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302092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榆林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陕西省榆林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陕西省榆林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陕西省榆林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陕西省榆林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榆林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榆林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隆重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二轻系统营造奋勇争先、创造新业绩的浓厚氛围陕西省榆林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共100分。2.请将第卷、第卷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第卷(选择题 共48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1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召公奭于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周王可在燕国直接任免官吏B召公奭在周王室中属于大宗C召公奭领有燕国土地

2、和人口D燕国物产全部归召公奭所有2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材料体现的理念是()A中央集权B官僚政治C君主专制D家国一体3左传定公四年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材料表明()A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B周公成为天下的绝对大宗C智慧和品德是分封的重要依据D殷族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4左传载,郑庄

3、公寤生因出生时难产,母亲姜夫人很不喜欢他,而弟弟段却很受母亲宠爱。寤生因是长子,所以被立为太子。姜夫人数次向丈夫郑武公提起改立段为太子,但郑武公以长幼有序为理由没有答应。这反映了西周的()A宗法制B皇帝制度C郡县制D分封制5“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6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在于()A证明皇位

4、正统B体现皇权独尊C保证皇位世袭D震慑割据篡权7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8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大帝国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在全国设立36郡”的措施有利于( )A.扩大秦帝国的疆土 B.避免割据局面的出现C.中央各部门的配合 D.各级地方官吏的选拔9西汉前期相权之重,是后代少见的,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这一问题的措施是()A设“中朝”B置枢密院C置刺史D设内阁10. 贞观四年,唐太宗问政于张玄素。玄素曰:“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

5、。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於此如其广任贤良,高居深视,百司奉职,谁敢犯之。”材料表明,张玄素()A揭示隋王朝亡于暴政B反对君主独断专行C主张加强控制地方D建议扩大选官范围11魏晋时期,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杨氏、袁氏世代占据高官主要靠的是()A战事立功B门第出身C才学品德D皇亲国戚1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13李瑞兰在中国社会通史中提到:“战国时期等级关系与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层变化。社会

6、等级是流动的,个人有可能凭才力改变贫贱的地位,贵族取决于出身而一成不变的状况已成为历史,上层社会对下层人士开放集权政府的社会基础因而更加扩大。这样,社会较前代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该材料反映出()A社会等级的流动根源于阶级结构的变化B分封制的崩溃是战国时期社会等级流动的根本原因C选官制度的变化是社会等级流动的重要因素D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14杨阳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认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和“谏议”制度。下列属于“封驳”和“谏议”的机构的是()A隋朝中书省 B唐朝门下省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15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庆历二年,临

7、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后世流传:主考官翰林学士聂冠卿等人原定王安石为进士第一名,却因王安石在答卷中引用“孺子其朋”(尚书周书洛诰中周公告诫成王的话)一词而被宋仁宗“削去魁首,斥为第四”。后世流传的王安石科举经历从本质上反映出()A北宋科举制度尚不够完善B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C北宋时期皇权进一步强化D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16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A秦朝B西汉 C唐朝 D宋朝17. 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C.中

8、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18忽必烈建元后,沿用前朝旧例频繁派中书宰执带相衔临时到地方负责行政或征伐事务。多数情况下该机构的性质仍然是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世祖末成宗初,才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机构。这一机构体现了()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19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康熙帝时,中央政府在台湾设置的行政机构是( )A.台湾郡 B.台湾府C.台湾省 D.澎湖巡检司20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以下四篇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以宗法制为例浅议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趣谈周武王与

9、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21“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B汉武帝设刺史,监察地方C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 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22清朝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归流”是指()A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治 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C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 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统治23.自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就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如图反映了皇帝与宰相关系的演变过程,

10、从图中可以判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君权与相权都逐渐加强B.君权与相权都逐渐削弱C.相权逐渐加强D.君权逐渐加强24.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是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划分依据是( )A秦朝实行郡县制 B隋唐科举制的实行C明清专制制度的强化 D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

11、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

12、,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材料三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6分)(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4分)(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6分)2

13、6(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个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材料二“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统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尝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

14、国大历史材料四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的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6分)(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6分)(3)用清朝相关史实举一例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分)(4)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6分)27. (12分)“祖宗之法”是中图传统儒家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的“政治文化”则呈现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说:“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之为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宋代士大夫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摩原则时。经常与“祖宗之法”联系起来,从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