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2018届高三语文期初考试试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337715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兴化市2018届高三语文期初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兴化市2018届高三语文期初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兴化市2018届高三语文期初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兴化市2018届高三语文期初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兴化市2018届高三语文期初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兴化市2018届高三语文期初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兴化市2018届高三语文期初考试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按照“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整改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完善制度机制”的原则,直面问题,剖析原因,查找症结,增强“四个意识”,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彻落实到农业工作的各个方面江苏省兴化市2018届高三语文期初考试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中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 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3)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决定收益了。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

2、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即使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提升,因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A南辕北辙 异曲同工 休戚相关 B买椟还珠 殊途同归 息息相关C南辕北辙 殊途同归 休戚相关 D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 息息相关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B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C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类自身便是宇宙秩序的一部分。当人文未开时,_,_,_。_,_,_。古哲强调“天人合

3、一”,意在指出人类背离这一根本规律的危机。“间间小智”便会与宇宙的“闲闲大智”相龃龉、相矛盾人类懵懂地生活于自然的状态人类的智慧渐渐增长这便构成了“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的境界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并竭力想表现其自身时那时的顺应是天生的,不假意志的A. B.C. D.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 “星垂平野阔”乘舟远望,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和辽阔的天空,远山和江水,仿佛欢迎着我这远归的游子。 B.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几场秋雨过后,北京迎来了真正的秋天,秋风一起,树叶在风间飘然而落,竟有一丝萧瑟与凄凉。C.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在海外读书追

4、梦的孩子,又怎能体会到远隔万里的母亲在故乡的牵挂和思念呢? D.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江南是烟雨江南,是水的江南,是在画船中听着雨声入眠的江南,有太多的游子因为无法拒绝这一份诗意而终老江南。 5.下面几幅对联,内容所涉及的古代作家或历史人物依次是:(3分)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有何辩襄阳南阳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志洁行廉,忠君爱国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A.诸葛亮 李煜 屈原 苏武 B.岳飞韩愈 陆游 李陵 C.诸葛亮 韩愈屈原 苏武 D.岳飞李煜 陆游 李陵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曹鼐,

5、字万钟,宁晋人。少伉爽有大志,事继母以孝闻。宣德初,由乡举授代州训导,愿授别职,改泰和县典史。七年督工匠至京师,疏乞入试,复中顺天乡试。明年举进士一甲第一,赐宴礼部。进士宴礼部,自鼐始。入翰林,为修撰。正统元年,充经筵讲官。宣宗实录成,进侍讲,锡三品章服。五年,以杨荣、杨士奇荐,入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鼐为人内刚外和,通达政体。荣既殁,士奇常病不视事,阁务多决于鼐。帝以为贤,进翰林学士。十年进吏部左侍郎兼学士。也先入寇,中官王振挟帝亲征。朝臣交章谏,不听。鼐与张益以阁臣扈从。未至大同,士卒已乏粮。宋瑛、硃冕全军没。诸臣请班师,振不许,趣诸军进。大将硃勇膝行听命,尚书邝埜、王佐跪草中,至暮不得请。

6、钦天监正彭德清言天象示警,若前,恐危乘舆。振詈曰:“尔何知!若有此,亦天命也。”鼐曰:“臣子固不足惜,主上系天下安危,岂可轻进?”振终不从。前驱败报踵至,始惧,欲还。定襄侯郭登言于鼐、益曰:“自此趋紫荆,裁四十余里,驾宜从紫荆入。”振欲邀帝至蔚州幸其第,不听,复折而东,趋居庸。八月辛酉次土木。地高,掘地二丈不及水。瓦剌大至,据南河。明日佯却,且遣使通和。帝召鼐草诏答之。振遽令移营就水,行乱。寇骑蹂阵入,帝突围不得出,拥以去。鼐、益等俱及于难。景帝立,赠鼐少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襄,官其子恩大理评事。英宗复位,加赠太傅,改谥文忠,复官其孙荣锦衣百户。鼐弟鼎进士,历吏科都给事中。6.下列

7、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四年七月,也先入寇寇:侵犯B.朝臣交章谏 交:提交 C.趣诸军进 趣:催促 D.八月辛酉次土木 次:驻扎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鼐孝顺继母,先任小官吏,后请求参加科举考试,并通过了顺天乡试。B王振挟持皇帝亲征,朝臣向皇帝上奏章劝谏,皇帝没有听从他们。还没到大同,军队缺粮,大臣请求班师,王振不答应。C明军在土木堡掘地求水未得,王振就下令转移营地靠近水源,结果阵型混乱,被瓦剌骑兵突入阵中,导致兵败。D在土木堡,皇帝突围不成,后被手下人护拥着离开了,曹鼐等人死于战乱。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振欲邀帝

8、至蔚州幸其第,不听,复折而东,趋居庸。(4分)(2)瓦剌大至,据南河。明日佯却,且遣使通和。帝召鼐草诏答之。(4分)9明军土木堡兵败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三 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0-11题。长安春望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10.“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

9、称道,请赏析。(5分)11. 尾联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逍遥游)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陶渊明桃花源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荀子)五、现代文阅读(一):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小题。 求画郑武文(1)忙完公务,已是黄昏,县令执一柄轻罗小扇,布衣软鞋在潍河边漫步。(2)路过泥坯小房,没有院墙,一位清瘦的

10、老者正在煮鱼。看到县令进来,呵呵一笑,并不多言,如同邻居串门,只是拿了一个小凳请县令坐下。老者三缕长须,面皮白净,并不像农人,倒似读书之人。相比之下,倒是县令黑瘦面皮,几根乱蓬蓬的胡子,更像风雨中谋生的样子。(3)老者拿出粗瓷大碗从锅里舀上一碗鱼肉。再倒上半碗自酿的老酒。两人一碰,哈哈大笑。县令得知老者确是读书之人,姓王,是一个落魄秀才,卖点字画为生,暇时到面前的潍河里打点鱼虾,自己食用。(4)县令怕老者惶恐。只道自己是江南之人,来此做点生意。看天色愈晚,方才起身告辞。隔几日再来,县令自备酒肉,两人把酒言欢,谈古论今,相见恨晚。(5) 县令有次来访,发现王秀才正在作画。县令在旁边观望。微微摇头

11、。过几天再去,问老者:“王兄的画卖得可好?”王秀才苦笑一声,指指身后的画轴:“生意颇苦,难抵米炊。”县令说:“不怕得罪老兄。老兄的画,匠气颇重而力道不足,还需改进。”随即拿起案子上的笔,轻轻一描,顿显虬枝劲骨,力道遂出。王秀才不禁惊呼一声:“先生神笔也,可否收小生为徒?”县令扶起跪拜的王秀才,呵呵一笑:“收徒不必了,咱互相切磋,我倒可勉强指点一二。”于是指点了王秀才几处地方,告知要循序渐进,就告辞了。(6)过了几日又来,看王秀才所画,并没长进,不禁叹了一口气说:“看来王兄作画,还需要时间。在下不才,卖弄一下,给你画一幅图画,你只需每日临摹,过一段时间再说。”王秀才很高兴,拿来一张大宣纸,说:“

12、老叟眼有点花了,还请先生画大一点,看得清楚。”县令画的是一幅墨竹图:在月光下竹子被清风刮得努力折向一边,却有一股宁折不弯的不屈之势。画完题词:一肩明月,两袖清风。(7)王秀才在旁边看呆了,待到最后,扑通一声跪到地上:“父母官大人请盖印章!”县令哈哈大笑:“缘何知道是我?”王秀才说:“当今天下,能有此气魄、画工之人,除了潍县县令郑大人再无他人。”(8)县令哈哈大笑:“既然知道是我,也不枉我们相交一场,就依了老兄。”随即拿出印章盖上。(9)过了几日,郑板桥在县衙处理公文,下人来报钱府请赴宴,特别交代有宝贝要让大人看。这钱德贵是有京城背景的潍县大户,多方求郑大人字画不得。县令生性好奇,听说有宝贝,忍

13、不住想去看看。(10)到了钱府,只见县里士绅豪族都已到齐。大家把县令迎进去,让到上座。钱德贵说:“此有当朝名家一幅墨竹图,堪称力作,应为难得宝贝。只是在下尚不敢确定真伪。”随即展开。郑板桥一看,脑袋一下子就大了:正是几日前给王秀才画的墨竹图。周围人一边恭维,一边大声赞叹(11)钱德贵更是得意忘形,来到郑板桥面前:“郑大人,老夫所得字画,是您的画,还请鉴别一下真伪啊?”(12)郑板桥哈哈大笑:“拿来我看。”几个人小心翼翼捧过来,郑板桥拿在手里端详了,随即迅速扯为碎片,扔进旁边的鱼池里,怒道:“赝品!纯为辱我清名!”旁边的人来不及反应,刹那间目瞪口呆。好久,才有人说:“可我们鉴定,确是大人真迹啊。

14、”郑板桥脸一绷:“荒唐!我自己的作品,难道真伪还要别人来说吗?各位请继续,老夫这就去查一下此事,辱我清名事小,欺骗钱老爷罪不可恕!”(13)遂扬长而去。 (选自2014年第ll期佛山文艺,有删改)13请以郑板桥为陈述对象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情节。(4分)14. 郑板桥这一人物性格有何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15文中画线句表现出钱德贵怎样的心理?(4分)16.小说第(6)段中对墨竹图的描写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谈美英毛姆我发现美是个终点。我仔细考虑美的东西,觉得我所能做的惟有凝视和赞赏。它们对我引起的情绪是高雅优美的,可是我既不能保持这情绪,又不能重复感受它;世上最美的东西最终也使我厌腻。我注意到,从未臻完善的作品中,我倒能获得更持久的满足。正因为它们还没有达到十全十美,所以它们使我的想象力得以有更大的活动范围。最伟大的艺术品已经是尽善尽美,我无以复加,我不安宁的心灵只能疲于消极的沉思默想。我觉得美好高山的顶峰,你攀上了那里,就只有重新回下来。完美无缺是我们都追求的,却又最好不要真正达到这境界。我曾试图从美学家那里寻找出人性中有什么因素使我们可能产生美的情感。我们惯常认为美源于人要求表现的本能,而我得说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