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8课 兰亭集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315695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3.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8课 兰亭集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中语文 第8课 兰亭集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中语文 第8课 兰亭集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中语文 第8课 兰亭集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中语文 第8课 兰亭集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8课 兰亭集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8课 兰亭集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近“书圣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 为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后 辞官归隐,以山水为娱,以寿终,胸 怀旷达,为时人所重。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字 和文任意为之,风格潇洒脱放。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其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又与其子并称为“二王”。,入木三分,有一次,皇帝要到北郊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木匠拿去雕刻。木匠在雕刻时发现王羲之写的字竟然已经深入木头达三分,赞叹道:“右军(王羲之)的字,真是入

2、木三分啊!”。 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深刻。,有关“序跋”,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 “序言”简称“序”,也写作“叙”或称“引”,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或“后序”。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言,自己作的,叫“自序”;他人写的,叫“他序” 。 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 赠序:临别时以诗文相赠所用的一种文体,多抒发敬重、劝勉、依恋之情,如王勃滕王阁序送东阳马生序。,兰亭,宴集序:知己好

3、友宴饮赋诗,结集成册,再为之作序,兰亭集序属此类文章。,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兰亭在哪儿? 兰亭集会是怎么回事? 兰亭集是怎么回事? 兰亭集序是怎么回事?,兰亭,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出绍兴市区,沿着山阴路(古之“山阴 道”)向西南而行,经13公里之路程,来到兰渚山下,一个如今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的书法圣地兰亭就展现在面前了。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种过兰草,汉代时于此又设过驿亭,“兰亭”一名便由此而生。,文章背景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

4、三日, 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2 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 的42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 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为“天下第一行书”。,古人的一种游艺项目,众人坐在环曲的溪水边,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动,停于某人处,即取而饮之,或吟咏诗赋来代替。,流觞曲水,gu,kui j,tu

5、n,hi,ji,chng,x,shng,q,w,为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注音。 (1)岁在癸( )丑 (2)会稽( )山 (3)清流激湍( ) (4)放浪形骸( ) (5)临文嗟悼 ( ) (6)游目骋( )怀 (7)修禊( )事也 (8)流觞( )曲水 (9)趣( )舍万殊(10)悟( )言一室之内 感慨系 之 若合一契 虚诞 彭殇,(x),(q),(dn),(shng),修禊事也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 列坐其次 丝竹管弦之盛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足以极视听之娱 夫人之相与,重点实、虚词,古代的一种风俗,高,长,排列;它的旁边,繁盛,繁多,用来,的原因;情趣,动词,穷

6、尽;乐趣,交往,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向之所欣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有的人;胸怀抱负;通“晤” 面对面,动词,至,及,面对;明白,原因,对;这次集会的诗文,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虽趣舍万殊 虽世殊事异,虽然,虽然,纵使,感到高兴,指出下列词的用法和意义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一觞一咏 所以游目骋怀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形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名-动,喝酒,使动,使放纵、使奔驰,数词意动,把看作一样,形容词意动,把看作相等,形名,贤士,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 不能喻之于怀

7、亦将有感于斯文 死生亦大矣,状语后置,“于”,省略句(介词“于”),状语后置,“于怀”,状语后置,“于斯文”,判断句,文中有些词语今天已经发展成了成语: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天朗气清、游目骋怀、 世殊事异、情随事迁、 放浪形骸、群贤毕至。,整体把握,思考: 文中记叙这次兰亭集会盛况的是哪些段落?其余段落写了什么?,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乐,痛,悲,找出文中作者感情变化的关键词。,课文研读,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8、,第1自然段,u,介词结构“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后置,春季的末一个月,一种祭礼,高高的竹子,都,县名,映衬、围绕,酒杯,排列,旁边,乐器,繁盛,作诗,省略动词宾语,举行,的,都,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第2自然段,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和风,用来,放开、 敞开,穷尽,实在,自然万物,值得,这,的繁多,的乐趣,“永和癸丑暮春 兰亭”,时间,地点,事件,“群贤少长”,人物,“此地有,又有”,兰亭美景,“引以为流觞曲水”,士大夫行为,“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气美好,“信可乐也”,感受,文章是如何记叙这次兰亭集会的盛况的?,讨论:

9、作者为何说“信可乐也”?,人贤,地胜(景美),事趣,时美,兴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俯察,游目骋怀,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情真,理清背诵思路: 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岭”引出四周环境及场面的铺叙,最后由“是日也”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山) 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水) 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俯察,游目骋怀,时 间,地 点,事 由,人贤:,景美:,事趣:,情真:,时美:,兴雅:,理清背

10、诵思路: 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岭”引出四周环境及场面的铺叙,最后由“是日也”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时 间,地 点,事 由,人贤:,景美:,事趣:,情真:,时美:,兴雅:,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痛什么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第3自然段,助词,引起下文,取消句子独立性,

11、一俯一仰之间,之于,有的人,通“趋”趋向,取向,不一样,一时,自大的样子,满足,对事情,到达,等到,到、及,过去,附着,因,指“向之”句,自然,通“晤”面对面,理清背诵思路: 1句:承上启下,由兰亭集会引发对人生的感慨。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2句接着作者指出两种不同的处世方式。(“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3句指出两种人虽处世方式不同,但都是在美好的时光中“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事过境迁,感慨系之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时光。 4句接着笔锋一转,外在世界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而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

12、尽”。 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岂不痛哉,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当其欣于所遇,快然自足,情随事迁,感慨系之,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亦大矣,理清背诵思路:,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喜爱某物时,厌倦该物时,回顾由喜到厌,面临死亡,处世,静态,动态,喜爱某物时,厌倦该物时,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就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不知老之将至“。,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无尽

13、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回顾由喜到厌的过程时,面临死亡时,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这真是“胜景不常,胜筵难再”“好花不常开”,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这种“痛“是痛什么?,这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第三段所议论的问题是 。 作者的议论跟前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

14、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 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 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死生亦大矣,“悲“什么?,悲夫!,第4自然段,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符契。两半,可合在一起,面对,悲伤

15、,明白,通“故”因此,一、齐,作动词。把看做一样(相等),未成年而死去的人,胡说,到达,最后到达的结果,一个个,尽管,这次(集会)的诗文,主谓之间,的原因,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一死生”“齐彭殇”,理清背诵思路: 1、由读古人之作时的体验,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 “每览昔人, 若合一契,未尝,不能” 2、然后转入对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王羲之抗

16、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 3、随之又发出 “后之视今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 4、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书经过及成书意义。“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悲夫,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 亦由今之视昔,以今及古 以今推来 沧桑感、 厚重感,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进了多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人们因欢聚由乐生悲的感慨是屡见不鲜的。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大家难得一聚,是快事、乐事;但有聚就有散,分离诀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