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3_3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教案 湘教版必修2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377634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3_3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教案 湘教版必修2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3_3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教案 湘教版必修2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3_3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教案 湘教版必修2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3_3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教案 湘教版必修2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3_3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教案 湘教版必修2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3_3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教案 湘教版必修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3_3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教案 湘教版必修2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敏感度和鉴别力欠缺。对社会上一些错误思潮和敏感问题缺乏警惕性和鉴别力,对工作中、生活中、手机和网络里的一些不当言论等现象,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继农业之后,就是工业,它不单是一场生产的变革,而且给社会带来了空前无比的变化,所以人们称现今工业生产为主导的社会为工业社会。工业社会的出现至今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已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使物质生产、社会制度、思想文化以及各地景观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速度之快、扩散之广、影响之深是前所未有的。工业生产是利用物理的、化学的或者微生物变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一般来说,只要具备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水源、原材料、

2、设备等即可进行工业生产。运输、土地和集聚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三大主要因素。工业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决定了工业内部的联系,工业联系又为工业区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影响工业发展的各个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如资源的日趋枯竭,使开采成本提高,“三废”的排放导致环境的严重污染,某种产品出现世界性生产过剩、市场疲软、价格下跌等等,都会导致工业转移,在新的合适地区产生集聚,这种集聚往往是同类产业的大汇总,为了降低成本,开发新技术,形成了专业化产业区,又为了共同生存,加强环保,所以着力改善整治周边环境。教学重点1.工业区位因素。2.工业联系。教学难点 工业联系。教具准备工业区、居民区布局与

3、风频图,工业联系和产业链、某大企业景观图。课时安排 2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三大主要因素。2.从工业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看工业联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预习和师生共同学习,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2.联系当地工业发展和布局的现状,理解工业联系的必要性。3.学会应用列表、循环图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使用辩证的、全面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逐步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思想。教学过程 第1课时导入新课师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发达国家拥有了世界上80%的工业和90%的财富,人口却只占20%,而占世界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仅拥有

4、20%的工业,10%的财富。这种差距还在拉大,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受控制地位,必须优先发展现代工业,尽快过渡到工业社会,实现强国富民。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正是为这一目的而服务的,要想发展工业必须首先了解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板书: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工业区位因素推进新课师 工业区位是指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因素是:生 (齐答)运输、土地、集聚。生 阅读教材P67页第二、三、四自然段,自主学习。课件展示:材料:1909年,德国经济学家韦伯在工业区位理论:论工业区位一书中,曾以“原料指数”分析最低运费点,原料指

5、数是指工业生产中所有消耗原料、燃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如果原料指数大于1,则为原料指向型工业,企业应接近原料产地;如果原料指数小于1,则为产品指向型工业,企业应在产品消费地;如果原料指数等于1,则企业区位可在原料产地或产品消费地。如下图,O点到原料M1、M2产地和市场N的距离相等,据此完成12题。 1.如果工厂选址在O点最合理,那么()A.M1的原料指数大于M2的原料指数B.M1、M2的原料指数都大于1C.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要0.5个单位重量的M1、M2D.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需要1个单位重量的M1、M22.若生产两个单位重量的产品需要3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1,2个单位重量的M

6、2,那么工厂区位最好接近以下四点中的()A.N B.P C.Q D.R参考答案:1.D2.C生 审题得知,M1OM2ONO,且工厂选在O点最合理,在工厂选址只考虑运费,且运费仅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的条件下,说明从M1和M2运来的原料重量相等,且等于从O点运到N市场的产品重量,即可知第1题正确选项为D。同理可证,第2题正确选项为C。师 (精讲命题立意)工业区位的选择事关企业的生存,利益相关,务必慎重。决定工业区位的因素当然很多,如社会协作条件、税收政策、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交通条件等。但运费无疑是一重要因素(有时是主要因素)。因为运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厂的生产效率和经济利益,减少

7、运费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本题正是立意于这一因素,来考查考生的分析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的。在材料限定的范畴内,这两题几乎是一个纯数学问题。所扣考点是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师 (提问)相关产业的集聚有什么好处?生 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耗,集中相互利用或处理副产品。开展生产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立节能型企业。师 (指导学生阅读,提问)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有哪些?列举出主要因素。生 (阅读教材,并总结归纳)自然资源、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技术因素、市场因素、环境生态因素。(承转)除上述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外,信息化在工业布局中有何影响呢?板书:信息化与工业布局思考:在一定

8、的区域或某一行业构筑信息化平台的作用是什么?生 (自主学习,讨论后回答)利于整合工业资源、协调专业化生产;有利于产业集聚和功能互补,加强协作交流,促进技术创新,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合作探究师生双边活动:(1)绘制工业区、居住区简易布局图,注意图例和风向的标示。(2)理解风向频率图(即风玫瑰图)的意义,可确定该地区一年中的主导风向,并依此布局城市功能用地,协调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生 (自主探究活动)了解一个工厂,分析其发展优势,限制性因素和改进措施。生 (举例)某热电厂,发展优势是:某城区唯一集中供热单位,在政府“取消小锅炉,实现集中供热,还城市一片蓝天”的政策下,具有显著的优势,其产品具有不可

9、取代性。限制性因素是:已被新发展的市区包围,粉煤灰、废渣、废气对市区有污染,煤炭价格持续上升,暖气价格较高,缺乏铁路专用运煤干线,公路运输量小,污染重,价格高。改进措施:搬迁至城区西寺火车站附近,既解决了市区污染问题,又靠近铁路,可降低成本。(承转)上述事例说明,工业企业要想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必须注重与其他工业部门、交通等方面的密切联系。板书:二、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一)工业联系师 先请同学们看一个实例:课件展示:工业联系和工业链(以袜子生产为例)思考:(1)如何理解“在生产链中,许多中间环节的承担者既是供应商,又是消费者”?(2)从产业链的“投入产出”关系来看,海尔冰箱的

10、上游工业是什么?下游产业呢?(3)美国福特汽车在本土仅生产阀门、螺母,其余零部件的生产遍及瑞典、德国、日本、挪威、法国等15个发达国家,以此例说明有些技术含量高的深加工工业制成品的生产链是跨区域,甚至是跨国家的,分散到世界各地,形成全球生产系统。有些粗加工工业或生产过程较单一的产品生产链可在同一个地方,即相关工业部门的企业聚集到一个具体区域,形成地方生产系统。 课件展示:课堂训练从“投入产出”的工业联系看,在下列工厂中,宜靠近钢铁厂布局的是。汽车厂化纤厂电视机厂有色金属冶炼厂机床厂参考答案: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探究了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和工业联系两大问题,从宏观上指明了工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些

11、条件是工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这些条件又在不断变化着、发展着、联系着,任一因素的改变都会导致企业内部的调整,甚至整体的转移、集聚,实行专业化生产,以适应周围的环境,这正是我们下一节课所要探讨的内容。板书设计第1课时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从容说课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继农业之后,就是工业,它不单是一场生产的变革,而且给社会带来了空前无比的变化,所以人们称现今工业生产为主导的社会为工业社会。工业社会的出现至今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已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使物质生产、社会制度、思想文化以及各地景观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速度之快、扩散之广、影响之深是前所未有的。工业生产是利用物理的、化学的或

12、者微生物变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一般来说,只要具备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水源、原材料、设备等即可进行工业生产。运输、土地和集聚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三大主要因素。工业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决定了工业内部的联系,工业联系又为工业区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影响工业发展的各个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如资源的日趋枯竭,使开采成本提高,“三废”的排放导致环境的严重污染,某种产品出现世界性生产过剩、市场疲软、价格下跌等等,都会导致工业转移,在新的合适地区产生集聚,这种集聚往往是同类产业的大汇总,为了降低成本,开发新技术,形成了专业化产业区,又为了共同生存,加强环保,所以着力改善整治周

13、边环境。教学重点1.工业区位因素。2.工业联系。教学难点 工业联系。教具准备工业区、居民区布局与风频图,工业联系和产业链、某大企业景观图。课时安排 2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三大主要因素。2.从工业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看工业联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预习和师生共同学习,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2.联系当地工业发展和布局的现状,理解工业联系的必要性。3.学会应用列表、循环图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使用辩证的、全面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逐步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思想。教学过程 第2课时导入新课师 上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工业是相互联系

14、的,具体到某一企业,则受到资源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和环境容量的制约,而这些因素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经营者为了降低成本,获取最大利润,必然会依据条件的改变寻找最低运费点布局工业,这就会引起工业的迁移和工业集聚。推进新课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1内容后,自主学习并思考:1.世界制造业重心转移的轨迹如何?2.为什么劳动密集型产业会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3.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质量高、迅速创新的产品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为什么仍由少数发达国家控制?生 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后回答。问题1:世界制造业重心转移的轨迹:18511900年,英国德国。18791930年,德国美国。1950

15、1990年,美国日本。20世纪七、八十年代现在,发达国家东亚、拉丁美洲。20世纪80年代,中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问题2: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属于传统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不断提高,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低,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所以劳动密集型工业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师 (强调)提醒一个问题:发展中国家在引进外资企业的同时,要严格审核工业的“三废”排放量和其他污染问题,防止盲目引进,以防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机会转移污染工业。问题3: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质量高、迅速创新的产品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因其产品性质特异、利润丰厚、经济效益好,不仅具有广泛的品牌效应,有些产品还涉及到国家机密和安全问题,因此,发达国家一直维持着高端产品的垄断地位。师 这是造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合作探究学生阅读教材P72材料,小组讨论,完成12题。问题1:(1)原因: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