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296248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吉林省长春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吉林省长春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吉林省长春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吉林省长春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隆重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二轻系统营造奋勇争先、创造新业绩的浓厚氛围吉林省长春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做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

2、,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2.战国时期重士之风兴起,士的地位大大提高。许多诸侯国因能“得天下之士”而在争霸战争中出尽风头,秦国因善于得士和用士而最终完成统一。这一现象A使贵族

3、政治更加巩固 B是“百家争鸣”的产物C开始打破“学在官府” D为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3董仲舒改造儒学,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在其著作春秋繁露中写到“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以上材料反映了以下那个主张A.大一统 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A君权神授 B德主刑辅 C天人感应 D三纲五常5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

4、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这段话的实质是 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 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6“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A孟子的“仁政” 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7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判断:他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该是A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B是否民主和强盛C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D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8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在

5、其回忆录中说:“(苏格拉底)不仅没有像控告他的人所指责的那样败坏青年,还明明地诱导了他的门人中那些有犯罪倾向的人停止了罪行,劝勉他们追求那最光荣最美好的德行,正是借着这种德行,人们才能治国齐家。”在此,色诺芬肯定了苏格拉底A对否定神的地位而作出的贡献 B为挽救社会道德而付出的努力C对古希腊哲学进步而作出的贡献 D为后世人文主义发展所起的启蒙作用9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重视传统,尤其是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人文理性传统B强调追求真理是最高的原则C保证了哈佛大学能够继往开来,传承创造,不断地推陈出新D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6、直接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武器10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人文主义者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这句话主要体现了A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B重视物质享受、追求贵重金属的时代特征C批判宗教信仰、追求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D追求理性、自由、民主、科学的生活态度11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

7、意义在于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1217世纪一位路德教传教士认为:“科学没有宗教会导致人的自私和道德败坏;而宗教没有科学也常常会导致人的心胸狭窄和迷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A自然科学颠覆了基督教神学 B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思想C努力调和新教伦理与科学精神 D因信称义思想得到教会的认可13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吧 C自由平等说 D三权分立学说1

8、4“(它)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由材料可知A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B文艺复兴推动了社会制度和习俗的进步C宗教改革抨击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D启蒙运动反对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15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总目说:“欧罗巴人天人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由此可见A民族危机加剧是产生这种观点的历史背景B认同西方文化价值并主张全面向西方学习C对西学采取选择性的价

9、值认同与认异态度D是天朝上国狭隘观念在文化上的集中体现16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17在民间文化中,历史是封神榜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说唐杨家将包公传大明英烈传等一系列的故事,它们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解释历史的变化。这些故事A传播了佛教的观念,反映了思想的进步B还原了历史的细节,增加了历史的真实C代表了民间正义观,影响了

10、百姓的行为D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了历史的内涵18“人们由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上述认识的产生是由于 A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提出 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C普朗克量子力学理论的问世 D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19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命进化规律。随后,很多西方宣扬白人种族优越的人用此理论来解释社会发展,并在西方政界和学界形成了风靡一时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解释社会发展的理论A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抗英斗争 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C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是资本主义

11、国家侵略扩张的说辞2018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式棉纺织机在英国出现,传统的动力已不适应新的需要,蒸汽机应运而生。这表明A近代动力技术的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B蒸汽机的发明是实验科学长期孕育的结果C蒸汽动力较传统动力能提供更充裕可靠的动力D新的动力技术革新满足了社会生产的需要21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 D的民主共和的思想22“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

12、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23.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这种见解,避免了用“外因”来解释中国历史及其所暗含的中国仅仅是“作回应”的思想陷阱。(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据此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中国应付挑战的主动奋斗开始于洋务运动B

13、西方侵略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C中国近代的反应是由于西方侵略引起的D近代中国摆脱了儒家思想影响24.陈独秀在1921年发表青年的误会 一文,其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 B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成分C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D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25.在近代中国,改名成为一种时尚,如胡适(18911962)原学名胡洪骍,他在上海因听人讲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进化论原理,而改名为胡适;诗人柳亚子(18871958)初名慰高,号安如,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改字人权,号亚卢,意为亚洲之卢梭,后觉不够谦逊,改为亚子。上述材料反映了A西方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B改名已趋向政治化C追求民主与进步成为时代潮流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6反对本本主义就是反对教条主义。这是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的基本思想。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较早集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杰作是在A国民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