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阶段复习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306056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9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阶段复习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阶段复习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阶段复习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阶段复习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阶段复习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阶段复习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阶段复习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复习课 第四、五章,【答案速填】 风化 地壳运动 堆积 三角洲平原 断层 向斜,聚落分布 运输方式 生物 水 平衡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一、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1.地质构造的运用: 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外力作用状况。 (1)褶皱水平运动。 (2)断层升降运动。 (3)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侵蚀作用。,(4)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可能有过下降运动。,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选在向斜槽部,如下图。,(2)利用背斜找油、气。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

2、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如下图。,(3)利用向斜确定钻矿位置。 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已被侵蚀、搬运,因此岩层中若含有某种矿产如煤、铁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故应在向斜构造处钻探或打井。,(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 在断层地带建设大型工程容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 (6)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 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隧道可能变为水道,因为向斜是雨水汇集区。,【对点训练】 下图为我国某地质勘探队依次钻取的地下岩芯示意

3、图。读图回答(1)、(2)题。,(1)图示甲、乙、丙三个岩芯是沿一直线钻取的,据此可以判断该地质构造是( )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2)下列关于图示甲、乙、丙三个岩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处地表可能发生过侵蚀现象 B.乙处可能储存地下水 C.丙处地表岩层有缺失 D.乙处适宜开挖隧道,【解析】(1)选B,(2)选D。第(1)题,图示三地的表层岩层是中间新两翼老,属于地质构造中的向斜。第(2)题,乙处为向斜的槽部,有利于储存地下水,不宜开挖隧道。,【补偿训练】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该处地质事件发生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4、 ) A.下沉沉积岩浆侵入挤压褶皱发生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B.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发生断裂岩浆侵入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C.下沉沉积岩浆侵入发生断裂挤压褶皱抬升侵蚀下沉沉积,D.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岩浆侵入发生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2)下列关于此地开发建设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可以在此地修建采石厂 B.地表可以修建铁路 C.褶皱内部肯定存在油气,可以开发 D.可以利用天然拱形岩层修建隧道,【解析】(1)选D,(2)选A。第(1)题,由图可知,该区 域最初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这是由于地壳下沉,长期 接受沉积作用形成的;紧接着沉积岩层发生了弯曲变 形,即岩层受到挤压形成褶皱;之后,褶皱中有岩浆侵 入

5、;断层发生在岩浆岩形成之后;上覆岩层凹凸不平, 整体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抬升过程中;岩层最上部 又有沉积岩覆盖,说明岩层继续下沉接受新的沉积,故 选D。第(2)题,由于有断层存在,断层处岩石破碎,有 利于修建采石厂,但并不利于修路、修隧道。,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形式来进行的。,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滥伐森林与人工造林所引发的不同环境效应图解。,【对点训练】 (20

6、15天津高考)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1)、(2)题。,(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2)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解析】(1)选C,(2)选B。第(1)题,从材料中可知,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故湖面面积

7、缩小,芦苇大量死亡,故湖泊自净能力减弱。第(2)题,从材料中可知,该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主要是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故应采取的措施是退耕还草、保护水源。,【补偿训练】 读某内流湖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湖泊是世界著名的内陆湖_(湖泊名称)。简要分析该湖泊所处区域的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 (2)该湖泊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3)图中A城市曾经是该湖沿岸一个繁荣的港口,也是著名的渔港,年产鱼量可达2万吨,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整个湖区的商业捕捞就基本上终止了,试分析其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从经纬度位置和湖泊的形状可以看 出该湖泊是咸海,咸海周围应属

8、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成因是深居内陆,离海较远,受海洋影响小,水汽 难以进入。第(2)题,从图中19602010年咸海面积和 形态的变化很容易得出咸海面积不断缩小的结论,原 因应该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方面来组织答案。第(3) 题,商业捕捞的终止是因为渔业资源的枯竭,而渔业 资源的枯竭是环境变迁的结果,人类大量的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淡水减少,温带大陆性气候蒸发强烈,使湖水盐度不断增大,环境恶化,鱼虾大量死亡。,答案:(1)咸海 特征: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大,降水稀少。原因:深居内陆,离海较远,受海洋影响小,水汽难以到达。 (2)湖泊面积不断缩小 本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沿河发展农业,大量

9、引水灌溉。 (3)入湖淡水补给不断减少,该内陆湖蒸发强烈,湖泊面积不断缩小,湖水盐度不断增大,环境恶化,鱼虾大量死亡。,三、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 1.基带判读: (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基带与所在地的自然带一致, 并从此带开始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地带性分布呈现出 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相似的分布规律。 (2)基带为热带雨林带,则山脉位于热带,且随着海拔 的升高,自然带由热带雨林带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等逐渐变化;如果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则山脉位于温带,且随着海拔的升高,自然带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亚寒带针叶林带等逐渐变化。,2.带谱

10、多少的判断: 山地垂直带谱的多少与山脉所处的纬度、山脉的坡向、山脉的海拔(尤其是相对高度)及山脉的坡长有关。纬度越低、山脉海拔越高,山坡越长且又位于水热条件好的坡向,则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就越多,越完整。,3.坡向的判断: 同一座山的山麓到山顶,不同坡向的自然带都符合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各自然带大体与等高线平行分布,但由于背阴坡和向阳坡(北半球南坡是向阳坡,南半球北坡是向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的不同,水热状况也不同,因而,不同坡向的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也有差异,水热状况好的坡向,自然带分布的海拔偏高,水热状况较差的坡向,自然带分布的海拔偏低。,【对点训练】 图1为某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图2为

11、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图2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丁是该山地所属的气候区。读图回答问题。,(1)判断甲、乙两气候区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其主导因素是什么。,(2)处气候是否符合地带性分异规律?它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3)图1中自然带分别表示( ) A.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 B.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寒荒漠带 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 D.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山草甸带 (4)结合气候类型说明丙处植被具有的特征。,【解析】第(1)题,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对应的是森林、草原和荒漠,其变化体现了以水分为主导因素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处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与山脉对海洋水汽阻挡作用有关,属于非地带性现象。第(3)题,根据自然带下面为针叶林即可判断。第(4)题,丙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植被属于常绿硬叶林。,答案:(1)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主导因素是水分。 (2)不符合,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它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影响。 (3)C (4)丙地为地中海气候区,植被属于常绿硬叶林。叶片常绿、坚硬,根系发达,具有耐旱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