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语文(江西)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一 议论文阅读 (共31张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327845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中考语文(江西)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一  议论文阅读 (共31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8中考语文(江西)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一  议论文阅读 (共31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8中考语文(江西)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一  议论文阅读 (共31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8中考语文(江西)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一  议论文阅读 (共31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8中考语文(江西)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一  议论文阅读 (共31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中考语文(江西)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一 议论文阅读 (共31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中考语文(江西)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一 议论文阅读 (共31张ppt)(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一,议论文阅读,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采用的是一个表明是非态度的肯定陈述句。所以,论点通常不用比喻、否定、反问、设问、疑问等句式,如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心了吗,题目是疑问句式,没有明确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所以不是论点。阅读不仅仅是学生的事也不是论点,因为它用的是否定句式,未能正面表达作者的看法和主张。,能否找准提炼论点的位置,是论点准确与否的关键。所谓“四看”:一看标题,如请珍视我们的汉字,题目就是论点;当然有时题目只是论述的话题,不是论点,如做人与做事。二看开头,首段首句,或引用资料、叙述故事后的总结性句子。三看结尾,即尾段画龙点睛式的句子。四看论据,分析论据用来证

2、明什么观点,从而概括出中心论点。若中心论点在文中无明确的语句表述出来,则需要我们根据分论点整合,或由相关语句提取、概括,这便是“一总结”。,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是文章的灵魂。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脚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论点的有力论据。另外,分论点之间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它们与中心论点是从属关系。,(1)涵盖与被涵盖。论题与论点在意义上有涵盖与 被涵盖的关系。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这个看法是正确的,如“耐心总会得到报酬的”;而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规定和限制了文章的论述范围和重点,它仅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不表

3、明是否正确,如“谈耐心”。,(2)句子与短语。从标题上来看,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表示愿望的祈使句,如“让学雷锋成为一种习惯”;或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如“痛苦也是一种精神财富”。而论题的出现常常是一个短语,语气比较平和,如“想和做”“谈骨气”。 (3)位置不同。论点的位置灵活,可以在标题、文首,也可以在文中,还可以在文末;而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依据,在文章中解决的是“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对论据类型的辨析及其作用的分析是中考议论文阅读考查的重点。方法点拨议论文的论据有两种: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

4、数据、可靠的史实等。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区分。 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只是在阅读时,我们要分析直接或间接证明作者的哪个观点。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但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1)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能体现论据的真实性;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叙述应简明扼要。 (2)在引用论据时,要着力突出论点所需要的侧面,而将其余的舍弃。要找出论点的关键词在文中的对应内容。,(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补写的是道理论据还是事实论据。 (2

5、)所写论据要能很好地证明论点。,论证方法初中阶段只考查五种且均为四个字,两个字的为“修辞手法”,故“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不要写成“比喻”“对比”“引用”(有时“引用论证”也可写作“引证”);三个字的为“说明方法”,故“举例论证”不要写成“举例子”。且五种论证方法,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势。确定论证方法,还可以抓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例如”“仿佛”“否则”等词,都是标志性词语。,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仅套用相关术语,泛泛地答出其一般作用是不行的,还要结合具体文段,分析其具体作用。要知道,无论运用什么论证方法,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因此,我们在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时,要围绕中心论点去思

6、考。,当然,很多时候论证方法的运用不是单一的,当题目中出现“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等字眼的时候,说明论证方法肯定不止一种。当有多种论证方法并存时,要按照先主后次的顺序一一写出,并分析其作用。,理清论证过程,我们要遵循这样的解题思路:先给段落(句子)标上序号,看看一共有几段(句)。然后,思考每段(句)的内容是什么,段(句)与段(句)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据此归纳出论证的过程。 在议论文中,结构是作者思路的体现。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引论是文章的开头,常用来提出文章的论点或用来点明文章所要议论的问题。 本论是文章的主体,主要是运用论据,通过摆事实、讲道

7、理来证明论点。 结论是文章的结尾,或是得出结论(摆明论点),或是进一步强调论点,有时也用来提出希望,或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句子的理解题,考查点主要是哲理句和修辞句这两类句子的含义。在理解两类句子含义时,可从如下方面考虑:第一步,抓关键词,对关键词发问;找关键词的指代内容,联系上下文,找准位置。第二步,如果有修辞(比喻句),要联系上下文,抓喻体,找本体,还原其本义。第三步,如果是哲理句,可在把握观点的基础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作者阐述的哲理表达出来,阐述时要与文章的主题有关。不管是哪类句子的理解,都必须紧扣文章中心论点,联系上下文(语境),组织归纳语言。,词语的含义,先在原文中找到含有这一个

8、或几个词语的原句,前看三句或后看三句,结合本段内容分析,找关键词的指代内容,一般都能在本段中找到原文的答案,如果本段找不到合适的答案,可向上向下再各找一个段落,再联系本文的标题、论点、分论点及论据,即可总结出答案。,分析加点词有什么作用。此种题先解释加点词的本义或表层意思,有修辞的要说出修辞,然后再解释加点词的深层意或修辞作用,最后再结合语境说出作者用这个词在文中的用意。,分析加点词语能否去掉。首先表明态度,是能去掉还是不能去掉,一般情况都是不能去掉的;第二步回答没去掉词语前本句在语境中的含义;第三步回答去掉这个词后变成了什么样的含义;第四步加上套话,“与实情不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9、所以不能去掉”。这类题主要考查语言的准确周密性。,解题时要紧扣问题。如果答案脱离了题目的具体要求,即使再完美也不能算正确。,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或者是提供的材料,或者是自身实际),举出事例,语言简明。,观点突出,要有一定的理由和根据。注意说话的方式和分寸,内容积极。,若实在没有什么新的体会、观点,可以把作者的体会、观点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演绎一遍,当作自己的观点。对于“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一类的问题,这种方法很管用。,2017江西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 衡 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

10、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 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

11、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

12、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需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带等,以后再遇 到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搪塞了。可现在也常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了。 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

13、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那个暴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主席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章家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 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

14、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选自我的阅读与写作),1.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概括。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的论述思路。通读全文,可知作者在第25段分别论述了四个方面,找出每段的中心句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语文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少时先背诵记忆,以后再慢慢理解。要使语言准确、生动,需要平时记背的词句来供选择。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2.简要分析文章第4段的论证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思路。作答时先分析这一段的内容,然后再看作者的论证内容及思路安 排,包括论证的手法。作者先用一句俗语引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用小

15、时作文时写鸟的动作的事例进行正面论证;用自己写作时遇到的情况进行反面论证。 【答案】作者以一句俗语引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首先列举小时作文时写鸟的动作的事例正面论证观点,其次以自己写作时遇到的情况反面论证观点。,3.文章语言不乏生动之处,请从第3段中列举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语言及表达效果。作答时要根据题目要求,从第3段中列举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角度、论证方法等方面去考虑。 【答案】示例:例句: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分析: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阐明了“少时先背诵记忆,以后再慢慢理解”的观点,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4.从

16、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语文学习在多背的同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可以根据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的经验进行作答,但必须从作者的观点出发,即在强调多背及背和记的同时还应注意的问题。根据最后一段可知,作者强调在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创新。 【答案】语文学习中,在多背的同时要加强对所记忆的内容的理解;在强调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创新。,2017宜春模拟 我不反对碎片化阅读,只是担心 王 易 同学: 你好!收到你的邮件时我正坐在火车站的候车厅刷微信,好像自从有了移动网络,有了智能手机,等待不再像以前那么漫长而难熬。所以,看到你的问题,“碎片化阅读会不会毁了我们”,我笑了。 碎片化阅读,怎么会毁了我们呢?我分明感觉到,碎片化阅读是我打发闲暇时光的一种方式,是我忙里偷闲快速了解海量信息的一种手段,甚至,还是我与这个世界保持同步更新的一种补充。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东翻翻、西翻翻,浅尝辄止,虽然不求甚解,却也能起到开阔视野、了解更多信息资讯的效果。这就好比我们节假日出游,虽然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却也可以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