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300300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省南阳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南省南阳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南省南阳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南省南阳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隆重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二轻系统营造奋勇争先、创造新业绩的浓厚氛围河南省南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I卷(共70分)一、选择題(本大題共35个小題,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史载,年幼的周成王与弟弟叔虞玩耍,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辅政的周公人贺,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周公曰:“天子不可戏。”遂封叔虞于唐。这反映出当时A.周公权倾朝野天子成为傀儡 B.注重维护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 C.儒家诚实守信思想初露端倪 D.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礼

2、乐秩序2、我国山东半岛地区被称为“齐鲁之邦”,其来源于西周的分封制,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鲁国的历史要比齐国历史长 B.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C.与宗法制的正统观念有密切的关系D.取决于分封制形成的等级体系3、“公”是祭祀神灵时做出的保证,“誓”是一种约束性语言。春秋盟誓参与者由周天子而诸侯而大夫,甚至国人也有参与,某些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夷狄结盟。这实质上表明,春秋时期A.诚信观念部分丧失 B.周朝分封制趋于衰落C.夷夏之防不复存在 D.中央集权制开始出现4、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如郑国子产就

3、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A.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B.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C.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D.懦学信徒的不断增多5、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能对得起先祖?于是, 齐君下令退兵。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A.盟约对春秋各诸侯的政治约束 B.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 C.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 D.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心理渊源6、商鞅指出:现在治理国家,依靠官多吏众,官吏下又设辅佐和监察人员,这本来是为了禁止官员们谋私利。如果辅佐和监察人

4、员也想谋私利,那怎么去禁止呢?这说明商鞅A.认识到监察的模式尚有缺陷 B.重点加强对在职官吏的监督C.建立起完善的官吏监督机制 D.认为官吏贪渎严重及政权7、管仲说:“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这实际上反映了春秋时期A.深刻反思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 B.认识到统一军事指挥权的重要性C.国家要掌握全国的财政大权 D.意识到建立中央集权制的重要性8、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他认为:“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这说明A.秦设“太尉官职

5、只是后人的猜测 B.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 C.“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 D.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9、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皇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10、西周王朝时,中国己经形成统一局面,建立了封建制度。但只可称为“封建的统一”,与秦以下之“郡县统一”,则有所不同。此处的不同主要体现在A.西周以礼乐制度规范社会秩序B.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秦统一的区域远远大于西周时期D.秦打破了地方官员世袭的

6、传统11、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12、西汉初是所谓“郎选”,从贵族官僚子弟中弄一批人及入赀(交钱)的人当郎,即候补官,随在皇帝身边,经考査后使用。后来行察举,由地方官或中央高级管僚根据自己了解或舆论而推荐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选官权始终由地方掌握B.西汉选官制度渐趋严密C.选官用人私人色彩浓厚D

7、.中央集权制度受到削弱13、唐朝的科举制有明法科试律令,明算科试九章算经夏候阳算经周牌算经等数学著作,明书科试说文字林等字书,录取后只在和专业相关的机构任职。这说明唐朝的科举制A.命题范围摆脱四书五经束缚 B.庶族地主参政扩大社会基础 C.注重专业人才的选拔与任用 D.重视培养官员的文化素质14、从九卿到六部的变化表明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进 B.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C.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 D.世卿世禄向科举取仕的转变15、西周分封时 ,青铜器被作为权力象征的礼物,由周王赐给诸侯,诸侯带着它去建立自己的领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 的比例减少。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

8、青铜器铸造水平停滞不前 B.青铜器的实用价值大 C.铁器逐渐取代青铜器 D.“礼崩乐坏”的局面形成 16、宋代的官、职、差遣(临时任用)分开授予,“官”是确定待遇的标准;“职”指职位,如“大学士”等;而“差遣”则掌握实际事务权利。这样承担内外事可以不受官品和资历的限制,这一做法有助于 A.明确官员的职责 B.防止官员权利膨胀 C.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D.避免吏治腐败发生17、“省”这一名词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元朝时,在全国重要地带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关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亦简称为省。据此推断,行省的设置A.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 B.体现了国家权力

9、中心的变化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破解了“藩镇割据”难题18、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作者认为A.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B.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C.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D.行省资制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 19、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

10、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A.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 B.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 D.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20、宋、明朝经筵(御前讲席)是由士大夫教化皇帝,清代经筵则是当经筵宫讲毕,皇帝发表一通御论,然后讲官门跪赞皇帝圣学高深,发从前所未发,昭示万世。这种变化反映了清代A.文人政治地位低下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儒家统治地位衰落 D.君主权威扩至思想领域21、明朝万历皇帝时期,由于在朝会上以内阁大臣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他争辩,给万历皇帝上书进行无端谩骂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于是,他干脆长

11、期不上朝了。这表明:A.君主专制权力受到一些约束 B.内阁制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C.君主专制的观念越来越淡化 D.内阁体制是朝政混乱的根源22、唐代宰相会议在最后决策时,通常采取协商一致通过的方式,宰相必须在议决后上报皇帝的奏章联合署名,如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成为废状。这一做法有利于A.提高宰相议事的效率 B.削弱皇帝的决策权C.避免官僚之间的内斗 D.加强相权间的制约23、下图为我国古代某王朝都城内的主要中央官署分布图,该都城是A.唐长安 B.元大都 C.明北京 D.淸京师24、明朝建立后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主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为

12、防止布政使司长官专权,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明朝以上举措体现了A.加强皇权的意图 B.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 D.地方权力扩大的趋势25、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内阁掌握了决策权 B.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C.明朝政治初露民主端倪 D.明朝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26、雍正七年(1729年),正值清军在西北与准格尔部作战,为了能及时处置军情,遂在内廷设军需房,直接转达前线军情及皇帝旨意,这样既可以省去内阁的复杂手续,而且不易泄

13、密。下列关于军需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皇帝提供军事顾问 B.有很强的保密性C.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D.是中央决策机构27、清朝的密折制度规定,皇帝特许的官员可以将相关政务、人事等方面的第一手情况“密折奏事”,由专人送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这一制度的推行A.确保了官员皇递奏折的权利 B.利于皇帝严密掌控行政体系C.消除了臣下与君主间的隔阂 D.建立起近代文秘制度的雏形2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

14、”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设立的内阁是对宰相制的继承B.内阁是公开行政,军机处是私密行政C.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D.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29、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30、阿提卡被分成三个区域:()雅典城及其近郊;(二)内陆中央地带;(三)沿海地区。每个区域分为十个部分,名为三分区。三个区域的一个三分区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部落,这种部落并不是集合在一片毗连的地带的部落,而是跨三个区域的一种人为的集合,它唯有在公民大会表决期间才得集合起来。雅典这项改革措施的主要意义是A.开始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 B.解放了平民,扩大了公民基础C.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政治特权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31、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城邦在市政广场上建母亲神的圣殿,将城邦所有的法律、法令、公民大会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