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3课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327763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3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3课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2)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7秋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3课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2)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7秋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3课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2)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7秋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3课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2)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7秋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3课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2)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秋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3课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3课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 文,九年级 上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3. 致蒋经国先生信 廖承志,板块:教学设计课件,廖承志(19081983)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通晓5种外语,擅长书法、诗词、戏剧。早期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新中国建立后,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蒋经国(19101988) 蒋介石长子,1949年去台湾,台湾高层领导人物,1978年1984年连任台湾当局“总统”。,1、这篇文章旨在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贡献,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的?,整体把握,主要从三个角度来劝说:

2、 1、从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及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角度来劝说。 2、从回顾国共两党的合作历史,希望两党合作,共图振兴中华大业的角度来劝说。 3、从忠孝的角度劝说。,2、作者一方面申明大义晓之以理;一方面对蒋经国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言论进行了反驳,作者反驳了哪些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言论?,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罪人”、“投降”、“屈事”、“吃亏”、 “上当” “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台湾 “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作者在反驳时做到批中肯,说理透彻,语气委婉,鼓励热情,措辞适当,既坚持了原则,又有利于对方接受。,3、反驳语言有何特点?,总结: 内容:此信写的是廖承志同志为促进祖国统

3、一大业与蒋经国先生进行了推心置腹的恳谈,信的内容微言大义,语短情长,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语言:全文气质凝重,文彩斐然,句式长短相宜,词语顿挫有节,音调高低抑扬,余韵久远,其味无穷。,书信格式,某某:,你好!,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4、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此致,敬礼,某某,x年x月x日,书信和格式:信文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 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称谓应尊循长幼有序、礼貌待人的原则,选择得体的称呼。 正文:正文是信函的主体。可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敬语:写信人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多用“此致、即颂、顺祝”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下一行项格处,用“敬礼、X安、安康”等词与前面呼应。 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

5、。署名应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一般写给领导或不太熟悉的人,要署上全名以示庄重、严肃;如果写给亲朋好友,可只写名而不写姓;署名后面可酌情加启禀词,对长辈用“奉、拜上”,对同辈用“谨启、上”,对晚辈用“字、白、谕”等词。,信封:信封上应依次写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及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要填写在信封左上方的方格内,收信人的地址要写得详细无误,字迹工整清晰。发给机关、团体或单位的信,要先写地址,再写单位名称。收信人的姓名应写在信封的中间,字体要略大一些。在姓名后空二、三字处写上“同志、先生、女士”等称呼,后加“收、启、鉴”等字。 寄信人地址、姓名要写在信封下方靠右的地方,并尽量写得详细周全一些。最后填写好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