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298006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3.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 罗兹墨菲:亚洲史,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一、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业的发展,(1)粮食作物 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的首位。 “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苏湖熟,天下足”,丰收,富足,重要粮仓,(2)经济作物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北宋: 广东 福建,南宋: 江淮和川蜀一带,2、手工业的兴盛,(一)纺织业,缂丝工艺发达 南方的丝织业超过北方,宋锦袍,蜀锦,宋朝织机,南宋棉毯,棉布成为衣着原料。,(二)制瓷业,汝窑 莹润如堆脂,钧窑 “

2、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定窑 印花工艺严谨工整,哥窑,官窑 冰裂开片的残缺美,给人无限的遐想,景德镇 北宋时兴起,成为著名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南海一号发现地点,南海一号的瓷器,(三)造船业,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宋代海船载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 设置水密隔舱、配备有指南针,规模大 设计科学、技术先进,1974年8月从福建泉州湾出土了一艘海船,长24.20米,宽9.15米,深1.92米。全船有13个船舱。该船载重量有200吨,工艺高超。该船共出土香料木4700多斤和宋代铜钱,这是一艘航行于南洋的胡椒香料货船。,3、商业贸易的繁荣,清明上河图东京汴梁,南宋皇城图局部临安,“凡市

3、,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坊市分离 感受:唐朝商业发展的特点 官府对市场进行严格的监控;市场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受到限制,唐长安城平面图,晓市,夜市,夜市,城市布局: 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 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营业时间:延长了营业的时间,集市与市镇的兴盛,货郎图(局部),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做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当时市场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2)海外贸易的发展,(2)海外贸易的发展,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在主要贸易港口,设立了管理海外贸

4、易的机构市舶司; 海外贸易范围广,史料研读 材料一:宋高宗说:“市舶之利甚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二:上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思考:宋高宗对海外贸易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支持、重视海外贸易的发展 获得丰厚的利润,(3)纸币的出现,北宋交子,南宋会子,“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史料研读 材料:闻得商旅往来贸易,竞用会子,一为免商税,二为省脚乘,三为不复折阅(亏损)。以此观之,会子可谓流通。 吴泳鹤林集 思考: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是什么?会子的出现有何影响? 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便于携带 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

5、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一、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南方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业由南向北推进,丝织生产发达、棉纺织工具改进、棉纺织品品种增加,众多名窑;景德镇瓷都;南宋制瓷业中心在江南地区,技术世界领先;世界最早的船坞;指南针技术的运用,早市、夜市、草市、市镇等各类商贸区出现,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苏州、湖州,福建、成都平原,四川、江浙、海南岛,江西、江南地区,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开封,广州、泉州,四川,二、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宋代耕获图,说一说: 你在这幅图里看到了什么?,山

6、青水秀,片片肥田 劳动者众多,井然有序的劳动场景 翻车 耕作、收获同时进行 ,优越的自然环境,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劳动力充足,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宋代一年两熟的双季稻生产情况,三、宋代经济发展的结果,史料研读 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 材料三:“湖广熟,天下足”。 明余冬序录 探究: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宋朝的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北方,南方,北方,南方,南方,北方,唐中期 开始南移,南宋 南移完成,南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的

7、南移完成,魏晋南北朝 奠定南移基础,相关史实 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其主战场基本上都是在北方,而南方相对安定。动乱使得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格局,我国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达到均衡。 北宋末年“靖康之耻”,金兵乘机大规模南下,河南、山东等地的汉人大批地迁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宋末年,元军南侵,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为避战乱,大量人口向珠江流域迁徙,主要迁入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劳动力充足,相关史实 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

8、伐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相对完整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续保水分和抵御灾害的作用。 优越的自然环境,相关史实 在宋代,复种技术也得到了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不同。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复种是农业史上重大变革,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史料研读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帝(宋真宗)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梢)小,不择地而生。 宋史食货志 读一读: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还有什么?,引进优良的水稻品种;政策倾向,宋朝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水稻在北方也得到了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