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秀峰区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298456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桂林市秀峰区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西桂林市秀峰区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西桂林市秀峰区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西桂林市秀峰区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西桂林市秀峰区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桂林市秀峰区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桂林市秀峰区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隆重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二轻系统营造奋勇争先、创造新业绩的浓厚氛围广西桂林市秀峰区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应代表 A. 道、法、墨、儒 B. 墨、儒、法、

2、道 C. 法、儒、道、墨 D. 儒、道、墨、法2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仁” B. “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3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 A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 B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 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D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4汉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汉武帝则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演变实质上反映出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 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 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彻底改造 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大将

3、杀人,非大将杀人,天子实杀之;官吏杀人,非官吏杀之,天子实杀之。杀人者众手,实天子为之大手。”其言论主要立足于 A倡导经世致用哲学 B批判道学家们虚伪的说教 C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D建立自由平等的新型社会61957年,在西安东郊灞桥发现一座汉武帝时代的墓葬,墓中一枚青铜上,垫衬着麻类纤维纸的残片,考古工作者缌地把黏付在铜镜上的纸剔下来,大大小小80余片,专家给它们命名为“灞桥纸”,现陈列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一发现 A证实了它是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纸片 B印证了我国西汉时期出现了植物纤维纸 C证实了纸最早出现在我国陕西西安地区 D说明了蔡伦在丝纸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7.梦溪笔谈记载:“有奇字素无备者

4、,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该技术出现于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8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 A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 B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C社会的价值取向趋于统一 D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社会地位9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5、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10.“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时时只见龙蛇走,状同楚汉相攻战。”李白的这首诗赞美的是当时一位书法家及其书法,这位书法家是 A. 王羲之 B. 怀素 C. 颜真卿 D. 柳公权11李鸿章到英国,不惜重金,给西太后购回一台缝纫机;在英国议院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是一窝蜂似的吵架,说“无甚可观”。由此细节说明洋务运动 A内部贪污腐化,经营管理不善 B只是学习技术,不愿改革政体 C海军操练不力,中日战争失败 D朝廷专制至上,牺牲民族利益12从19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20世纪20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

6、一段漫长的道路。一位政治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照此说法,“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的事件应该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维新变法运动 D. 新文化运动13.“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 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提出这一观点的最有可能是 A. 林则徐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陈独秀14辛亥革命后,20世纪初的中国依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为此当时思想界最前沿的人士进行

7、了深入反思。下列与此反思相关的主张是 A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B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C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D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15.下面哪一部作品第一次将反封建旧道德的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161916年7月20日,孙中山在沪金星公司等欢送两院议员会上的演说中提出:“我国制定宪法之初,则尚可乘机采用,且此之所谓三权者,如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固可弗论,其他二权,各国之所无者,我国昔已有之。其一为御史弹劾,即皇帝亦莫能干涉之者;其二为考试,即尽人之所崇拜者也。”

8、下面四位同学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A“该设想早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即已得到完整体现” B“说明孙中山推崇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和科举选官制度” C“可见孙中山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优越于欧美代议制” D“反映孙中山完成了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飞越”17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有鉴于此,他有针对性地提出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主主义 D. 民生主义18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

9、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19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基于这一认识的主要背景是 A. 辛亥革命的失败 B. 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C.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D.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202013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为了毛主席,进行探究性学习,主题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论述,他们最应该选择的参考

10、资料是A.井岗山的斗争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21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这段话 A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 B明确地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 C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22“中国共产党预见到农业合作化将在1955年底完成,并且开始为推动工业化的发展作出新的努力,因此愈来愈转向知识分子和各类专业人员寻求帮助。”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

11、方针 B“科教兴国”战略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两弹一星”计划23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A维护了民主法制和社会公正 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C使文艺界出现了八大“样板戏”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1949年1953年1957年1962年331%149%9%68%24下表为新中国初期文、法、商、教育等文科专业在高校招生所占的比例。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工业化的需要 B“左”倾错误的

12、泛滥 C民主与法治观念滞后 D学习西方建设的经验25“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当这首歌曲在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的时候,中国正处在 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其性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可乱也。”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

13、,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摘编自朱熹朱子大全等材料二 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辨。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吾谓有法治而后有人治。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粱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理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实质。(6分)(2)材料二中梁启超所说的“此等论调”指的是什么?(4分)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儒学产生的原因。(6分)27.(20分)对于我们这个封建历史漫长、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度来说,民主是个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