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新局2018年工作总结范文

上传人:bub****888 文档编号:62320023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广新局2018年工作总结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广新局2018年工作总结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广新局2018年工作总结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广新局2018年工作总结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广新局2018年工作总结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广新局2018年工作总结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广新局2018年工作总结范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广新局2018年工作总结范文2018年,县文广新局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紧扣中心,服务大局,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优化文化环境,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一、2018工作完成情况(一)县政府重点工作完成情况1.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XX县已建成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县78个行政村和县城6个社区都建有农家书屋,实现了农家书屋全县100%覆盖。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完成9500户建设任

2、务,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9.7%。2.新建文化馆项目。已上报相关项目建设材料到省、市发改委,待项目立项批复。3.完成图书馆改造工程。等待档案馆全部搬迁移交,正在进行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等待资金落实后即行开工建设。4.榉根关古徽道保护利用设施项目建设,启动崇德堂戏台等一批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维护工程。一是榉根关古徽道保护设施项目经过招标,10KV供配电5月份启动施工,稳步推进;二是崇德堂戏台维修项目已获批准,计划下达资金100万元。5.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根据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实施方案(石办发201743号),县文广新局已经向县编办报送关于将县文化市场综

3、合执法队更名为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的报告、关于将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列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的报告。6.围绕国家生态功能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深度贫困县扶持政策等有关政策,进一步加大项目和资金对上争取力度,跟踪对接国家、省级古村落保护项目落实。7.农民文化乐园建设。xx村、xx关村、xx村、xx梓丰村4个农民文化乐园,12月底前全面完成。(二)夯实基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XX县已建成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县78个行政村和县城6个社区都建有农家书屋,实现了农家书屋全县100%覆盖。完成全县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建成

4、以县、乡、村三级一体化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全县11万人民。2.县文化馆(站)免费开放人次8.5万;组织文艺活动7次,参加人数3.95万人;举办文化训练班6次,参加人数600人;举办展览1次,参观600人;组织公益性文化讲座1次,参加人数400人,。3.县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10万人次以上,借阅图书6万余册次。为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基层服务点配备40台电脑,并做好设备更新和管养工作。4.为仁里镇三增村、七都镇七井村、新棚村、横渡镇琏溪村、丁香镇库山村、小河镇红石村、梓丰村7个村,按每个村2万元标准配置文化活动

5、专用器材。(三)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1.推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一是完成送电影下乡949场,新片率为86.61%,“送戏进万村”120场,文化扶贫“三进”活动50余场次;二是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补助目标任务15.6万元,完成率100%;三是农村文化活动目标任务78场,完成率100%;四是农村体育活动目标任务78场,实际完成86场,完成率110.3%;五是对各农家书屋的图书进行更新以及补充,更新不少于4700册图书、3种报刊杂志,并配备40个书柜,建立78个数字书屋;六是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正常开展运行。2.彰显XX特色文化,文化活动开展有声有色。一是县文广新局组织开展宣传十九大文艺进

6、基层系列文化活动;二是举办“新时代 新征程 新梦想”XX县2018年新春联欢晚会、2018元宵灯会活动,组织指导全县9个村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突出地方特色的“乡村春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三是组织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送文化进天方集团、红太阳集团等重点企业。四是圆满完成第十五届XX茶叶节开幕式文艺演出等系列文化活动。五是承办的“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庆七一”文艺汇演”。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联合举办“庆国庆”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XX第五届好声音“XX民歌”决赛颁奖晚会。六是由县文广新局精心组织选送的XX民歌秋浦放排号子在长三角民歌邀请赛上精彩亮相,经专家评委评审,荣获了本次邀请赛最高

7、奖最佳“创作和编排”奖。3.县文广新局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鼓灯业务知识培训班,邀请凤台县花鼓灯艺术团专业老师现场授课,有100余名文化志愿者参加了培训。4.县文广新局围绕“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活动主题,精心组织,深入丁香中学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国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展示活动。(三)文物管理保护工作持续推进。1.推进文保单位维修。一是省保单位项目,完成西溪胡氏后祠项目竣工资料编制和项目决算,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完成验收。争取崇德堂戏台修缮项目资金100万元,编制完成项目预算,即将启动招标,计划今年12月开工;二是市保单位项目,完成吴氏宗祠维修。编制鸡头岭古道、徐汝栋祖居和乾

8、坤里维修方案并通过市文物局批复,即将启动项目招标尽快进行施工;三是县级以下文物单位维修,完成翠屏居、七井古道凉亭维修,启动杨氏宗祠修缮项目招标,计划11月份开工。编制大演乡剡溪村陈氏宗祠、仁里镇西峰堂修缮方案。2.公布县保提升文物保护级别。按照省文物局工作要求,对全县文物点和新发现的文物单位进行筛选考究,评选出安定桥等13个单位。2018年6月28日县政府正式公布第四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前期省局初审,正在编制琏溪汪氏宗祠、崇德堂戏台材料,拟申报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编制XX古桥故事。进一步完善补充全县所有古桥资料,实地走访一些掩映遗忘在荒山的古道,拍摄图片、搜集资料。4月底

9、邀请有关人士召开古桥故事编纂座谈会,分解任务,落实到人,走访知情人、查阅资料、实地考证,目前正在编稿。4.启动文物大普查大保护工作。根据全市文物工作安排,成立XX县文物大普查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安排落实,分解任务。现已复查文物单位45处,新发现文物单位11处,计划12月底前完成所有普查任务。5.加强文物安全工作。一是聘请文物保护员,加强文物日常巡查;二是对古建筑文物单位发放消防器材,提升消防应急能力,共发放消防器材18套;三是按文物安全工作要求,与县住建、旅发部门联合对全县古村落、古建筑进行汛期安全排查,加强文物安全巡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解决文物安全问题,保证文物安

10、全,及时统计上报文物安全检查工作情况。(四)推进非遗保护传承。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开展传承人申报工作,经认真评审筛选,推荐郑xx、王xx、杨xx3位同志申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王xx、杨xx、xx、方xx等4位申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五)加大文化市场管理,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健康发展。1.加大文化市场日常管理力度,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组织“扫黄打非”、“安全生产集中行动”、“网吧专项整治”、“出版物市场专项整治”等5次专项行动,截止目前,全年共组织30次集中行动 ,日常检查和集中行动共出动文化市场综

11、合执法人员31多人次,检查营业场所1800多家次,共立案5起 ,办结2起。(六)创新工作思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艺术创作。1.加强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一是认真开展对文化产业实体的“四送一服”活动,重点是帮助企业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整合,增强企业文化元素。通过天方的茶文化、寻找当代李白、最美诗河等特色文化活动,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二是在项目策划上下功夫,帮助文化实体谋化项目、推进项目,由县文广新局组成专门班子进行指导。“秋浦文化产业园”被列入2018年国家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库。2.围绕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项目建设。一是加强对企业和实体经济的引导,深化储备一批文化产业项目。深入醉山野、军

12、李置业、秋浦女儿村文化旅游等公司,分别就影视产业项目,硒文化产业项目等,地域特色文化产业项目进行研讨,深化储备文旅融合发展项目。二是今年我县将新建完成反映皖南民居文化的天方慢庄休闲文化、醉山野溶洞拍摄和西黄山硒文化博物馆项目建设。三是加强对现有在建文化产业项目的指导,让其尽快发挥项目效益。今年我们将确保天方茶文化产业园、醉山野影视拍摄基地、秋浦文化产业园、天下粮仓木榨油保健项目的有序推进,特别是确保投资1.7亿获中央专项文化资金650万补助的天方茶园文化产业园于年内完成项目建设。3.2018年重点完成输三碑、借条、秋浦流觞三部影片完成了拍摄工作,通过影片的拍摄,推介了XX,扩大了景区的知名度。

13、打磨、排练目连戏淘气包,着手安排目连戏目连救母等4个非遗剧目排练。4.我县在秋浦河等4个景区开展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文旅融合发展,提升了节目的品牌和含量,秋浦河景区被授予“中国最美诗河”。“秋浦放排号子”在长三角民歌邀请赛上荣获“创作和编排”奖。5.注重特色文化的研究、传承,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名牌。举办“XX元宵灯会”、“首届XX民歌大奖”等非遗传承和创作研讨活动;编辑XX目连戏论文集、XX民歌等特色文化专著;XX目连戏淘气包被列入省文化厅小戏打磨项目。(七)全力做好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根据安徽省“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和省文化厅实施文化“四扶一加强”行动计划,

14、结合XX县文化扶贫工作实际,组织实施好文化精准扶贫“四扶一加强”行动计划。1.扶设施。推动县文化馆、图书馆全面提档升级,确保达到国家建设和评估标准。加大资源整合,推进乡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按照“七个一”标准。已经建成16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备用于图书借阅、文化活动、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等服务的流动文化车。2.扶人才。探索设立村(社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岗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全县有文化协管员12名,文物保护员6名。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发展壮大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全县现有文化辅导员150名。全县有广场舞队54个,参加队员有1517人。县文广新局结合全县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

15、,充分发挥好150名文化辅导员的作用,进一步创新文化辅导员的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扩大培训范围,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艺术水平。3.扶活动。通过实施贫困县文化“三进”工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确保每年每个乡镇送6场、每个行政村送1场正规演出。4.扶项目。加快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产业扶贫。目前,县黄梅戏剧团、天方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秋浦河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先后被命名为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醉山野原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区被授予首批“安徽省影视拍摄基地”。5.全力抓好扶贫攻坚工作,坚持把精干力量放在扶贫攻坚一线,选派2名同志驻村开展帮扶工作。截止2018年9月底,局机关9名党员干部,包保37名贫困户,入户走访207余人次,认真开展宣传政策、落实扶贫措施、精准识别、大走访、数据核查、问题整改等扶贫包保工作。二、存在的问题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新文化馆未达标,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站人员兼职多。二是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企业还很少,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还比较低。三是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偏低,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四是文化专业人才缺乏,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