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后训练 中图版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347305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后训练 中图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后训练 中图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后训练 中图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后训练 中图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后训练 中图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后训练 中图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后训练 中图版必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按照“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整改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完善制度机制”的原则,直面问题,剖析原因,查找症结,增强“四个意识”,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彻落实到农业工作的各个方面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1下列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地质时期地球上曾经出现了3次大冰期,还发生过延续时间约为10万年的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人类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不明显有气象观测时期的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全球气候变化特点是冷暖干湿交替A B C D读图,完成第24题。a全球大气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曲线b我国近5 000年气温变化曲线220世纪60年代后()。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全球大气中的二氧

2、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我国气温低于历史最高水平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A B C D3与两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近5 000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 以内近30年,大气“温室效应”不断增强A B C D4近年来,与a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大气层频发强磁暴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A B C D5全球变暖使下列国家的农业受益匪浅的是()。A新加坡 B印度 C古巴 D俄罗斯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据此完成第67题。6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

3、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A山地0 等温线将上移B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C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D海平面将上升7全球气温升高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A对一些地区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B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和幅度加大,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将缩小C全球变暖不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D气温升高,许多地区将更加适合生物生存,生物多样性会增加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9题。8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加剧农田土壤盐渍化滩涂面积减少淹没部分耕地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A B C D9导致全

4、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臭氧层破坏森林被大量砍伐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A B C D下图反映了某区域以A地为中心,半径约15千米范围内,近10年气温距平增高情况(单位:,同期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增高约02 )。读图,完成第1011题。10导致图中气温距平增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降水量的变化B城市规模扩大C农业生产的发展D全球气候变化11上题所述地区的工业区最有可能位于()。A西北部 B东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西北通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以往因受冰封影响,航运有限。2008年9月,根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北极海冰达

5、到自卫星时代以来历史第二低水平,表明全球变暖的速度超乎我们的想象。由于北极海冰大量融化,西北通道有望未来实现通航。结合下图,完成第1213题。甲1978年9月至2005年9月北冰洋海冰范围的变化趋势图乙12如果西北通道进入大规模商业运营阶段,下列国家经济受冲击最大的是()。A丹麦 B日本 C巴拿马 D加拿大13根据北冰洋海冰的变化趋势预测,阿拉斯加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是()。A面临荒漠化的危险B落叶灌木林的面积增加C小麦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D土地开发利用价值下降201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推进低碳减排,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

6、会贡献力量。读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比表,完成第1416题。温室气体浓度(毫克/米3)年增长率(%)生存期(年)温室效应强度(CO21)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有“贡献”率(%)1750年1990年CO22803530550200155氟氯烃00000 8522501023 4001 50024CH4081720912171115N2O0000 290000 31025120270614表中所列四种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最大,主要原因是()。A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B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比其他温室气体短C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D二氧化碳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

7、体15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A使地面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多B使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加C使太阳活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D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16有利于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合理的措施是()。A大量进口石油,减少煤炭使用量B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C严格限制钢铁、核工业的发展D禁止乱砍滥伐,积极植树造林17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全球气候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近30年气温变化图。材料二:中国近50年增温速率图。(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近30年来,气温变化呈现出什么规律?(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气温变化在地域上

8、有什么差异?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什么地带?(3)全球气候的这种变化趋势会造成什么后果?(4)全球气温升高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有直接关系。试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人为原因。(5)有哪些措施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18中新网2011年12月11日讯南非德班当地时间11日凌晨,德班气候大气通过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能源消费构成是指各种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百分比)。材料二: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我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

9、任重而道远。(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a_,b_,c_,d_。(2)为什么说我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任重而道远?参考答案1. 答案:C地质时期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时间尺度为10万年。1万年以来的历史时期气候经历了510 的波动。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温呈明显波动上升趋势。答案:2.C3.D4.C第2题,通过读图a可知,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是持续增加的,但增加值远没有达到原数的5倍。但由图b可知,我国目前气温尚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第3题,由图b可知,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且近5 000年来气温的波动值

10、超过了3 。由图a可知,近3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加,保温作用增强。第4题,由图a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由于气温升高,高纬度区域内冰雪融化,中纬度地区干旱加剧,而大气层频发强磁暴、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皆与之无关。5. 答案:D全球变暖,使生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高纬度地区的国家农作物产量会提高,而低纬度地区的国家因各方面原因可能受到危害。答案:6.C7.A第6题,气温升高,会使雪线上升;森林生长范围向两极扩展;海平面上升;影响水循环,使部分地区气候更加干旱,部分地区降水增加、洪涝加剧。第7题,全球变暖会导致一些脆弱物种的灭绝;对一些生态系统造成不可

11、逆转的破坏,其中海洋生态系统受到的危害会更大。气温变化越剧烈,受到危害的生态系统就会越多,危害也越严重。答案:8.A9.B海平面上升4050厘米,根据图上高程标示,能淹没部分滩涂,但不能淹没耕地;海水倒灌可加剧农田土壤盐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港口设施,不利于港口的建设。全球气候变暖主要与温室气体含量增加有关,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森林面积减少是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答案:10.B11.B图示A地气温增高明显,向外气温增高幅度降低,结合范围尺度,应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现。东北部地区气温增高最明显,应为工业区。答案:12.C13.B第12题,由材料及图示可知,西北通道使北美东海岸与太平洋地区

12、的联系趋于便捷,巴拿马运河运输量将显著减少,而运河收入是巴拿马的经济支柱。第13题,全球变暖使北冰洋海冰融化,温带的范围向高纬扩展,阿拉斯加等高纬地区积温升高,土地开发利用价值上升,将适合落叶灌木林生长,但不一定适合大面积种植小麦。答案:14.D15.D16.B第14题,由表格数据可知,二氧化碳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气体,而在年增长率、生存期、温室效应强度等方面并不比其他温室气体强。第15题,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并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保温作用增强。第16题,A、C两项不现实,核工业也不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植树造林可以吸收部分二氧化碳,但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17解析:第(1)题

13、,根据图示可知,近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第(2)题,结合图示分析即可作答。第(3)题,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并影响农业生产和水循环。第(4)题,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与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有关。第(5)题,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加大科技投入等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举措。答案:(1)近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2)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气候变暖最为明显。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是中高纬度地区。(3)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改变海岸线,沿海低地被淹;影响农业生产,导致低纬国家农作物减产,高纬国家农作物增产;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

14、,造成旱涝的频次、强度增加,径流量减少,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4)一是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是毁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破坏,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5)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消费比重;淘汰落后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18. 解析:第(1)题,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过量二氧化碳;毁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降低。c、d是气候变暖带来的问题。第(2)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发展经济,而经济实力和科研能力比较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能力有限。答案:(1)毁林燃烧矿物燃料极冰融化沿海低地被淹(2)我国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任务十分艰巨,能源需求量大;我国以煤为主(7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