棱镜时,各种色光由于折射率不同而使白光发生分解。 色光对同一物体的折射率与其波长有关, 如红光波长最长,但折射率最小、近、呈直线传播; 紫光则折射最大。 牛顿实验在生活中最直接的例子即是彩虹。,3.光谱,第三节色彩的产生,从光源发出的光若碰到不透明的物体或颜料,在那里一部分被吸收,剩下的部分反射到眼睛中,这就是我们

4、看到的色彩。 蓝色 红色 黑色,人们意识中的固有色的概念,从色彩角度看,物体都具有选择收光的能力,即它们固有的某种反光能力。 物体固有色的概念来源于物体固有的某种反光能力以及外界条件的相对稳定,第四节色的属性,1.有彩色与无彩色 2.色的三属性(三要素 ),2、色彩的三要素,(1)色相 (2)明度 (3)纯度,(1)色相,色彩的相貌称色相,也是色彩区别之意。红、橙、黄、绿、蓝、紫,每一个字眼都是一个具体色相的称谓。从物理学认识,色相由波长决定,不同的色相有不同的波长。色相在心理上的反应可归纳为暖色系、冷色系和中间色系三类,所以,色彩的冷暖也是色相变化的范畴。色相序列渐变推移可以构成不同的空间效

5、果。,(2)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称明度,对光源色而言称光度,对物体表面色称明度或亮度。 白色是最明亮的色,黑色则是最暗的,任何一个颜色,想提高明度则加上白色;想降低明度,则加上黑色。 用黑色颜料调和白色颜料,随分量比例的递增,可以制造出等渐变的“明度序列”,即无彩色系统。 在无彩色系统里有明度变化,没有色相和彩度变化,因此,无彩色领域比有彩色领域的明度对比层次更加清晰。 明度序列渐变推移可以构成不同的空间效果。,(3)纯度,色彩的纯度或饱和度或鲜浊程度称纯度。 同一色加白增亮同时降低彩度,加黑变暗也同时降低其彩度,所以同一色的彩度与明度有关。高纯度的色彩,加入白和黑调成的灰色,纯度就会降低,成

6、为带灰浊味,成为带灰浊味的色彩。 原色和间色为纯色。三原色彩度最高,无彩色的彩度为零,纯色与无彩色是彩度的两极色。 一个颜色的纯度高并不等于明度就高。即色相的纯度、明度并不成正比。,色相明度、纯度简表,色相,明度,纯度的关系,任何高纯度色彩都有不同的明度,若改变其明度,纯度就会下降。 高纯度的色彩加白或黑,提高或降低了该色的明度,同时也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第五节色立体,色彩按照三属性的关系,有秩序有系统地排列与组合, 就可构成具有三维立体的色彩体系,简称色立体。 色立体可使我们更清楚、更标准地理解色彩,更确切地把握色彩的分类和组织,也是 研究色彩调和的基础。 1、色立体的基本骨架,白,黑,灰

7、,色相,纯度,现在世界范围内用得较多的有三种色立体:,美国的孟骞尔色立体、德国的奥斯特瓦德色立体、日本色彩研究所的色立体。 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 孟骞尔色立体 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颜色系统,色彩词典,给数千种色标以准确的命名。例:R4/14(红) ,YR6/12(黄红)、Y8/12(黄) 、 2、奥思特瓦德色立体(o.c.s 一切色彩都是由纯色(C)与适量的白(W) 、黑(B)混合而成,其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白量+黑量+纯色量=100(总量) 。在色彩调和的实际运用中显得比较方便,第六节、色的传达法,1.符号的表示(依色立体的表色法来表示 ) 5R4/14,就表明你用的是孟骞尔色立体 2.一

8、般色名 依照日本工业规格JISZ8102制定的,是由基本色名加上特定的修饰语组合而成.有色彩的基本色名有:红、橙、黄、黄绿、绿、蓝绿、 3.惯用色名 以动物色比喻的色名 以植物色比喻的色名 以大自然比喻的色名 以金属、矿物色比喻的色名,第七节、色的混合,1.加色混合(指色光混合) 2. 减色混合(色料混合) 颜料混合 叠色 3、 中间混合 旋转混合 空间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混合在一起,构成与原色不同的新色称为色混合。 加色混合、减色混合、中性混合。,(1)光的混合 将不同色相的光源,同时投照在一起,从而形成新的色光,是光的混合种类之一。 光混合后的色光明度高于混合前的原有色光的明度。光混

9、合的次数越多,明度越高,这就是光混合的基本原理,称加光混合。舞台灯光、彩色照片、彩色电视机显色,均是运用加光混合原理处理色彩的。 光的三原色:朱红、翠绿、蓝紫。 (2)色料的混合 色料的混合称减光混合,它与光的混合相反,不是反光强度的增加,而是吸光能力的集中。色料混合次数越多,吸光越强,纯度、明度越来越低。换句话说,色料相调的种类越多,则越容易出现脏、灰的效果。,1、光的混合与色料的混合,光的混合,颜料的混合,3、中间混合,旋转混合 空间混合,色的错觉,错视是眼睛的错觉。所谓错视,是指人的肉眼不能正确地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本质、错误地认知了客观事物的大小、形状、色彩等的现象 。,(1)色彩的前进

10、与后退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体验到由于色彩的不同而造成的空间远近感的不同。看起比实际距离更近的色叫前进色,反之叫后退色。从色相的角度来考虑色彩的远近感,一般认为黄、红暖色是前进色,蓝色是后退色。从明度的角度上讲,明亮的色看起来比浓暗的色要显得近一些。,(2)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性,在同等色彩面积的条件下,看起来比实际面积更大的色叫膨胀色,反之叫收缩色,一般前进色是膨胀色、后退色是收缩色。色彩的前进与后退是视觉进深的概念,而色彩的膨胀与收缩与视觉感性面积有关。关于这个问题有以下几点规律: 其一:同面积的暖色比冷色看起来面积大;其二:明亮的色比灰暗的色看起来显得面积大;其三:在色彩的相对明度问

11、题上,“底”色的明度越大,“图”色的面积越小。在黑暗的背景上,高明度色彩的面积看起来往往比实际面积要大,所以在黑暗背景上作明度不同、面积相等的色彩处理时,如果要取得同等大小的视觉效果,必须缩小大明度色彩的面积。 冷暖色的前进与后退感,除冷暖色外,还可以从其他方面的色彩对比中获得: 有前进扩张感:暖色、高彩色、亮色、强对比、集中、中心;后退收缩感:冷色、低彩色、暗色、弱对比、分散、边角。,(3)色彩的轻重感,一般来说,明度大的色彩感觉较轻,暗色感觉较重。这种轻重的判断主要是受到色彩明度的影响。过去有种说法认为暖色类的色感觉重,冷色类的色感觉轻,而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色相对色彩的轻重感觉并没有直接关系,而纯度感略有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即便是一个色相,也会有自己的明暗变化,如深绿、中绿、浅绿。当有彩色加白时会提高明度,加黑时会降低明度,所混合出的色可构成各色相的明度序列。(图),2X4CM一格,作 业:,1、24色环一个。2020CM(手绘) 2、明度推移条(黑至白或纯色至白) 纯度推移条(灰至红或灰至蓝),2X4CM一格,共10格,2X4CM一格,共10格,2明度推移,3色相推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