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 1.2春课后作业(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302122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秋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 1.2春课后作业(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秋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 1.2春课后作业(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秋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 1.2春课后作业(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年秋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 1.2春课后作业(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年秋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 1.2春课后作业(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秋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 1.2春课后作业(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秋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 1.2春课后作业(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课后作业(第二课时)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早春二月早春二月,妙在一个“早”字,也贵在一个“早”字。春天是从冰雪中孕育而生的,纯洁似出浴的女儿。起先是细碎的雪珠子,不久片片雪花翩翩舞动起来。于是,天茫茫地茫茫,润润的白色渐渐将大地填满,灰黄黄的一切在这新铺就的画纸上荡然无存。不,还有一缕浓郁的香气,那是蜡梅在报告春的消息。这是二月里的第一场雪,也是今冬最后一场了吧?它是冬天一个晶莹的句点,四季在这里变换出新的乐章,冬,要落幕了。因为是在早春,这场雪很快便开始融化。听,融雪时那浅浅的吟唱,比黄鹂的鸣叫更让人心醉。因为,雪化了才是春天!二月里的风微寒,吹在脸上不再那么凛冽,似乎有些许暖意融在其

2、间,让人心意荡漾。最受不住这微熏的风的,是湖边那些低垂的柳丝。此时瘦硬的枝条早已被这风吹起一抹微黄,点点的黄意热血一样涌向每个褐色的芽苞。明天,或许再一个明天,几多皱皱的嫩芽就点缀在万千丝绦了。二月里的土壤在干瘪了一个冬季之后,因那场细雪的滋润而愈发莹润,油油地散发着熠熠的光彩。于是一些不起眼的河岸,或者某个寂寞的树坑多了层毛茸茸、绿莹莹的“软烟罗”。草很细小,小到几乎可以忽视它们的存在;草很伟大,看到它们我知道春天真的来了!如果说清明之后春色渐浓如盛装的仙子,没人再欣赏一棵小草的生长,那么这早春二月恰似豆蔻小丫不施粉黛眉眼渐开,妙就妙在这一份春意初成。所以我分外喜欢早春二月,因为那句“草色遥

3、看近却无”,因为那句“二月春风似剪刀”,因为这一丝丝不经意的绿色。早春二月因为这份早,更需要一份细腻来品味,从惨烈的寒冬一步步走来,这种感觉尤为可贵。有了这份细腻,所以才分外珍惜这一丝丝不明朗的春的消息。哪怕是柳梢头那一点点若有若无的星星黄意,也会给人一份浓浓的期待,因为闭上眼睛,莺歌燕舞、桃红柳绿已然成为一幅图画。春天就这样走来。(选自扬子晚报,有删改)1文中主要写了早春的哪些景物?任选其中的三种景物,写出其特点。_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_3第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_4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文章,回答问题。燕子来时王琪燕子来时,衔风带雨,描红画绿。风是温柔的春风,

4、雨是多情的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几场春雨润物后,数阵春风传情间,慵懒的渭北大地,沉睡的黄土高原,也变得风流倜傥、英俊潇洒起来。原野上百草回芽,万木争荣;天地间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农人们栽瓜点豆,文人们敲诗吟句。真是燕子来时春正好,天也风流,地也风流。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它美丽、优雅,傍人而居,小鸟依人。看到燕子,就看到了春天和希望。因此,每年三月,我都会在绿草如茵的春色里,寻觅燕子的身影,聆听燕语呢喃,静观燕舞晴空,让冬眠的心灵尽早舒展开来,让暗淡的心情尽快明亮起来。今年三月,我又看到了一场盛大的燕子舞会。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我行走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陌间。阳光如流水般温柔,倾泻

5、在我的周身,让人感到生命的美好。路边无数的绿叶,像顽皮的孩童,争先恐后地攀上枝头,着意卖萌;无数的花朵,如初恋的少女,在风中禁不住笑出声来,引得路人也驻足观望。当我来到一片苗圃旁时,我被一片啁啾的燕语吸引住了。我停下脚步,一只熟人似的燕子,就停在离我不远处的花枝上,它有着玄黑色的背,乳白色的腹以及剪刀一样的翅膀和尾羽。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当我抬眼向天空望去时,一幅群燕舞空的壮观图景,深深地震撼了我。只见一群燕子正在蓝天白云下,任意东西,往来穿梭,时聚时散,时停时飞,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凝目处,如怀素狂草,项庄舞剑;纵目处,若离弦之箭,脱缰之马:十分壮观,异常美丽。我

6、陶醉在这片美丽之中,久久地凝望着、伫立着,一动不动。燕子们争先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感受着春光的爱抚和生活的乐趣。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陷入沉思之中。燕子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自古就与人们亲如一家,和睦相处。“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每年春天,它们都像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一样,不远千里万里,跋涉千山万水,为家乡引来百花满园,流水潺潺。小时候,老家的屋檐下,总有一个燕子窝,我天天看燕子觅食,听燕子闲谈,自然而惬意,古典而唯美。我常常惊叹于那些燕子,它们柔弱的身体,究竟蕴含了多少向上的力量,如何穿越高山阻挡,长河隔离,将春的消息一点儿一点儿传递给北国。我从它们身上不仅看到了无限的希望,更汲取了无穷的

7、力量。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会想起那些小小的燕子。然而,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我的视线。近年来,随着城市乡村高楼大厦的快速崛起,燕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燕子也越来越少。燕子头顶绕的美丽,或许将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缕淡淡的乡愁。(选自天津日报,原文有改动)5请结合文章第自然段,概括作者“对燕子情有独钟”的原因。_6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_7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第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来时的美好春光: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万木争荣,桃红柳绿。B文章第自然段写阳光、绿叶、花朵,为的

8、是与盛大的燕子舞会形成对比,突出燕子给作者带来的特殊感受。C文章第自然段,通过回忆“我”与老家屋檐下燕子和睦相处的情景,表现了燕子和人类的亲密关系。D通观全文,作者以时间为线索,描写出燕子乖巧、伶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E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将叙述经历、描写场景、抒发感情、思考现实等融为一体。8第自然段中画线句“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我的视线”点出了什么现象?请简要分析结尾第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现象:_作用:_参考答案1【答案示例】雪、风、柳树、土壤、草等。特点:雪晶莹,报告春的消息;风微寒但有些许暖意;土壤莹润,有光彩,小草从中生长。(选其中的其他景物写特点也

9、可)【解题思路】解答此题,应按照文章写作顺序,找出写作对象,抓住相关语句来概括作答。文章依次写了晶莹的雪、微寒但有些许暖意的风以及莹润、有光彩的土壤等。2【答案示例】画线句运用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将清明之后的春比作盛装的仙子,将早春二月比作不施粉黛眉眼渐开的豆蔻小丫,又将二者进行对比,写出了早春二月春意初成的妙趣。【解题思路】首先指出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3【答案示例】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升华情感。【解题思路】一般来说,结尾段的作用有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点明主旨、升华情感等。解题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概括即可。4【答案示例】表达了作者对早春二月带来春的消息、春的希望的喜爱,也

10、表达了作者对春的期待之情。【解题思路】解答时,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分析其中蕴藏的作者的情感。如从“我分外喜欢早春二月早春二月因为这份早尤为可贵”“给人一份浓浓的期待”可得出作者的喜爱和期待之情。5(1)美丽、优雅;(2)傍人而居,小鸟依人;(3)给人希望。(3分)每条1分) 解析 根据题目要求,回归第自然段,找到“对燕子情有独钟”这句话,这句是本段的开头一句,也是本段的中心句。第二、三句是对第一句的具体解说,“美丽、优雅”是描写燕子的形象,“傍人而居,小鸟依人”是表现燕子的性格,“给人希望”暗示了燕子的象征意义。6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燕子眼睛明亮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燕子

11、的喜爱之情。解析:这是一道语言赏析题。题目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先判断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再赏析其表达效果。可按照下面的格式作答: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的特点,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感情。7B D 解析 B项,文章第自然段写阳光、绿叶、花朵,是为了渲染美好的环境氛围,烘托盛大的燕子舞会,以突出燕子给作者带来的特殊感受,并非“与盛大的燕子舞会形成对比”。D项,从全文来看,表达了作者从燕子身上看到了希望,汲取了力量,赞叹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这种和谐关系被破坏的惋惜与忧虑,并不是“对时光流逝的慨叹”。8现象:燕子越来越少,正从人们的生活中渐渐消失,燕子所带来的美丽、优雅的景象也许将不复存在。作用:结尾段对燕子越来越少的原因作了分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燕子的生存空间被挤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也许将成为过去。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的惋惜与忧虑,深化了主题。解析:第一问,回归原文,找到“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我的视线”这句话,联系上下文,这句话的意思是“燕子越来越少,正从人们的生活中渐渐消失”,第自然段中提到燕子的“美丽、优雅”,可联想“优雅的景象”是“燕子所带来的美丽、优雅的景象”。第二问考查结尾段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深化主题。第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