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学案(1)沪科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385713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学案(1)沪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学案(1)沪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学案(1)沪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学案(1)沪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学案(1)沪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学案(1)沪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学案(1)沪科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敏感度和鉴别力欠缺。对社会上一些错误思潮和敏感问题缺乏警惕性和鉴别力,对工作中、生活中、手机和网络里的一些不当言论等现象,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学习目标】1识记生物体内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的结构简式。2理解新陈代谢、合成代谢、分解代谢、酶、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概念。3理解酶的反应条件和作用条件、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及和生命活动能量供应的关系;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过程、实质和意义;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实质和意义;三大营养物质的相互转化。4理解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相互关系、实际应用。5比较和归纳相关知识点6能够通过辨析曲线图、图表、关系式、实验数据,进行实验设计等形式

2、提高辨证思维能力、分析说明能力、图文转化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7总结解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掌握解题技巧光合作用(研究历史、场所、色素、过程、影响因素、相关实验)【知识结构】 同化作用催化剂酶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条件新陈代谢的类型能量ATP三大物质的转化作用细胞呼吸作用异化作用合成反应常见反应类型分解反应【基础知识】一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的特点:常温、常压、高速反应1新陈代谢的概念: 。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得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的营养物质新 陈 储存能量 代 分解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谢 并将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 释放能量新陈代谢过程中,既有 ,又有 。同化作用中有物质代谢,

3、也有能量代谢,同样异化作用中有物质代谢,也有能量代谢。生物体在进行物质代谢的同时,一定伴随着 。1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1)合成反应: ,如:(2)分解反应: ,如:水解反应: ,如:氧化分解反应: ,如:2生物催化剂酶 (1)酶的概念:酶是由 产生的具有 作用的 ,其中,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等绝大多数的酶是 ,少数的酶是 。(2)酶的活性: ;辅酶: ;酶的命名: (3)酶的特性 高效性专一性易变性反应条件的温和性(4)影响酶作用的因素酶的催化活性的强弱以单位时间(每分)内底物减少量或产物生成量来表示。研究某一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独改变研究的因素。影响酶

4、促反应的因素常有:酶的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其变化规律有以下特点。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足够,其他条件固定的条件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他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就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几乎不再改变。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失去

5、活性。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个pH时活力最大,这个pH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时活力最大,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激活剂可以提高酶活性,但不是酶活性所必需的。激活剂大致分两类:无机离子和小分子化合物。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抑制剂使酶活性下降,但不使酶变性。抑制剂作用机制分两种:可逆的抑制作用和不可逆的抑制作用。pH1 pH 酶的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酸碱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酸碱度对酶催

6、化作用的影响反应速度t1 温度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示意图反应速度 (t1是 ) (pH1是 )(5)实验4.1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过氧化氢酶的特性及影响条件。实验原理:过氧化氢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它能迅速地催化过氧化氢,将其分解成水和氧气。这种酶的抗热性较低,遇高温易被破坏。实验材料:新鲜猪肝(马铃薯或匀浆液)、煮熟猪肝(马铃薯或匀浆液)仪器试剂:试管、镊子、滴管、锈铁钉(或FeCl3溶液)、3%H2O2溶液、卫生香等实验步骤:1.准备6支洁净的试管,并分别编号1-6。 2.在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3%H2O2溶液,按下表加入相应的材料。试管试管内容物实验现象结果分

7、析15mL3%H2O2蒸馏水0。5mL25mL3%H2O2新鲜的猪肝匀浆35mL3%H2O2经高温处理得猪肝匀浆45mL3%H2O235FeCl3溶液55mL3%H2O2经高温处理的35FeCl3溶液实验结果:在上表中填写相应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结果分析:1填写上表空白处。2本实验可以证明 _。3如要证明酶的高效性,应选用试管_;证明酶的催化受温度的影响,应选用试管_;如证明酶的催化受PH的影响,请在上表的空白处填写相关的内容。实验技巧:实验时应将夹新鲜猪肝和煮熟猪肝的镊子分开使用,熟猪肝一定要煮透。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清晰,可将猪肝或马铃薯切得小一点,也可以制成匀浆,这样可使猪肝或马铃薯与底物

8、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度可大大提高。(6) 酶催化作用的特点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是由酶催化的。酶所催化的反应叫酶促反应。酶促反应中被酶作用的物质叫做底物。经反应生成的物质叫做产物。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催化剂有相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相同点: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不被消耗; 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进行的反应;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降低活化能,使速率加快。不同点:高效性,指催化效率很高,使得反应速率很快;专一性,任何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或几种相关的化合物,这就是酶对底物的专一性;多样性,指生物体内具有种类繁多的酶;易变性,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

9、温、强酸、强碱等破坏;反应条件的温和性,酶促反应在常温、常压、生理pH条件下进行;酶的催化活性受到调节、控制;有些酶的催化活性与辅因子有关。酶的催化活性的强弱以单位时间(每分)内底物减少量或产物生成量来表示。(7)酶催化作用的机理:酶分子上的活性部位与底物在结构和形状上完全契合3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 )(1)ATP的结构简式: ,其中A代表 ,它的全称是 ;P代表 ;“”代表 ;“”代表 。(2)ATP与新陈代谢的关系:ATP是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化合物,是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 。(3)ATP与ADP的相互转换(反应式): 。注意:物质可逆,能量和酶不可逆)(4)ATP的形成途

10、径 :生物体内的ATP含量 ,所以ATP与ADP总是不断地进行着相互转化。在动、植物细胞内能使ADP转化为ATP的途径有 动物与人: 绿色植物:(5)ATP与ADP的相互转换不是可逆反应的原因(1)反应条件不同:(2)反应场所不同:合成的场所: 分解的场所:(3)能量形式不同:(4)反应类型不同:4ATP的利用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在酶的作用下水解,释放出储存在高能磷酸键的能量,就可以直接用于动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即:吸能反应:需要消耗能量,是吸能反应。(如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的反应,)这一反应所需要的能量是由ATP水解为ADP时释放能量来提供的。放能反应:能够释放能量,是

11、放能反应。(如丙酮酸的氧化分解,)这一反应所释放的能量除以热能形式散失外,用于ADP转化为ATP的反应,储存在ATP中。ATP中的能量可以直接转化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这些能量的形式主要有以下6种。渗透能细胞的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物质跨膜移动所做的功消耗了能量,这些能量叫做渗透能。机械能细胞内各种结构的运动都是在做机械功,所消耗的就是机械能。例如,肌细胞的收缩,草履虫纤毛的摆动,精子鞭毛的摆动,有丝分裂期间染色体的运动,腺细胞对分泌物的分泌等。电能大脑的思考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及电鳐、电鳗等动物体内产生的生物电等,它们所做的电功消耗的就是电能。化学能细胞内物质的合成需要化学能,如小分子物质合成为大分子物质时,必须有直接或间接的能量供应。另外,细胞内物质在分解的开始阶段,也需要化学能来活化,成为能量较高的物质(如葡萄糖活化成磷酸葡萄糖)。可以说在细胞内的物质代谢中,到处都需要由ATP转化而来的化学能做功。光能目前关于生物发光的生理机制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但是已经知道,生物体用于发光的能量直接来自ATP,如萤火虫的发光。热能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