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水利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调研报告材料

上传人:学习****样 文档编号:62304772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水利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调研报告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层水利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调研报告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层水利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调研报告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层水利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调研报告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层水利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调研报告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层水利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调研报告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水利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调研报告材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层水利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调研报告在世界经济放缓的大环境下,中国的经济也出现了增长不理想的现象。党的十八大后,改革开放进入了攻坚阶段,社会矛盾凸显。这时,经济发展的好与坏,不仅关系到居民生活,同时也关系社会压力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真正呈现出经济的常态发展,是地方党委、政府一直在积极探索的见效快、持续性好的发展办法。课题组经调查了解后认为,从弱项入手,可以快速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并且会收到经济、社会的双效益。基于此,我们选择了基层水利设施建设问题进行研究,因为我们发现发展水利设施建设,在当前经济发展放缓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生态环境。一、基层水利建设

2、在当今社会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中国经过了长迗30多年高速增长后,缺水和水患成为了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一方面,城市缺水、农村、农业缺水,特别是山区,缺水更为严重,缺水不仅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居民生活;另一方面,城市排水不畅,山区泥石流

3、灾害时发,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可以说水利建设已成为中国发展中的一个短项。二、当前基层水利设施建设的现状基层水利设施大多兴建于20世纪60至70年代,多年来尽管大力开展了水利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因水利基建投资太少,基础设施落后,技术装备水平低,工程不配套,病险隐患多,老化失修严重,利用率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用水、人畜饮水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山区的水利设施,绝大部分始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相当部分是边建设、边设计、边规划的“三边”工程,至今已运行了三四十年,先天不足加之后天维修配套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拦蓄防洪能力较弱。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洪涝干旱来临的时

4、候尤为明显,给农民群众造成了较大的财产损失,更甚者会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另外,在基层的水利设施管理上,还存在产权不明晰、维护管理责任不到位、运行困难等问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水利设施作用的发挥。三、投资基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社会效益分析1.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在农村,人多地少,农业剩余劳动力突出,农业收入不足养活全部的农村人口,如何解决人地之间的矛盾,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党和国家最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放缓,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减少,这从近年来的农民工就业状况就能呈现出来,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压力问题。投资基层水利设施建设,必然投入大量人工,这有助于减少当前农村

5、过多的剩余劳动力,进而缓解就业压力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2. 有利于民生工作的推进。造成农村民生问题的关键是缺水,特别是山区和缺水地区,水利不仅关乎到农业的发展,更关乎到当地农民的生活和脱贫致富。在这些地方因为缺水,农民饮水困难;因为缺水,限制了农民发展养殖业;因为缺水,限制了农民发展手工业。因此,进行基础水利设施建设,将直接解决了山区和缺水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所面临的困难,可以说这是一项惠民工程,此工程对于促进全社会的平衡、科学、和谐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也将使得在发展进入攻坚阶段后,成为地方党委、政府在发展阶段上取得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亮点。3. 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平衡。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都非常重

6、视社会发展的平衡问题,因为,发展平衡与否是引发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基层水利设施建设是直接向农村和山区投资,最先受益的是相对落后的农村和贫困山区,带动的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减少的是在发展上的不平衡问题。4. 有利于改善农村和贫困山区落后的形象。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使人们的生活发生变化。农村的人口可以到城市打工,城市的人口也可以到农村调剂生活。城市向外界展示了发展成果,而农村向外界展示的却是落后面貌。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的落后,已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死角死面,在人口流动中,也体现着对地方党委、政府工作上的不足。投资基层水利设施建设,不仅改善了农村的硬件环境,促进了农村面貌的提升,而且

7、也向外界无声地传播着党委和政府的功绩。5.有利于增强抗旱防洪,保证农村经济安全。现在的缺水和水患问题都尤为突出,这固然有用水过度、采伐过度等种种原因,但基础水利设施建设的不到位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农村的经济很脆弱,无论是缺水还是洪水这两个灾害中的任何一种,都会造成农村经济的大波动,都会给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问题和压力,所以,强化基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保证农村经济发展安全意义重大。四、投资基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益分析1.投资拉动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发达国家是这样解决经济危机的,发展中国家也应该这样促进发展,我国经济的腾飞更是如此。水利基础设施建

8、设投资,是一项规模大、投入多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大投入,其对经济的拉动是非常明显的。2.极为有利地促进农村特别是山区的经济发展。贫困与缺水是一对孪生兄弟。贫穷农村和山区一般都是缺水的地方,对这些地方来说,解决缺水问题就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水利设施建成后,对于农民特别是山区的农民来讲,不仅改善了生活用水状况,而且也为农民发展高效种植业和养殖业开辟了道路,为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各种手工业提供了可能,对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另外,水利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农民工,这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也增长了农民的收入。3. 这是一种长效的良性循环投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一般

9、的“铁、公、基”设施建设投资,在效益上是不一样的。“铁、公、基”的投资,在拉动经济上有它的暂时性,发达国家应对经济危机上采用的办法也是一种过渡性措施,危机过后就不再大力投资了,这是因为过度投资会引发泡沫经济。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水利设施建成后,它不仅仅是一种服务,就像工厂一样一直产生着经济效益,是一种经济的良性循环投资。一是投资直接拉动经济;二是水利设施自身就有经济效益;三是水利设施促进相关用水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渠道;四是增收致富的农民又会拉动消费,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经济循环。4. 有利于维护粮食战略安全。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主要产于灌溉耕地,加快现有灌区的持续配套和

10、更新改造,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由于农业用水总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都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此外,高效现代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灌水方法与技术的要求更高,对灌溉的依赖性更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5.有利于改善民间的经济生态。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深得广大农民欢迎的,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支持。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一些富裕的农民积累了相当的财富,社会上的游资也很多,但在经济放缓的前提下,很多人不敢冒然投资,怕亏损,只好用于民间借贷,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民间的非法融资,也极易诱发群体性事件。但水利投资则都认为

11、不会亏损,只是苦于没有投资的许可。如果地方党委、政府大力扶持民间投资水利设施建设,必会盘活民间的游资,减少不良民间信贷,制约非法融资,消除社会隐患,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五、促进农村基础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1.地方党委和政府应注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工作。在发迗国家,他们已经有了相对比较成熟稳定的与水利相关的生态农业等更多的科研成果,我们也该吸取他们的经验、方法,采取那些对我们来说最有用、最适合、最有效果的方法经验来适用于我们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这就需要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培养和组建一支健康稳定的水利研究工作团队,致力于对农村水利的研究工作,解决我们在这方面所面对的问题,找到合理的解

12、决办法,以创新的精神,研究出更加完善的措施与对策。2. 做好水利设施建设整体规划。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立足长远,从根本上解决水问题的立场出发,综合考虑生产、生活、生态、防汛、抗旱等因素,编制好具体的水利设施建设规划,及时上报水利部门。水利管理部门根据这些情况和灾害分布情况,统筹当地的水利设施建设发展方向,科学地做好规划,并在以后的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以该规划为依托,合理安排建设项目,建好台账,做到对水利工程的统一管理。3. 积极探索水利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试点摸索出小水利工程产权改革的经验,借鉴外地经验,通过明晰产权,改变单一的产权制度,采用承包、特许经营、租赁、拍卖等方式,盘活

13、工程存量资产,以工程经营权、所有权等置换资金,用于反哺水利工程的再建设与管理,走出一条以对外招商、卖旧建新、良性运作、良性滚动的水利发展之路,充分调动民间资本投资建设水利设施的积极性,减少国家投资的资金压力。让民间力量参与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提高水利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使用年限,让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4.谋划一批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越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越大,实施一批大的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可以有效地改善水利状况,完善地方水利部门的良性发展态势。对于增加就业,建设经济增长点,增加财政收入有着小水利不可比拟的优势。5.加强水利工程监管力度。地方水利部门要强化水利设施建设质量监管主体责任,认真履行质量监督职能,督促各工程建设业主严格基建程序,规范建设行为。进一步完善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加强工程建设的全程技术指导、物资器材质量源头监管和工程建设质量全程监管,确保建设一处,合格一处,验收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