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一讲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361177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一讲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一讲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一讲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一讲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一讲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一讲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一讲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敏感度和鉴别力欠缺。对社会上一些错误思潮和敏感问题缺乏警惕性和鉴别力,对工作中、生活中、手机和网络里的一些不当言论等现象,第九单元 第一讲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一、选择题1(2017山东德州模拟)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调查”和“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说法错误的是()A一般不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B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鱼类的种群密度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解析: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A正确;调查鱼类种群密度采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

2、数值是估计值,C正确;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D正确。答案:B2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B春运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它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图中为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既能影响出生率,也能影响死亡率,性别比例则影响出生率,所以与分别为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年龄组成,是性别比例。选项A,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

3、增长的因素之一;选项B,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流动人口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而不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选项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选项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答案:B3(2017湖南常德模拟)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 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8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5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5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是()A小于72只B大于72只C小于144

4、只D大于144只解析:设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为N,则N484515144,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再次捕获时带标记的应该大于15,所以N应该小于144。答案:C4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A从试管吸出培养液之前应静置一段时间B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计数四条边上的菌数C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目较多时应适当稀释D将培养液滴到计数室中盖上盖玻片后镜检解析: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之前应将试管振荡,以使酵母菌混合均匀,减小实验误差;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菌数;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目过多时,无法计数,应适当

5、稀释;操作过程中,应先盖盖玻片,然后在盖玻片边缘滴培养液,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答案:C5(2017贵州六校联考)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 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2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解析: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不是同种生物,因此生活在南极海冰区的南极冰藻不构成一个种群;企

6、鹅主要以磷虾为食,因此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为群落,因此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2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增强,导致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答案:A6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年份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第14年增长速率0.661.522.833.692.911.200.03A.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

7、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表中的数据D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解析:由于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变小,所以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增长速率为1.20,所以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研究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表中的数据,C错误;由于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D正确。答案:D7(2017甘肃高台期中)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

8、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解析:t0t2时间内,增长速率先升后降,最后降为0,说明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t2时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即环境容纳量,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B正确;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1后,但应在t2前,避免资源的浪费,C错误;在t1t2时,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种群数量仍在增长,并趋于稳定,D错误。答案:B8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草原上一种野生动物的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B死亡

9、率逐渐增加的原因是出生率逐渐增加C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DD点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解析: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死亡率逐渐增加的原因是该生物种群会受食物、空间、天敌以及传染病等因素的限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可确定为B点。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可确定为D点。答案:B9如图表示某种鼠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经调查,第5年时该种群的数量为5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鼠种群数量始终呈“J”型增长B可用标志重捕法准确计算其种群密度C理论上该种鼠在新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

10、约为1 000只D第5年后该种鼠数量减少的原因有天敌、资源和空间等解析:该种鼠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标志重捕法只能用来估算其种群密度,B错误;图中第五年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应该在种群增长曲线的K/2处,而第5年时该种群的数量为500只,所以理论上该种鼠在新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1 000只,C正确;第5年后该种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是种群数量仍增加,D错误。答案:C10(2017北京朝阳区测试)近年来,随着人类过度开发海洋资源,许多海洋动物也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如图为20世纪南半球鲸捕获量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种鲸种群处于食物链末端,获得能量多,更易生存B要调查某

11、种鲸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C通过多年的捕鲸量数据可反映长须鲸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D各种鲸的数量波动属于非周期性波动,受外源性因素影响较大解析:鲸处于食物链末端,由于能量流动的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获得能量越少,越不易生存,A错误;调查某种鲸的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图中纵坐标是捕鲸量不是种群数量变化,通过多年的捕鲸量数据分析,长须鲸捕获数量最后几乎降为0说明长须鲸的种群数量在下降,C错误;各种鲸的数量波动属于非周期性波动,主要由人类捕捞等外源性因素引起,D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11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指导草原牧民更科学地放牧,对草原生物种类进行了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兴趣小

12、组为确定放牧量,对该草原上的某种优质牧草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所用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若选取5个样方,种群密度分别是N1、N2、N3、N4、N5(单位:株/平方米),则该种优质牧草的种群密度为_株/平方米。(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了该生态系统,这种田鼠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追踪调查,并绘制出如图曲线:图中虚线表示在_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_。图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图中_(填字母)点时

13、,该田鼠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在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应采用何种方法?_,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_。为保护牧草,牧民开展了灭鼠活动,即在图中所示的某时刻向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投放了灭鼠药,但一段时间后田鼠的数量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可能的原因是_。解析:(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随机取样。(2)图中虚线表示“J”型曲线,是在理想的状态下产生的。对田鼠来说,繁殖一代后原来的个体还存在,个体总数为a(1m);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1m)n。实线表示该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最大种群增长速率出现在K/2时,即图中的C点。对田

14、鼠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时,可用标志重捕法,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那么重捕个体中标记数偏小,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高。答案:(1)随机取样(N1N2N3N4N5)/5(2)理想(或营养、空间充足,没有天敌)a(1m)nC标志重捕法偏高灭鼠药对田鼠进行选择,导致种群中抗药性个体不断增加12(2017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的趋势。(2)根据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若出现_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3)曲线和曲线代表的种群进化速度较快的是_。(4)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丽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曲线表示太湖中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_点后,增长速率为0。(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点后进行,原因是_。解析:(1)曲线表示“J”型曲线,曲线表示“S”型曲线,e点(K/2)增长速率最大,f点(K值)增长速率为0。马缨丹引种到夏威夷后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说明是“J”型增长,符合图中曲线。(2)自然环境下,世界人口的增长为“S”型曲线,与图中曲线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