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300579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隆重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二轻系统营造奋勇争先、创造新业绩的浓厚氛围河南省郑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礼记乐记云:“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说明“制礼作乐”在当时的主要功能是 A.形成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念 B.巩固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 C.构建和谐平等的社会环境 D.规范广大民众的行为准则2礼记乡饮酒义中行迎宾礼时,把宾、介、众宾分为三等;行献宾礼时,

2、对宾有“献”、“醡”、“酬”:饮酒作乐、旅酬以及撤俎之后,彼此劝酒,不计爵数,是为了使人尽兴,安乐而不混乱。这在本质上 A. 强调贵贱有序,维护统治 B.体现繁文缛节,社会落后 C. 意在增进感情,联络乡谊 D.说明思想教条,效率低下3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的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A.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 B.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D.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4.王夫之指出:“封建毁而选举行,

3、守令席诸侯之权,刺史牧督司方伯之任,虽有元德显功,而无所庇其不令之子孙。”这主要是说A.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分封制之下地方分离倾向严重 C.封建制被分封制破坏D.郡守县令的职位不能传给子孙5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A.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 B.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 C.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 D.封地是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经常出现任用出身低下的人为高官的现象

4、,如齐之管仲、秦之百里奚、楚之孙叔敖、吴起等等。这一现象在本质上A.是小农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导致血缘政治的逐渐瓦解C.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诉求 D.为官僚政治出现奠定基础7学者张鸣指出:春秋开始孕育的一种制度实际上要算是“公司架构”,所有的官员(管理者),都是皇帝的雇员,可以动员比封建制国家更大的力量,从事战争或者其他规模较大的建设事业。这表明张鸣认为 A.郡县制下国家机器更有效率 B.科举制下官员成为皇帝雇员C.封建制下国家机器更加稳定 D.内阁制下皇帝拥有更大权力8.秦律法律答问记载:“父盗子,不为盗。今假父 即继父 盗假子 即继子 ,何论?当为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秦朝用法律

5、来规范经济关系B.继子未被当做家庭成员看待 C.体现秦律尊卑不同罚的原则D.秦律保护继子的私有财产权9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A.分工明确,彼此牵制 B.“国”与“家”同治C.垂直管理、分层管理 D.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10.公元前74年,汉武帝之孙刘贺被拥立为帝,在位27天被废。汉宣帝时被封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隶属豫章郡。材料信息表明汉代A.全面推行分封制度 B.郡国并行弊端初显 C.宗法观念荡然无存 D.侯国曾经归郡管辖11

6、.曹操父子建立的曹魏政权,在改革选官制度时,采取了不少抑制、打击世族势力的措施。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不断发展,曹魏政权又设置了由世家大族出身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这表明曹魏实施的九品中正制:A.在执行过程中标准发生了变化B.相对于察举制具有历史进步性 C.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D.有缓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意图12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建立内阁 C.主张加强相权 D.反对三省六部制13.谏官是中国古代历朝所设的评议朝政的官员。宋代以前,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如唐代谏官魏征对唐太宗的劝谏

7、;宋代以后,谏官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就将宰相置于言谏监督之中。宋代前后谏官职权的变化说明了 A.宰相职权受到严重削弱 B.宋代谏官的地位和职权下降 C.宋代皇权专制超过前代 D.宋代注重对宰相职权的监督14明朝一位学者指出:“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大手段。”这揭示出宋朝A.强干弱枝实现王朝鼎盛 B.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C.彻底根除地方割据基础 D.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15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

8、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C.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16清顺治十七年上谕:“士习不端,结社订盟,把持衙门,关说公事,相煽成风,深为可恶,著严行禁止。”康熙说:“人臣分立门户,私植党羽,始而蠹国害政,终必祸及身家。”材料说明了A.清廷内部出现严重的皇权争斗B.统治者严防官吏朋党造成的离心倾向C.汉族知识分子反满情绪高涨D.地方官吏腐败行政效率低17.下表为官方统计的官民信息,足以说明 时期西汉唐高宗时元成宗时清康熙时全国人口(丁)5959万5238万5816万2459万官员7500人

9、13465人22500人27000人官民之比1794513927126131911A.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 B.古代官民数量增长成正比 C.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D.国家行政成本越来越高昂18.梭伦的中庸之道未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其离任后,雅典矛盾反而进一步激化。庇西特拉图乘机建立了僭主政治。他对法律的修定和普遍颁行,使得政府日益正规化,设立的巡回法庭,进一步打击贵族实力,以独裁形式进一步推行民主政治进程。这表明 A.僭主政治和民主政治相一致 B.梭伦改革导致了僭主政治 C.僭主政治奠定雅典民主基础D.适度集权有利于推动改革19雅典公民大会每月召开三到四次,凡二十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

10、参加,平等享有立法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议。材料反映的参政方式A.体现了雅典民主的局限性 B.保证了公民行使民主权利 C.源于雅典的小国寡民特征 D.充满了人类理性主义精神20有学者指出:所有权概念起源于罗马法的“dominium”一词,原有统治、管辖、控制、支配之意。所有权概念一开始出现,它就获得了所有人对物绝对支配的含义。由此可见罗马法A.仅仅只保护私有财产 B.核心内容是保护私有财产C.只保护奴隶主贵族的财产 D.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1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曾提出过“世界时间”的

11、概念:意即人类文明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少数两三个地区代表着那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每个民族都应该谨慎地寻找自己的方位,判断自己到底是与“世界时间”同行还是被远远抛弃在外面。根据这个说法 A罗马法是古罗马处于“世界时间”中的重要标志B英国从文艺复兴开始跻身到了“世界时间”当中C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一直处于“世界时间”之中D改革开放和国力增强使中国再度回归“世界时间”22罗马法律规定,“抗辩是赋予被告的一种辩护手段。因为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形,即原告所提起的诉讼本身是有合法根据的,但是对被告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为驳回原诉,你有权提出基于胁迫或欺诈的抗辩,或基于事实之抗辩。

12、”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法 A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坚持司法公正的原则C既呆板而又有弹性 D维护贵族利益的宗旨23.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说明英国责任内阁制下 A.内阁可以弹劾首相 B.首相和内阁相互牵制C.内阁成员集体负责 D.首相必须对内阁负责24.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和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一书中说:“由于工业革命的发生,社会力量发生变化,工业阶级向土地阶级要求分享政权,争取民主的斗争就此开始。”对于这次“争取民主的斗争”理解正确的是 A.主要指工人阶级向资本家要求政治权力B.实现了资产阶级不同集团间权力的转移 C

13、.各个阶级以暴力冲突的方式进行 D.权利法案是其重要的成果25学者龙太江在论政治妥协:以价值为中心的分析中指出:第一,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妥协机制;第二,从宪法的产生过程来看,它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第三,从宪政发展过程来看,许多关键性的、重大的问题往往是通过政治妥协缓解并进而一步步解决的。对美国宪政发展表现出的政治妥协理解错误的是 A.两党相互制衡的宪法规定体现了政治体制的妥协B.参众两院议员席位的分配体现了多元利益的妥协C.人民权益的保障体现了宪政发展过程中的政治妥协D.政治妥协有利于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26.1816年4月6日,美国国会通过国家第

14、二银行法案并在各州设第二国家银行。1818年,马里兰州依据州的征税权规定 所有在该州营业而未经该州议会许可的银行必须纳税 向第二国家银行巴尔的摩分行收税时,出纳员麦卡洛克拒绝纳税。马里兰州立即到州法院起诉,麦卡洛克在该州法院败诉后立即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最终,最高法院判定马里兰州向联邦银行征税的法案因违宪而无效。这体现了 A. 州议会的权力不受地方法院的制约B.联邦政府运用司法权限制地方权力 C.州议会通过法律须经最高法院批准D.联邦最高法院处于国家权力的中心2719世纪中期,法国几乎所有的阶层都经历了怀旧与恐惧的相互交织心态,贵族对恐怖时期的恐惧,激进派对滥用自由的恐惧,农民对回到封建统治的恐惧,以前的官员向往国家过去的伟大,资产阶级年轻一代怀念年轻人掌权的时期,下层阶级怀念曾给他们带来某种家长制保护的旧制度。这说明法国当时A仍是典型的欧洲封建农业国 B还没有结束“恐怖”统治秩序C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得到巩固 D已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28有学者曾这样评论颁布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某国宪法:这部宪法“含糊不清,残缺不全。承认共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