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八校2016_2017学年高一生物7月联合考试试题ⅱ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302072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2016_2017学年高一生物7月联合考试试题ⅱ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2016_2017学年高一生物7月联合考试试题ⅱ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2016_2017学年高一生物7月联合考试试题ⅱ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2016_2017学年高一生物7月联合考试试题ⅱ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2016_2017学年高一生物7月联合考试试题ⅱ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2016_2017学年高一生物7月联合考试试题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孝感市八校2016_2017学年高一生物7月联合考试试题ⅱ(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隆重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二轻系统营造奋勇争先、创造新业绩的浓厚氛围湖北省孝感市八校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7月联合考试试题()考试时间:2017年7月3日上午8:00-9:30 试卷满分:9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1-20题,每小题1分;21-3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C.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D.低温和高温条件下都能降低酶

2、的活性,原因是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2某学生完成对新鲜菠菜叶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由于各组操作不同,出现了以下四种不同的层析结果,下列分析最不合理的是A.甲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SiO2 B.乙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CaCO3C.丙可能误用蒸馏水作提取液和层析液 D.丁是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3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B.水在光下分解为H和氧气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C. 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D.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的4关于小麦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类囊体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 B.夏季晴天光

3、照最强时,小麦光合速率最高C.进入叶绿体的CO2不能被H直接还原 D.净光合速率为零时小麦的有机物不增加5番茄幼苗在缺镁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A.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B.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 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6分析下列反应式,所代表的生理过程依次是A.化能合成作用、乳酸发酵、有氧呼吸、细胞呼吸B.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酒精发酵、有氧呼吸C.光合作用、无氧呼吸、化能合成作用、有氧呼吸D.主动运输、自由扩散、无氧呼吸、有氧呼吸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凋亡的是A.骨折时造成的细胞

4、死亡 B.皮肤上皮每天都会有大量细胞死亡脱落C.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尾部消失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8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B.在正常情况下,糖原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C.组织液可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9如图是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B.再次受到银环蛇毒刺激,细胞可增殖分化为细胞C.物质B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D.图中既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又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是10下列关于人体运动及生命活

5、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跳水运动员做出复杂的动作,只是通过神经调节完成的B.神经系统的某些细胞也能分泌激素C.激素只能运输到特定的靶细胞、靶器官D.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11下列关于常见激素及激素类药物的作用,错误的是A.因病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B.人工合成的孕激素类药物抑制女性排卵的口服避孕药C.给雌雄亲鱼饲喂促性腺激素类药物促进雌雄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D.胰岛B细胞受损的糖尿病患者按时注射胰岛素12某实验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某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效应,进行了相关实验,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该植物的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B.促进该植

6、物的茎和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溶液浓度不同C.生长素浓度为106mol/L时,抑制该植物根的生长D.相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根和茎的作用效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13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的四种情形,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若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某羊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B.若图所示为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就是草鱼的繁殖能力增强C.图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有一定限度D.图曲线可用于指导灭虫,如果将害虫仅消灭到K/2的数量,就达不到理想效果14科学方法是生物学研究的精髓之一。下

7、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用样方法研究鼠等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B.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时,应防止标志物脱落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四边上的菌体D.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以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各种群的数量15黄花刺茄是具有很强的耐贫瘠和耐干旱特性的草本植物,原产北美洲,我国于1981年首次发现该物种入侵,目前已在多省区有分布,对本地物种造成危害。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黄花刺茄可以增加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B.荒地、路边、弃耕地、过度放牧的草地,黄花刺茄可取得优势地位C.控制黄花刺茄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和人

8、为铲除,化学防治最好D.导致黄花刺茄在入侵地呈J型疯长的主要原因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16下图为描述多种生物学现象或过程的模型,相关叙述不准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胰岛B细胞的基因表达的过程,则d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B.若a、b、c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值,则a b+cC.若该图表示酵母菌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则e过程发生在线粒体D.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b为次级精母细胞,则四分体形成发生在d过程17下列四项概念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环境包括淋巴、血液和组织液B.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小体三部分构C.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胞吐D.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即基因多样性

9、、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18用图甲装置测量神经元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乙显示的是膜外电位的变化 B. Na+大量内流发生在bc段C. a至b段为动作电位 D. 将图甲中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幅度相同19下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从能量关系看C.一般情况下,为的1020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一般不 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20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

10、的总能量为1250kJ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21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震荡后再加CuSO4溶液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C.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混合均匀后立即呈砖红色沉淀D.在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用淀粉酶分别处理淀粉和蔗糖时,可用碘液检测结果22叶绿体与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具有双层膜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产生氧气 产生的A

11、TP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含有DNA 含有酶A. B. C. D. 23下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 I、COP II是具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请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甲代表内质网,乙代表高尔基体B.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C.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COP II可以帮助偶然掺入到乙中的某些蛋白质回收到甲中24有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物质的量如下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A. 当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 当氧浓度为b

12、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有所不同C. 当氧浓度为c时,有2/5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D. a、b、c、d不同氧浓度下,细胞都能产生H和ATP25氧的浓度会影响细胞呼吸。在a、b、c、d条件下,底物是葡萄糖,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图。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a、b、c、d条件下,细胞呼吸的场所均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 a条件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细胞中有H的积累C. b、c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D. d条件下的结果表明植物种子不可能是花生种子26某实验室用两种方法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

13、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坐标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结束时,消耗葡萄糖较多的是乙发酵罐B.实验结束时,产生酒精较多的甲发酵罐C.甲、乙两发酵罐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为异养厌氧型生物D.该实验证明若向发酵罐中连续通入大量的氧气可以提高酒精的产量27如图是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某绿色植物体内C3和C5两种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图,有人据图做出了如下分析和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 m表示C5,n表示C3B. 在59时,光合作用的最大限制因子是温度,1115时最大的限制因子是光照和CO2C. 1620时两种物质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

14、的改变引起植物气孔开放和ATP、H生成减少D. 环境因素的变化引起植物呼吸作用增强产生较多的CO2是1620时两种物质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8下面为几种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关系图,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 图1中,若光照强度适当增强至最适状态,A点左移,B点右移B. 图2中,若CO2浓度适当增大至最适状态,A点左移,B点右移C. 图3中,A点与B点相比,A点时叶绿体中C3含量相对较多D. 图4中,当温度高于25 时,光合作用利用的CO2开始减少29将一块3cm 3cm 6cm的含酚酞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1cm、2cm、3cm的正方体,将3块琼脂块放在装有NaOH的烧杯内,淹没浸泡10分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随琼脂块增大,NaOH扩散速率增大B. 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增大C. 随琼脂块的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增大D. 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增大30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 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C. 若在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内电位的变化为:负电位正电位负电位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