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五单元(详略得当,突出主题) (共103张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344227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五单元(详略得当,突出主题) (共103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广东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五单元(详略得当,突出主题) (共103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广东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五单元(详略得当,突出主题) (共103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广东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五单元(详略得当,突出主题) (共103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广东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五单元(详略得当,突出主题) (共103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五单元(详略得当,突出主题) (共103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五单元(详略得当,突出主题) (共103张ppt)(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详略得当,突出主题,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伟大文学家巴尔扎克的一座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雕像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那么,罗丹为什么要砍掉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他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渐渐地,目光集中在了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主要部分

2、),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却成了突出的部分。人们看到雕像,只顾着欣赏完美的手,容易忽略雕像的整体精神气质。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强调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猫,郑振择,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五个字,总领下文)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

3、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我们都很替它忧郁。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第一只猫,美丽又活泼;却无端离去) 三只猫,单看篇幅,就知道第一只是写得简略。 我心里也感到一缕的辛酸,可怜这两月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一缕心酸”收上文,“安慰”启下文,过渡段。)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

4、,正要送给人家。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同来。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查问好几次。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的跑进去了。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

5、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把它捉了下来,又极快地爬上去了。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三妹,小猫呢? 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家里的人都忙乱地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李妈道:“我一早起来开门,还见它在厅上。烧饭时,才不见了它。” 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妈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 午饭

6、时,张妈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众人的反应,尤其是我的“怅恨”,足见爱之切。 这是一只真正的宠物猫,但全家的视觉焦点,却不是写作的焦点。为什么?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收束前两只猫。)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

7、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不美,不活泼,不讨人喜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

8、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

9、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芙蓉鸟事件”,“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六个情节,全是对猫的怀疑和责难,写得非常详细。为什么?)

10、,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深入的思考,强烈的自责),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为何“永不”?情感直线上升,作者要表达的绝非简单的个人情感,而是对“人性”的哲学思考。) 点评: 看到最后,竟发现前两只“可爱又活泼”的猫咪似乎是可有可无的陪衬。也就是说它俩如果

11、不出现,并不妨碍主题表达;但有了它俩一衬托,却更显作者真心反思自我。 试想一般人的思维:一只流浪猫,也养了,也打了一棒,后来死了,算是扯平了,愧疚总是容易被抹去的。可作者不,他很愧疚,很难,过,很自责,而且还“永不养猫”。这是不是更显出作者反思自我的真诚?要知道,前两只猫那么可爱,也没有“永不”的决定啊! 看明白了这点,我们自然就明白,详略甚至是取舍,都是依主题而定的。 写作两个出发点:传递情感,表达观点。作者既要因自己的偏见自责愧疚,又要真诚反思,那么就只能挥洒笔墨详写丑猫,美猫也就只能陪衬。如此而已。 家里养过三只猫,顺着情感往下写,作者也许压根没考虑什么“主角”“陪衬”与“主题”。可凡事

12、经不住分析,一分析,我们看到的结果,的确就是有主有次,主题突出。这就是写作高手吧:无意为之,但一切都刚刚好。,详写和略写在一篇文章中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也无所谓“详”。主要的内容详写,次要的不能,否则文章就特别啰嗦、冗长,材料堆砌,最后淹没了主题;但详须有略配合,略补充详,文章就繁简适当,重点突出。,一、详写和略写的关系。,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现形式。,一般地说,详写常用来表现“点”的情况,反映事物的深度;略写则往往概括“面”,反映事物的广度。,一篇文章,哪些地方浓墨重彩,哪些地方一笔交代,不是由作者掌握材料的多寡或个人的喜好来决定的。确

13、定详略的原则是:最能直接、具体、生动地表现主题的地方要详写;同表现主题有些联系,但完,二、如何确定详写和略写。,全不写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 薄,或者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略写。,同学们写作中,处理详略时容易犯两种毛病:一是掌握的材料多,就多写、滥写;掌握材料少,就少写,或不写;二是喜好的、熟悉的就多写,反之则少写或不写。譬如:不管与表现主题是否有关,总要描写几句景物,有时甚至一写一大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题目就确定了写作的重点,而重点正是需详写处。比如“课余生活的乐趣”,重点就是写课余生活,课内的事就不能详写,否则就偏题了。,三、

14、决定详略安排的因素。,1.文章的题目:,围绕主题选材后,还要围绕主题区分材料的主次。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就是主要材料,要详写;同表现主题关系一般的材料,就是次要材料,要略写。,以“群体”为主要内容的,比如“我们的班级”、“我的好朋友”,不可能详写“群体”中,2.文章的中心:,3.文章的内容:,的每个人,也不能只写“群体”中的一两个人。常用的方法,就是详写一两个、两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再用“点名法”略写一二(如:“在我们班,像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做到“点”“面”结合,就能相得益彰。如果只详不略,就不能表现整体特点;如果只略不详,又不能突出整体中个别的代表性。,记叙文详记叙,略议、抒。,4.

15、文章的体裁:,一般记事的记叙文,可略写事件的因、果,详写事件的过程。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几个要素,点明事件结局或主题,它们从整体看,仅仅是枝节,故只需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事件的主体,具体体现主题,故需详写。,写人的文章,人物的思想品质或成就,是写作的重点,故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性格、思想品质等要详写。主要人物详,次要人物略,穿插的景物不能喧宾夺主,也要略。反之,写景状物的文章,对景物应当用墨如泼,抒情的文字则可简笔勾勒。,另外,为写好记叙文,常常夹叙夹议,但必须“叙”详而“议”略,处理得当,才能画龙点睛。,详写正文部分,略写开头、结尾、过渡、照应部分。正文的事件经过要详细叙述。例

16、如:写与好友的一次争执,争执具体过程要详细描写,其他部分可略写。 详略并非单看文字的多寡,我们要巧作“详略”文章,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展示语言的丰富性。例如,详写的内容多在“细”字上下功夫画人物,血肉宛然;夫绘,5.文章的结构:,景物,栩栩如生;写心理,细腻逼真;谈观点,深刻独特有些名家往往用很少的文字就做到了这些,文字少,言简意丰,却是详写。略写的内容要在“巧”字上努力,或用排比等修辞串起精彩的事实,抒发真挚的情感;或用富含哲理的句子,表达独特的感悟与深入的思索写得“巧”,余韵足,略写也能留下思考的广阔空间。,四、详写的两个原则。,1.过程详,结果略。 2.面上略,点上详。,五、心法口诀。,写作文,抓重点,不要事事都去表; 重点部分要详写,次要部分捎带过; 详略得当细安排,文章中心自然显!,我的一家:“我的一家是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在炼钢厂工作,他是个先进生产者,每天早出晚归。妈妈是中山小学的老师,她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每天备课到深夜。,六、病例剖析。,1平均用力,不分详略:分为“一律略写”和“一律详写”两种情况。,(1)一律略写。,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