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语言文字应用+虚词)第02课 典型例题(含解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304318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语言文字应用+虚词)第02课 典型例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语言文字应用+虚词)第02课 典型例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语言文字应用+虚词)第02课 典型例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语言文字应用+虚词)第02课 典型例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语言文字应用+虚词)第02课 典型例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语言文字应用+虚词)第02课 典型例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语言文字应用+虚词)第02课 典型例题(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隆重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二轻系统营造奋勇争先、创造新业绩的浓厚氛围第02课 典型例题一、(2016年高考新课标卷)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理由是能学以致用, 是一种误解。 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摒弃功利性 使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学习; 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 总要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抱着功利之心去挑选专业, 在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 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也不一定就工作得很开心。A其实这而要确定所以/B这其

2、实/能 认为因为即使c实际上却会/可能 /就是D这当然就是如果/ 虽然【答案】B二、(2014年高考山东卷)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之强烈出乎意料。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灾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A反映 曼延 总算B反应 蔓延 总算C反映 蔓延 终于D反应 曼延 终于【答案】B三、(2012年高考重庆卷)4.依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当你还是一

3、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你还不引人注目。而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A虽然 甚至 因为 如果B虽然 或者 除非 只有C. 即使 或者 除非 只有D. 即使 甚至 因为 如果【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方面使用虚词关联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选词填空,首先要理解文段的意思,准确把握语段的文体特点和行文思路。其次要注重理解词语的含义,同时注意区分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词语的使用对象、情感和语体色彩等)。最后,根据空格前后的意思去选择词语。“虽然”表转折,“即使”表假设;语境中“他们

4、从你身边走过”只是一种假设的情况,并不一定是事实,所以,应选“即使”。 “甚至”表递进,“或者”表选择;语境中“也”字表示递进,因此,与之呼应的词语应是“甚至”。还可用用排除法:第三道横线后说“你还不引人注目”这正是前面说的“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见你”。也可能过视而不见的原因,所以第三道横线填“因为”,由此排除B、C。根据句子的开头“当你还是一颗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推断出后面“从你身边走过”、“站在你身边”是假设出来的情况,所以第一道横线处填“即使“,故排除A。故选D项。四、(2012年高考湖北卷)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说到底,世上风景闲流水,端的还是要人慢下

5、来。中国这如诗的城市中,最是江城得了个中 ,且将它 地挥洒出来。这 江城街头巷尾,湖畔公园里数不胜数的茶馆,茶铺,一个人在清晨里不慌不忙的起来, 到茶馆里,一坐就是一天,那叫一个悠闲!A趣味痛痛快快 当是 溜B滋味淋漓尽致 便是 踱C意味兴致勃勃 自是 逛D韵味尽情尽兴 恰是 晃【答案】B五、(2012年高考上海卷)2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段空格处的一项是()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大重视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学术规范的逐步建立,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不过大多数综述都是罗列式的,报幕似地把相关研究一个一个列出来,丝毫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之间存在任何内在的关联,甚至也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与作者

6、本人的研究有何相干。这样的综述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称之为“伪综述”亦不为过。 阅读国际上的顶级学术刊物,有这么几个发现:一、书评以外的论文有比较翔实的文献综述;二、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是由该领域的一流学者撰写;三、对相关著作的征引采取间接引用的形式,很少直接引用。这与国内的情形很不一样,值得我们思考。为什么必须有文献综述?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其实就是一幅学术谱系图。写文献综述不仅是为了陈述以往的相关研究,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对前辈、同行或知识产权的尊重,更是为了“认祖归宗”,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定位。有时候只有把一篇文献放到学术史的脉络中去,放到学术传统中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文本:作者为什

7、么要做这项研究?他的问题意识是什么?他试图与谁对话?我们在开始一项研究时也同样要有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不能自说自话。对话的前提自然是倾听,如果连别人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对话?正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才需要与对方进行讨论,否则便无话可说。通过综述的写作,我们就会知道:别人贡献了什么?我打算或者能够贡献什么?我是否在重复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文献综述首先是为了尊重并真正进入一个学术传统,其次才是利他主义功能为他人提供文献检索的路线图。为什么综述性文章要由大家执笔?这类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首先,必须熟悉该领域的重要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在“知识大爆

8、炸”的今天,要做到一点,非有积年之功不可。其次,面对汗牛充栋的文献,必须具备高超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从宏观上把握总的研究状况,否则就不是你在驾驭文献,而是文献驾驭你。我们(特别是初学者)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常常淹没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之中,茫然不知所措,有时甚至感觉被人牵着鼻子走,面对不同观点的学术论争,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免犯糊涂,此乃“段位”不够所致。最后,这类综述性文章往往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前瞻性,除了要总结现有研究,还需要高屋建瓴,指出现状的不足及其根源所在,为这一领域甚至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性意见。如此看来,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由德高望重、造诣深厚的学术权威撰写也就理

9、所当然了。 为什么要尽可能间接引用?间接引用就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引文的核心观点,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来重新表述需要我们先将对方的观点吃透,然后围绕自己的核心问题和行文思路,重新加以组织,这样可以使论述更加紧凑有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找出不同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共识是什么,将众多的观点进行整合、归类。二是间接引用突破了原文的限制,可以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有效节省篇幅。 (节选)A通常大多都 B大多通常都C都通常 大多 D通常都大多【答案】C六、(2011年高考天津卷)3.下列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

10、人雅士所 。此刻,寺院周围庄承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 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 , 遗世独立的佳人。A.钟爱 洋洋洒洒 浮动 好像B.喜爱 纷纷扬扬 浮动 犹如C.钟爱 纷纷扬扬 飘动 好像D.喜爱 洋洋洒洒 飘动 犹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方面使用实词、虚词、成语关联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钟爱:特别疼爱;非常喜爱;比喜爱程度深。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来很畅快。纷纷扬扬:纷纷:众多。扬扬:飘落的样子。形容雪、花、叶等飘落的样子。也形容杂乱地传扬;议论纷纷或接二连三。犹如较文雅,好像较通

11、俗。对词语的使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词语的词意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辨析用法。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虚词要考虑句间关系和习惯搭配。七、(2011年高考湖北卷)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她 盲人和正常人一样也能做很多事情 ,这正是她只身来到拉萨旅游的原因,她喜欢这座 在历史和信仰中的圣城, 看不见,她也能感受到这里绵延的雪山,清冽

12、的空气、闪耀着金光的寺庙和那些 向大昭寺缓缓前行的信徒。A相信 沉醉 既然 顶礼膜拜B自信 沉溺 即使 诚心诚意C坚信 沉浸 尽管 三步一叩D确信 沉迷 虽然 毕恭毕敬【答案】C八、(2010年高考湖北卷)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君主沙贾汗为其宠妃蒙泰姬修建的。这是一座着宝石的伊斯兰建筑。后来,泰姬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在今天的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它也是的。A.陵墓点缀虽然绝无仅有B.陵寝镶嵌即使独树一帜C.墓茔装饰固然独一无二D.墓室装点尽管举世无双【答案】B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尽管:副词,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方副词,老是;总是;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经研究,决定在系统内开展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红七月服务月”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