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鹿泉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文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300106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鹿泉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省鹿泉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省鹿泉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省鹿泉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省鹿泉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鹿泉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鹿泉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隆重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二轻系统营造奋勇争先、创造新业绩的浓厚氛围河北省鹿泉市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 文1、 选择题(本题共65小题,每小题1分,共6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某区域的主要特征是:“三山夹两盆”的地形,气候干旱,油气资源丰富等,该区域是 读我国四个省区简图,回答25题。2.四省区中,春分日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A. B. C. D.3.有一幅对联中写到“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该景观主要分布于上述四省区中的( )A. B. C. D.4.四省区中,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

2、)A. B. C. D.读下图,完成57题。5图中山脉,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是() A B C D6、图中1月份0等温线大致与图中哪一条山脉重合() A B C D7、甲地形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荒摸化 C盐碱化 D沙尘暴下图为“沿我国32N纬线所做的地势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89题。8图中数字代表的地形区依次是()A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B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C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华北平原 D柴达木盆地、黄土高原、东北平原9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在()A利于印度洋水汽深入我国内陆地区 B有利于种植业的均衡布局C有利

3、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D决定了我国大多数外流河的流向读右图,回答1011题:10图中四条山脉中,同为长江、珠江两大河流分水岭的是( )A B C D11下列关于甲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南坡的降水少于西北坡 B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为我国赣、闽两省的分界线D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读下图,完成1213题。12当长江处于汛期时,与以上哪副图情况最相符A甲 B乙 C丙 D无法确定13流经水文站的江水A不能补给鄱阳湖 B不能补给洞庭湖C没有冰川、降雪融水补给 D不能参加陆地循环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1415题。14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

4、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15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夏季热量充足 劳动力价格较低 农业科技发达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 B C D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完成1617题。16、下列关于图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靠雨水补给 B、径流量年际变化小C、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河水断流D、冬季由于降水稀少,河水断流17、下列关于甲地区域发展措施的叙述,合理的事( )A、大面积种植牧草,建设夏季牧

5、场 B、引用图示湖泊水,发展淡水养殖业C、发展灌溉农业 D、修建水库,开发水能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开发整治的重点河流之一。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1821题。18. 2002年3月17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主要原因是( ) A上游河流解冻,漂流的冰凌壅塞而造成的 B. 上游突降大暴雨引起的 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所导致的 D上游水库大量泄水而造成的19. P处所在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 A含沙量最大 B结冰期最长 C夏汛明显 D水流加快20. 历史上有“黄河百害,惟有河套”之说,使河套平原成为富庶农业区的最重要原因是 A光照条件好 B地势平坦 C水源充足 D土壤肥沃21. 消除黄河水害

6、的主要措施是( ) A上游植树造林,中游加固大堤 B中游水土保持,下游加固大堤 C上游修建水库,下游植树造林 D中游加大截流,下游开挖新河22关于两图中河湖补给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河补给A湖 BA湖补给甲河 CB湖补给乙河 D 乙河属于外流河下图是“纳木错湖位置示意图”。近年纳木错湖泊面积不断扩张,2001年2009年间,湖面扩张超过50平方千米。据此完成2324小题。23纳木错湖地处A山地 B高原C平原 D丘陵24纳木错湖泊面积不断扩张,其根本原因是:A降水增多 B生产、生活用水减少C全球气候变暖 D湖泊下陷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

7、,回答2526题。地区经纬度海拔(米)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甲102E,25N189177198乙113E,28 N6843225甲、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26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读我国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图,回答2728题。27图中三条28等温线将图示地区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其中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为 A甲、丙 B甲、丁 C乙、丁D乙、丙28图中M地气温区别于周围地区的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

8、环流 C地形地势 D海陆位置下图是我国北纬30度附近两个省会城市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第2930题。29甲图所在地区( )A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 B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稳定C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为积温高 D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30造成甲、乙两地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季风强弱不同造成的 B海陆位置不同造成的 C纬度位置变化造成的 D海拔高低悬殊造成的读“中国冬夏季风的进退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移关系图”,据此回答3133题。31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表明()A雨带停滞 B冬季风势力强盛C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 D受地形阻挡32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9、()A雨带位于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 B雨带位于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C雨带位于时,渤海沿岸台风活跃 D雨带位于时,东南沿海多沙尘天气33下图为我国某地一年中的气候资料,据此推测,该年我国东部地区最有可能出现()A南涝北旱 B北涝南旱 C南北皆旱 D南北皆涝下图为我国某山地1月和 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3435题。 34关于该山地气温垂直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600m1200m高度范围内,1月气温递减率比7月大B以500米为界,7月气温递减率高处比低处小C该山顶(海拔3767米)有永久冰雪D1月出现逆温现象35该山地最可能位于 A南岭 B秦岭 C阴山 D小兴安岭通常月降水量达100毫米即视为进

10、入雨季。读“我国东经110以东地区的月等降水量线分布状况图”,回答3638题。36. 下列地区最晚进入雨季的是A.华南 B.江南 C.黄河中下游 D.辽河中下游37. 图中M处降水较少的原因是A.M地处冷锋之前 B.M地受气旋控制 C.M地受高压脊控制 D.M地处暖锋之前38.下列地区雨季最长的是A.海河流域 B.辽河流域 C.江南地区 D.华南地区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3940题。39该同学绘制的示意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其错误点及理由分别是( )A“北方的冷空气”这个季节不存在B“暖湿气流”气流方向错误C“副高控制下天气”晴朗少雨D“锋面雨带”锋面雨带在副高

11、北侧40图中副高所处位置,一般出现的月份是( )A五月 B六月C七月 D八月图为我国某种工业类型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4142题。41图中黑点代表的工业可能是 A制糖工业 B畜产品加工C风力发电D汽车制造42这一工业类型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原料 B资金 C资源 D技术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了该地区农事活动的时间表。分析表中信息,回答4344题时间6月9月9月次年6月6月9月农作物种植玉米小麦玉米43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松嫩平原 B黄淮海平原 C鄱阳湖平原 D准噶尔盆地的绿洲44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可能是 A低温、冻害 B地形、水源 C旱涝、盐碱 D光照、风沙根据我国农业部2003年2月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如图所示。读图回答3-5题。45.图例、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为 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 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 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46.上述四种农作物优势产区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A.自然条件 B.交通条件 C.劳动力因素 D.机械化程度 读下列我国四个区域简图,回答4748题。47.关于两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性因素,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水源,热量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