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304086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渭南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陕西省渭南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陕西省渭南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陕西省渭南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陕西省渭南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渭南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渭南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隆重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二轻系统营造奋勇争先、创造新业绩的浓厚氛围陕西省渭南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回收答题纸。本试题由考生妥善保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

2、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过分地

3、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愈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

4、,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

5、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 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选自长空诗话,有删改)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 )A、中国新诗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很少关注社会问题。B、中国新诗越来越狭隘,不能反映社会的主流。C、近年来出现了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D、质量上乘的诗歌越来越少,多数诗歌内容平庸。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一项是( )A、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B、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C、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D、当代诗人

6、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B、白话新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C、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地坚守诗歌阵地的人越来越少,诗歌的发展江河日下。D、中国新诗只要注重与时代结合,并继承发扬传统诗词曲赋的艺术,就一定能够改变其“尴尬”处境。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7、。”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

8、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拔剑切而啖之啖:吃。B、杀人如不能举举:举起。C、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私下里。D、沛公起如厕如:往。5、下列句子中和“客何为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沛公安在? B、求人可使报秦者。C、佚之狐言于郑伯。D、吾属今为之虏矣。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9、)(3分)A、“按剑而跽”这一微妙的动作,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不由自主的震动、惊恐、警戒泄露出来,寥寥几个字,人物形象就呼之欲出,跃然纸上。B、“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人物动作神态栩栩如生,勾勒出一个霸气逼人的怒目金刚形象。C、樊哙闯宴后,形势一触即发,但项羽不怒,稍有缓和。刘邦趁缓和之机,托词离席,显示了其机敏。D、樊哙指斥项羽,锋芒毕露,使得“项王未有以应”,并赐“坐”。这一软一硬形成了对比,也显示了项羽“为人不忍”的性格。7、翻译下列句子(10分)(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5分)译文:(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

10、肉,何辞为?(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 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8、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 9、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毛泽

11、东沁园春 长沙一词中,“_,_;_,_。_,_”,寥寥几句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缤纷,生机勃勃的秋景图,抒发了“独立寒秋”中的诗人奔放的革命豪情。(2)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一句“_,_”。(4)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的两句是“_,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免费的午餐刘心武父亲在世时,曾向我讲述过他年轻时所获得过的一次免费午餐。那是20世纪20年代初,父亲才十七八岁,因为祖父远行,而后祖母对他极为吝啬,

12、所以他离开了家庭,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那时他的维生手段之一,是代人投考名牌大学,他也实在是有应考的才能与气数,竟每回都能高中。但是他从那些私雇他冒考的少爷手里,每回也得不到几个钱,用不上多久便又一筹莫展。父亲本人何尝不想进入名牌大学,但纵使他让自己考取了头一名,也没钱缴纳学费。就算学校爱才如渴,准许他减免学费,他也无法应付食宿等方面的开支,而勤工俭学,路子也不是那么好找;惟一的办法,便是设法贷到一笔款,毕业后尽早归还。谁能贷给他款呢?想来想去,有这种实力并可能情愿的,应在祖父所交往的伯叔辈中。父亲在那一年的夏天为自己去应考,以优异成绩被协和医学院放榜录取,这令他万分兴奋,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既

13、是祖父对他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夙愿,于是筹措入学读书的费用便成了当务之急。他经过一番盘算,决定向自己的一位老友求助,该人当时在社会上已享有很大的名气,经济状况极佳,并且从小看着他长大。父亲找到了那位名人,住在一所很堂皇的四合院里。该人见了父亲,不待父亲发话,便感慨万端地说了很多同情的话。父亲听了非常感动,原来这位伯伯很了解情况,并关爱着自己,于是便倾诉起自己的具体窘境和祈盼来。名人没听完便有电话打来,一连接听打出了几个电话后,名人便蔼然可亲地对父亲说,中午有个饭局,无妨一同去,席间可以继续聊。父亲跟着那位名人,乘坐当时仍颇时髦的弹簧马车,到了前门外的“撷英番菜馆”,这是当时显贵名流们才有财力与雅

14、兴去消费的一家最著名的西餐馆。祖父在北京时不曾带父亲吃过这么高档的西餐,想到这一点父亲便更加感激那位伯伯的厚待。而这一切都还并不是主要的,更令父亲念念不忘的,是那天在席间出现的,几乎都是后来进入历史的人物,有的是社会活动家,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学者、教授。刚进入餐厅时父亲惶恐不安,非常自卑。但那位名人牵着他的手引他入席,并向大家介绍说他是祖父的公子,显然祖父在众人心目中也是有相当分量的,父亲发现席间的名流们对他都很友善,于是也就慢慢放松下来。 那是父亲青年时代所享用到的一次高档、丰美、雅致的免费午餐,令我听来也不禁神往。父亲没有详细地向我讲述这顿免费午餐的结局,但有一点那是交代得很清楚的:他没能从那位名流伯伯那里得到另外的帮助。我问父亲:“您饭都吃了,为什么不能要求他借给您钱呢?”父亲说:“他们一直聊得很欢,我简直没有办法插进话去。”我再问:“吃完饭,您可以单独向他提出呀?”父亲说:“饭局一散,我发现他们都忙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