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_2_2简笔与繁笔(自读)课件 苏教版必修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386183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1_2_2简笔与繁笔(自读)课件 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1_2_2简笔与繁笔(自读)课件 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1_2_2简笔与繁笔(自读)课件 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1_2_2简笔与繁笔(自读)课件 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1_2_2简笔与繁笔(自读)课件 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_2_2简笔与繁笔(自读)课件 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1_2_2简笔与繁笔(自读)课件 苏教版必修3(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笔与繁笔(自读),背景助读,知识梳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艺界、出版界一片春光,期刊和书籍如雨后春笋,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尤其是小说,产生了许多有广泛影响的作品。但繁荣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长篇小说出得很多,但真正成功的却很少;许多作品只有生活,只有感情,但语言艺术却不高,有些在艺术上还相当粗糙。 如本文所述,作者是因“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而写作本文的,但作者并未简单地从现象看问题,他独辟蹊径,以文章繁简的辩证关系为基点,令人信服地论述了文章繁简“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而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避免了以偏纠偏、以偏概全的弊病,令人耳目一新。,背景助读

2、,知识梳理,周先慎,1935年12月生,四川成都崇州市人。195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随后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论著有中国文学、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古典小说鉴赏、中国四大古典悲剧、历代小说选(合著)、中国文学答问总汇(合著)、语文修养与中学语文教学(合著)。主编有聊斋志异欣赏苏轼散文赏析集等。,背景助读,知识梳理,1.注字音,背景助读,知识梳理,2.写汉字,背景助读,知识梳理,3.解词义 (1)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也用来指丑态毕露。 (2)惜墨如金:形容写字、绘画、做文章下笔非常慎重,力求精练。 (3)洋洋洒洒:形容文

3、章或谈话丰富,连续不断。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4)纷纷扬扬:(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 (5)言简意赅:言语简明而意思完备。赅:完备、全。,背景助读,知识梳理,误区警示 :“言简意赅”和“要言不烦”:都形容说话和写文章很扼要。但“言简意赅”偏重在“意赅”,即意思完备,应包括的内容都包括了;“要言不烦”偏重在“不烦”,即重要的语言不烦琐,不啰唆。“言简意赅”和“一针见血”:都有“语言简短明确”的意思。但“言简意赅”重在意思完备;“一针见血”重在指出要害。“言简意赅”和“言简意少”:都含有“语言简洁”的意思。但“言简意赅”中的“意赅”表示内容充实;“言简意少”中的“意少”表示思想内容缺乏。

4、,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技法赏鉴,目标一 把握论证的观点、思路。 1.这篇文艺短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提示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2.作者在提出中心论点前,写了哪些内容? 提示繁简的两种情况。简:言简意赅(好)、言简意少(不好)。繁:繁冗拖沓是病忌,有时也有好处。 3.作者在提出中心论点后,写了哪些内容? 提示(24段)典型例证,论证“简笔与繁笔得宜尽妙”的观点。(5段)引证,繁简得当,取决于是否来自生活,发诸真情。(6段)针对作品时弊,揭示原因,强调形式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提倡简练为文。,问题导思,多维探究,目标二 品味语言,赏析手法。 1.“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

5、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删去“诚然”和“单”两个词可以吗?为什么? 提示不能。“诚然”用词准确,语气委婉,基本肯定前面的观点,有保留自己意见的意味,与全文论述的内容、基调保持一致。删后语气太肯定,内容也与原文不够协调一致。删去“单”字,意思变成承认文字的多寡论决定文章的繁简,与原文表达的意思相悖。 2.分析“背着一块石头在剧场看戏”一句比喻的作用。 提示比喻读拖沓累赘的文章那种吃力、头疼的感觉,非常生动、形象。 3.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阐明观点?各有何好处? 提示例证法。鲜明、准确地论证文章应繁简适宜的观点。引证法。论述怎样做到繁简得当。有权威性,说服力强,深化内容。对比、比喻论证。说服力强

6、,生动形象。,问题导思,多维探究,1.怎样理解“简笔”“繁笔”及其二者的辩证关系? 提示“简笔”即写得简约,用语简洁扼要;“繁笔”,即写得详尽,写得充分。简笔与繁笔主要是从内容和语言表达上讲的:当简则简,当繁则繁,“简而淡,繁而冗”都不好。 文章繁简与文字多寡有关,但又不能单以文字的多寡论。并非“言简”一律都好,关键要看“意赅”还是“意少”。“字面上的简”与“精练”、“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与“啰唆”有严格的界限。,问题导思,多维探究,2.作者在论证观点过程中,先用例证法,后用引证法。引用名言警句可以引领思路,然后再用例证加以充实不是更好吗?你认为怎么安排更好? 提示观点一:先引用名言警句,使论证

7、观点更有力量;再者,引证往往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看法,使读者更简捷地认识问题。 观点二:例证在前生动、形象、可感,有利于激发兴趣,让人先从具体的艺术欣赏中得到美感享受,引起阅读兴趣。,问题导思,多维探究,观点三:例证、引证的先后,要体现作者论述问题的层递性和思维的严密性。论证方法的选择,由文章的内容所决定。使用论证方法的先后,还要根据说理层次要求来安排。本文作者要阐述繁简“各得其宜,各尽其妙”,必须列举生动的实例,才有说服力。以典型的事例开道,能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引用名人警句,是要说明“繁简”绝非有意而为,而是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就能做到“繁简适当”。从论证的需要来看,例证在前,引证在后,体现了说理的严密性、合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