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_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时训练a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373199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_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时训练a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_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时训练a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_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时训练a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_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时训练a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_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时训练a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_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时训练a人民版必修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敏感度和鉴别力欠缺。对社会上一些错误思潮和敏感问题缺乏警惕性和鉴别力,对工作中、生活中、手机和网络里的一些不当言论等现象, 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A卷 基础训练1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2明朝后期,嘉善陈氏告诫族人:“宗族传习不齐,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家族宗法观念进一步加强B读书风气日益盛行C传统贱商的观

2、念有所改变D抑商政策发生转变3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4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5“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3、。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6中国在明朝中后期就已经出现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但并未发生像西方国家那样的社会制度的重大变迁。其原因主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统治者推行抑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外国资本主义殖民势力的严重骚扰 重农抑商传统政策的影响A B C D7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

4、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 )A加剧内忧外患 B阻断中外经济交流 C激化中日矛盾 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8历史学家吕思勉在“清代的盛衰”一章中作出如下判断:“清朝的衰机,可以说是起于乾隆之世。”其“衰机”指的是( )A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与世界的交流 B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形成单一经济结构C高度重视农耕经济而丧失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先机 D建立军机处强化封建专制统治9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

5、“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最可能是( )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 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 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10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11东汉崔寔政论中说:“农桑勤而利薄,工商逸而人厚,故农夫辍来而雕镂,工女投杼而刺文,躬耕者少,末作者众。”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使农业发展缓慢 B、农业的主导地位正在丧失C、作者反对重农抑商政策 D、当时社会出现追商逐利的民风

6、12史学研究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 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微商重视买田置地,扩大再生产B.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000吨;最终流人中国的白银7000或10000吨。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C.古希腊考古发现有一些笔迹相同的陶片上刻有同一个人的名字陶片放逐法是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D.明朝实施“海禁”政策是中国难以推进工业化的根本原因13“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随着西汉

7、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材料二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1)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商业与汉代商业相比有何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

8、化。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 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及条件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4A1C 2C 3D 4C 5C 6D 7A 8C 9A 10A 11D 12B13(1)发展:商业不断发展,商税逐渐成为政府重要收入来源;商业地位重要。新变化:出现纸币;城市中打破坊市的限制和时间的限制等等。(2)新气象:出现数量多、分布密集商业市镇,形成城镇网络。原因:江南经济的发展;水陆交通便利。(4分)因素:国家统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利润的刺激;政府政策的影响等等。(4分,任意四点)会有一些不当的网络用语出现在微信工作群或个别党员的微信“朋友圈”中,把“三八节”说成“女神节”、“女王节”等不正确称谓,虽然有提醒教育,但没能做到全面彻底制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