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361211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作业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作业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作业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作业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作业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作业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作业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敏感度和鉴别力欠缺。对社会上一些错误思潮和敏感问题缺乏警惕性和鉴别力,对工作中、生活中、手机和网络里的一些不当言论等现象,第八单元 第二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神经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B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突触后膜外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解析:兴奋在突触中传递时,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神经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因此突触后膜内的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突触后膜外;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

2、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因此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答案:D2在坐骨神经(一种运动神经)末梢,乙酰胆碱被释放出来之后会造成骨骼肌收缩,但是乙酰胆碱在血管中的作用却是使血管平滑肌放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骨骼肌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与坐骨神经一起构成效应器B骨骼肌和血管平滑肌上与乙酰胆碱结合的特异性受体的种类相同,但数量不同C骨骼肌和血管平滑肌上与乙酰胆碱结合的特异性受体的种类不相同D乙酰胆碱造成血管平滑肌放松的效应与骨骼肌上的乙酰胆碱受体有关解析:选项A,骨骼肌结构的基本单位是肌细胞。选项B和C,同一种神经递质在不

3、同的肌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是因为不同肌肉上分布的与乙酰胆碱结合的特异性受体的种类不同。选项D,血管平滑肌放松的效应与骨骼肌上乙酰胆碱的受体无关。答案:C3(2017河北廊坊监测)下列有关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B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C神经纤维上兴奋产生的原因是Na通过被动运输方式转运入膜内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且只经过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解析: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主要依靠K外流;兴奋的产生是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造成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

4、向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答案:D4(2017山东日照校际联考)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a点膜外电位由负变正B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解析:静息电位时膜外为正电位,受到刺激后,膜外转变为负电位;刺激a点产生的兴奋能先后传至电表的两电极处,使电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在突触处兴奋只能单向传递,刺激a点产生的兴奋只能传至电表的左电极处,因此,只能引起该电表发生一次偏转;刺激a点后,兴奋能传至电表的电极处,同时也能传至电表的一个电极处,

5、这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答案:A5.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1、2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位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在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B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处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D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解析:根据神经节及突触的结构可知,e是感受器,d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b是传出神经,a是效应器,D错误。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在机体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正确。是突触后膜,刺激1处,处发生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

6、,A错误。处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钠离子大量内流,此时,钠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C错误。答案:B6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电位变化对应于PQ兴奋传导过程B电表记录到处电位值时,Q处无K外流C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D若S处电极移至膜外,电表的指针将发生两次反向偏转解析:A选项,图乙为神经纤维上某点的动作电位,不是动作电位的传导过程。B选项,电表记录到处电位值时,Q处为静息电位,靠K外流维持。C选项,电表记录到的是R点的电位变

7、化,其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D选项,兴奋只能从S传递到R,不能从R传递到S,故电表的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答案:C7图甲表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C表示突触),图乙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兴奋在b、c和e中传递的形式都相同B图甲中,兴奋在b、c和e中传递的速率都相同C图乙中,细胞a、细胞c和细胞d的作用都具有特异性D接种后的机体被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时,产生免疫的主要途径是解析:兴奋在b、e中都以电信号形式传导,在c(突触)中发生了信号的转换,即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电信号的传递速率快,化学信号的传递速率慢,因此,兴奋在c中传递的速率慢于b和

8、e;细胞a、c和d分别是吞噬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识别抗原有特异性,吞噬细胞识别抗原不具有特异性;接种疫苗后,机体内产生了记忆细胞,当被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时,抗原刺激记忆细胞,使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再通过浆细胞分泌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即产生免疫的主要途径是。答案:D8(2017安徽亳州检测)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为30毫伏B左图装置测得的电位对应于右图中的B点的电位C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再次恢复到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

9、的解析:本题考查兴奋传导过程中的电位变化过程。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为60毫伏,A项错误。左图装置测得的电位为静息电位,对应于右图中的A点的电位,B项错误。神经纤维受刺激后,会出现动作电位,对应C点,通过0电位一次,然后恢复到静息状态的60毫伏,又经过一次0电位,C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错误。答案:C9兴奋在传导过程中,会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图表示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乙酰胆碱和Gly均表示神经递质BA处b点时膜内为正电位C离子通道甲表示钠离子通道D抑制Gly释放将阻断兴奋由A到B的传导解析:乙酰胆碱属于

10、兴奋性神经递质,Gly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A正确;b点时为动作电位,此时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B正确;乙酰胆碱能使离子通道甲打开,产生兴奋,表明甲是钠离子通道,C正确;Gly释放后能抑制上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D错误。答案:D10(2017北京西城区调研)机体内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所示,其中神经元c为抑制性神经元,它的存在保证了机体反射活动的精细和协调。在箭头处给予适宜刺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a接受刺激后膜内外的电位变为内负外正B神经元c通过突触释放递质使神经元b兴奋C神经元c可以接受神经元a和神经元b发出的信号D神经元c对a的负反馈调节可及时终止神经元a的兴奋解析:

11、神经元a接受刺激后,膜内外的电位变为内正外负,A错误;神经元c为抑制性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使神经元b抑制,B错误;神经元c可以接受神经元a发出的信号,但不能接受神经元b发出的信号,C错误;神经元c为抑制性神经元,可以使神经元a处于抑制状态,D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11下面图甲为某反射弧示意图;图乙示意兴奋在A、B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H表示物质;图丙表示图甲中点在受到适宜刺激后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恢复过程。请据图分析作答。(1)图甲中,电流刺激E,可观察到A发生运动反应;若在处用电流刺激神经纤维,A有反应而E无反应。由此表明E为反射弧中的_结构。(2)图乙中,若F、G之间距离等于G、I

12、之间距离,刺激G处,电流表与电流表相比,_的反应滞后,原因是_。若刺激I处,电流表偏转的次数为_次。(3)图乙中H为_,是由_神经元释放的。(4)据图丙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_。Ab时刻Na通道大量开放,膜外Na大量涌入膜内Bac段离子的跨膜运输不需要消耗ATPC若神经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中Na数量减少,c点将上升,静息电位不变Dc时刻膜两侧的电位为外负内正解析:(1)图甲中,电流刺激E,可观察到A发生运动反应;若在处用电流刺激神经纤维,A有反应而E无反应。可推知A、B、C、D、E分别是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和感受器。(2)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

13、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延搁现象,速度较慢。因此刺激G处时,电流表与电流表相比,电流表的反应滞后。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刺激I处,电流表偏转的次数为1次。(3)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4)b时刻Na大量内流;ac段离子的跨膜运输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若神经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中Na数量减少,则动作电位峰值降低,c点下降;c时刻为动作电位峰值,此时膜两侧的电位为外负内正。答案:(1)感受器(2)电流表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要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所需时间长1(3)神经递质(递质)A(4)C12甲图是反射弧结

14、构模式图,A、B、C、D、E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或结构,乙图是甲图局部结构的放大,并用图示装置测量神经元膜电位,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刺激部位,测量结果如丙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所示的反射弧结构中包括_个神经细胞,神经细胞C和神经细胞D的胞体属于反射弧中的_结构,该结构通常位于机体的_中(填器官名称),局部放大的部分属于神经细胞的_结构。(2)如乙图所示,静息状态时电流表的指针偏向左方,当在图示位置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将是_。此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进行_(填“双向”或“单向”)传导。膜外电荷移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填“相同”或“相反”)。(3)丙图中钠离子的大量内流发生在_段。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情况为_,适当降低膜外钠离子的浓度,则b点的值将_(填“减小”“增大”或“不变”)。解析:(1)由题图甲可以直接看出,该反射弧结构中含有3个神经细胞;神经细胞C和神经细胞D的胞体属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通常位于脑和脊髓中。(2)当兴奋传到电流表左极时,左极膜内变为正电位,与右极膜外电位相同,电流表指针指向正中央;当兴奋传到两极中间时,两极的电位恢复。电流表指针恢复到原来状态;当兴奋传到右极时,右极膜外变为负电位,与左极膜内电位相同,电流表指针指向正中央;当兴奋继续向右传时,两极的电位恢复,电流表指针再恢复原状。(3)当神经细胞兴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