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347227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按照“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整改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完善制度机制”的原则,直面问题,剖析原因,查找症结,增强“四个意识”,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彻落实到农业工作的各个方面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下图,完成第13题。1图示区域农作物的商品率较高,主要原因是()A.平原起伏较大B.高温多雨C.人口密度较小D.复种指数高2地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A.天然林减少B.土地盐碱化C.洪涝灾害D.沙尘暴3下列属于该地区优势农产品的是()油菜小麦大豆棉花A.B.C.D.答案:1.C2.A3.A解析: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东

2、北平原地区,该地区主要的农产品为水稻、小麦、大豆等;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以商品农业为主,这和当地地广人稀、人口密度低有关;图中的为长白山区,其存在的生态问题是天然林减少。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6题。4该地区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A.地形平坦B.气候适宜C.临近市场D.资金雄厚5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域是图中的()A.B.C.D.6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A.温室气体减少B.森林覆盖率减小C.入湖泥沙量降低D.草原生产量降低答案:4.C5.B6.B解析:第4题,图示区域为北美五大湖区,是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的区域。

3、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保鲜期短,不方便长距离运输,因此布局应尽量接近市场,故C选项正确。第5题,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区域的农业活动是畜牧和玉米种植,是畜牧业和种植业的有机结合,属于混合农业。第6题,区域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会开垦大量的耕地,因此森林覆盖率减小,故B选项正确。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有可能会使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故A选项错误。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有可能加重水土流失,入湖泥沙量会增加,故C选项错误。农业生产中也可以建设人工优质草场,草原生产量不一定会降低,故D选项错误。2016年8月812日,“中国大兴安岭第七届国际蓝莓节暨山特产品交易会”在山城加格达奇开幕。据此

4、完成第78题。7大兴安岭生产的“中国北极蓝莓”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大兴安岭一张天然名片,该地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势在于()A.劳动力丰富,工资成本低B.机械化水平高C.科技发达D.无污染的原始环境状态8大兴安岭蓝莓产业已从蓝莓原果及果汁生产,发展到自主开发生产以蓝莓果酒、果汁饮料、罐头、果酱、果糖、干果、烘焙食品为代表的蓝莓系列产品,此举反映了大兴安岭林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A.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B.推进农业向规模化、生态化发展C.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加工业D.实现由产品加工向原料生产转变答案:7.D8.C解析: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方向,在大兴安岭地区以完善当地的农业结构,延长

5、生产链条为中心。蓝莓的种植就是利用了当地无污染的环境,各种蓝莓产品的开发就是践行了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方向。读我国农业七大主产区示意图,完成第910题。9农业发展过程中,七大主产区存在的问题及其人为原因,对应正确的是()A.河套灌区主产区:土地盐碱化过度农垦B.甘肃新疆主产区:土地荒漠化降水减少C.东北平原主产区:黑土肥力下降重用轻养D.长江流域主产区:水旱灾害频繁季风气候10关于下列农业主产区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A.东北平原主产区建设为优质稻米生产基地B.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建设成最大的商品粮基地C.华南主产区建设成商品棉基地D.汾渭平原主产区建设成商品蔬菜出口基地

6、答案:9.C10.A解析:第9题,河套灌区主产区存在的问题是土地盐碱化,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灌溉;甘肃新疆主产区存在的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有关;东北平原由于重用轻养,导致黑土肥力下降;长江流域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自然原因)导致水旱灾害频繁。第10题,东北平原主产区是我国优质稻米生产基地;黄淮海平原的棉花生产优势突出;华南地区主要是建设成为商品蔬菜出口基地;汾渭平原距海较远,不宜建成商品蔬菜出口基地。结合工业主要区位导向图,完成第1112题。11若把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为迅速发展阶段,为产业升级阶段,则两阶段主要工业类型分别是()A.甲,乙B.乙,丙C.丙,甲D.丙,乙

7、12关于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方地区经济基础雄厚,在注意环保的情况下,可以发展重化工工业B.我国已经处于后工业化阶段,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产品需求量日益减少C.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污染严重,不适合在我国南方地区发展D.珠江三角洲地区轻工业发达,不需要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答案:11.D12.A解析:第11题,阶段为迅速发展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可以判断为曲线丙;阶段为产业升级阶段,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可以判断为曲线乙。第12题,我国南方地区经济基础雄厚,在注意环保的情况下,可以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有人提出要把老工业基地调整

8、改造与优化城市布局相结合,使城市规划更好地服务于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与振兴。读下图,完成第1314题。13下列工业基地与其所在三角洲的组合,正确的是()A.京津唐工业基地甲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乙三角洲C.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乙三角洲D.辽中南工业基地甲三角洲14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A.轻工业和微电子工业不发达,严重制约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进一步发展B.该地区正在以广州为基础,发展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C.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D.中山市将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石化、钢铁和造船基地答案:13.C14.B解

9、析:第13题,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为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图甲东临东海,紧接黄海,可判断为长江三角洲;图乙临南海,是珠江三角洲。第14题,珠江三角洲地区过去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薄弱,现在适当发展了重工业。下图为我国广东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516题。15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条件之一是()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珠江三角洲长期积累的结果C.珠江三角洲地区平坦的地形D.本区人口众多、农业发达16广东省北部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南部经济发

10、展快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A.B.C.D.答案:15.A16.C解析:第15题,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政策、国际背景、区位条件等有关。第16题,广东省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化水平低;南部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水平高。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第1718题。17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

11、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18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陆地区转移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加快发展第三产业A.B.C.D.答案:17.D18.B解析:第17题,通过图中各产业的比重变化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比重并不是持续快速下降,如1998年出现升高,而2000年以后变化幅度很小;第二产业在19901992年比重较小,第一产业比重最大,占主导地位;第一产业的比重变化最大;总体来看,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故D项正确。第18题,由材料可知,目前该市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12、,因此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需要适度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而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陆地区转移可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备资源和空间。故B项正确。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第1920题。19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土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0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答案:19.D20.C解析:第19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林地面

13、积、水域面积和未利用土地面积都是先增加后减少,故A、B、C三项错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所以D项正确。第20题,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地面硬化面积扩大,导致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故A项错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城市范围扩大,居民的出行距离增加,故B项错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故D项错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城市规模扩大,生产、生活、交通等产生的人为热量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增强。故选C项。二、综合题(共50分)21(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

14、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4分)(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4分)(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2分)(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4分)答案:(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2)纬

15、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解析:第(1)题,考查三江平原的环境。环境的优劣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一方面,三江平原开发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另一方面,三江平原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较少,环境污染较轻。第(2)题,考查三江平原的气候条件。从图中纬度位置看,建三江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夜晚气温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