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无答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302093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无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隆重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二轻系统营造奋勇争先、创造新业绩的浓厚氛围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试题B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2.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中国某幅名画评价道:“这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

2、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住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下列所述现象不可能在该幅画中出现的是 ( ) A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B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 C人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街上客商成群,商品琳琅满目 D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吗,卖争市者又开店矣。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反映清政府 ( )A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B绝对禁止中外贸易C坚持重农

3、抑商政策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4.据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说“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芜湖县志记载明嘉靖(公元1522 1566年)年间,徽州巨商阮弼经商于芜湖,设“染局”,雇工达千人。这些记载说明16世纪的芜湖 ( ) 浆染行业处全国领先地位 沿长江最发达的工商市镇 自然经济解体程度已经很高局部区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B. C D5.李洵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

4、)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6.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B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 D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7. “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英雄”

5、是指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 B西班牙王室率先组织了海上探险C“壮举”结束了世界各地孤立状态 D“发现”导致美洲大量金银被掠夺 8.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因素是( )A.资源因素 B.劳动力因素 C.市场因素 D.资金因素9.“忽如一夜春风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分别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阶段最恰当 ( )A洋务运动时期、一战时期 B一战时期、19281936年C一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D19281936年、三大改造时期10.李鸿章在对开平矿务局招商章程的批示中指出:在用人上,“各厂司事人等,应于商

6、股内选充,不得引用私人”;在财务上,“煤铁钱银出入,即派司事随时登注流水簿,每月一结,每年总结。”这一批示表明洋务运动 ()A生产经营不计较成本 B开近代中国机器生产的先河C采用近代方式管理企业 D通过官商合股兴办军事工业11话剧茶馆中的秦二爷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他的企业也最为红火。出现这种现象的外部原因是 () A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B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C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D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12.在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是一组特色

7、标题:“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与上述特色标题所指国家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法国,俄国,英国,德国B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 C英国,俄国,美国,德国 D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德国,美国13.右图是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第段最大的殖民帝国的是英国 B第段加紧殖民扩张的主要是美国C第段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荷兰 D第段说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4.列宁指出:“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对此

8、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列宁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历史作用 B材料中的“错误”指的是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战时共产义政策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15.有些俄罗斯学者认为,如果能假以时日,让列宁能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上多工作10年,苏联的发展很可能是另一种前景。得出这一认识的最可能的史实依据是 ( )A领导十月革命 B颁布土地法令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行新经济政策16.“战后的欧洲正需要这样的计划,并以此履行其维持和平的责任。这一点写在法国宪法的前言中:政府保证为人民提供适当的发展条件,并保证给予个人在健康、安全、休息、娱乐等方面加以保护。”为此 (

9、 )A西欧普遍建立起社会福利制度B西欧各国接受了马歇尔计划C法德两国倡导建立欧洲共同体D各国间取消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17.经济民族主义是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出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它深切关注民族国家整体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由民族经济竞争力决定的民族的长期发展趋势,而不是世界的共存共荣。在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明显带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 )A以工代赈 B计划指导 C减耕减产 D美元贬值18.学者郑秉文说:现代西方福利国家虽然从模式上看起源于英国,但事实上英国在战后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之后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背离了普享性原则、统一性

10、原则、均一性原则。英国输出了福利国家的思想和模式,却又带头改革,引发了一场风靡全球的福利革命。对上述材料的正确认识是 ( )A必须打破“全民福利”的“大锅饭”制度B建立现代福利制度需向西方国家 “看齐”C实施高福利制度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D由膨胀到瘦身是各国福利制度的必经阶段19.“二战”后,英美实行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实行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日本实行统制市场经济体制,20世纪末,中、俄开始实行市场经济。这表明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市场经济体制,采用计划经济体制B宏观调控与市场体制相结合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共识C社会主义国家照搬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D经济全

11、球化下的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已无差别20.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A到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展开 B“大跃进”运动的影响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21.“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新中国六十年里,“低音”有(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与实施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22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12、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建立经济特区;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B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3.“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庞地克牌汽车时,3000美元付给韩国装配工人,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付给广告商”这主要说明 ( )A美国汽车生产离不开其它国家 B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的特征C韩国工人的工资比较高 D美国汽车行业的利润在下降24.“戴高乐主义”以改变法国对美从属地位为目标,以对抗美国霸权为主线,其中最具象征性的一幕出现在1966年7月1日,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机构。材料反映了 ( ) 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 B从根本上改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 C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 D欧洲开始走向联合25.历史探究小组在介绍某国际组织时说:“成员从南半球到北半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