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297299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新泰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新泰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新泰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新泰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新泰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新泰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新泰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隆重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二轻系统营造奋勇争先、创造新业绩的浓厚氛围山东省新泰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卷(选择题共34分)一选择题(2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槁暴 (p) 跬(gu)步 慰藉(ji) 锲(q)而舍之B拓(tu)片 开拓(tu) 惴(zhu)惴不安 不屑(xio)一顾C皓(ho)首 竦(sn)身 弱不禁(jn)风 浑身解(xi)数D舟楫(j) 模(m)样 曲(q)高和寡 挈(qi)妇将雏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A稗官 蛇鳝 偈子 仓皇失措 急于

2、事攻B永诀 遒劲 不耻 无坚不催 涵泳游优C缉拿 即使 辞藻 荣誉等身 居高临下D肤浅 湮没 信扎 延口残喘 固步自封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他虽然入行不久,但有极好的新闻敏感,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捕风捉影,写出反映现实生活本质的报道。技术的革新与道德的建设是互相促进、相互统一的。在推动技术革新的同时,要加强道德建设,让两者并驾齐驱,愈行愈远。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就是让学生远离危险,珍爱生命,这无可厚非,各学校不应以任何理由拒绝。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的枪击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是一件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引发了美国社会关于禁枪的又一轮争论。

3、强调道德力量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的,但不能用道德绑架他人,不论它听起来有多么冠冕堂皇,也不足为训。网络快速发展,各种网络谣言也不胫而走,这既损害公民权益,也损害政府形象。整治网络谣言,已是人心所向。A. B. C. 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读书也就愈不易。固然书籍可贵,却也是一种累,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B艺术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文艺也一样,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表现、关注、思考人类共同的现实问题,这也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一种责任。C王小鹰的长街行,通过对一个普通女性成长历程与心路历程的描述,展现了城市的变化发展与人的生活状

4、态、精神面貌、心灵嬗变之间的关系。D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将通过网络、媒体,以图片和文字形式向学生征集春联、拜年短信,特别是如何“给祖国母亲拜大年”的好创意。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6.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7.下列各句中与其他句子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生

5、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 8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C吾从而师之 乃大惊,问所从来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余嘉其能行古道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道理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句中的断句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阿谀,奉承10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 B彼童子之师(那些)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 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

6、) 士大夫之族(类、辈) 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是故无贵无贱(没有)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之学者必有师 C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4题。(6分,每小题2分)和谐的文化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生机和活力,要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文化上的传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渊源,其实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在中国古代经典论述中,“和”指和睦、和平、和谐; “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并

7、举,意为和谐、协调与合作。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对“和合”思想进行了论述。儒家创始人孔子把“和”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这里的“和”,一意即“适合”,但亦可做“和谐”解。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礼”与“和”,是互相作用的。“礼”的作用,是“和”,而“和”也是维系“礼”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要办成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荀子的思想也是如此。他说:“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可见, “和”的思想是先秦诸儒的共识,它与

8、儒家的另一核心价值观“礼”是互为表里的。 “礼”指一种既定的政治秩序,而“和”更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 “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因此,与“礼”一样,“和”,即和谐、适合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和合”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本质的概括,它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如阴阳、天人等,同时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等;它并不否认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主张防止过度的矛盾和冲突破坏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为了实现建立一个和谐的、秩序的社会的政治理想,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在政治理论、政治构想以及政治

9、实践过程中,都设定了自己的价值原则。“礼乐制度”的制度安排、“中庸精神”的思想原则以及民本主义的政治诉求,即是为构建和谐、秩序的社会的理论主张。秦汉以后,随着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合”思想被普遍应用,渗透于各个时代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和合”思想对中国历代对外交往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并没有去排斥,而是一直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中国绝大多数王朝在建立起来之后,都注意止戈息武,强调“协和万邦”,实现“万国咸宁”、“天下太平”。特别是鼎

10、盛时期的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央政府也多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而不是向外侵略扩张,谋求霸权。中华文化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过程,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中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领悟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会对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引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潮流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华民族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进程中,中华文化会为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选自人民日报)12下列关于“和合”思想的论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礼之用,和为贵”,孔子认为“和”是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和”即“和谐”。B“天时不如地

11、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认为要办成任何事情,和谐与合作最重要。C荀子说:“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和”与“礼”的表现方式相同,本质一样。D“和”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和”是一种政治手段,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13下列说法,不属于“和合”思想作用的一项是 ()A“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设定自己的价值原则,构建和谐、秩序的社会的理论基础。B秦汉以后,“和合”思想普遍渗透于诸子百家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C正是由于“和合”思想的影响,中华文化才最终实现了与众多外来文化的和睦共处、和谐发展。D“和

12、合”思想必将会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会对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1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个国家或民族只要具备和谐的文化传统,就会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引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潮流。B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和合”并举,就是和谐、协调与合作。C“和合”思想既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成了一体。D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都受到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共6分,每题2分)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

13、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却,竟然B小学而大遗 小学:学校的初级阶段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过一般的人 16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皆出于此乎?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吾其还也C其可怪也欤 D其孰能讥之乎?17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B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语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士大夫之族不见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