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8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295946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8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8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8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8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8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8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8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隆重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二轻系统营造奋勇争先、创造新业绩的浓厚氛围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8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第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分,计48分)1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 C君主

2、专制导致君主无能 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2.战国中期,诸侯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不采取分封土地的办法,而给以一定数量的粮食或钱币;战国后期,诸侯国君已普遍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等。这说明战国中后期 A频繁的变革阻碍社会发展 B.经济发展推动官僚制度改革 C专制集权制度已有所体现 D国家统一开始取代封建割据.3.西汉早期的王侯墓,大多仿战国风格,注重高大坟丘,深邃墓室,多重棺椁,随葬品多为铜陶器。文景之后,模拟地上豪华府第建筑的风气开始流行,随葬品有玉衣、丝织品、金银器等。王侯墓风格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奢靡之风逐渐扩散开来 B.官营手工业日益进步 C.王侯拥有高

3、贵的的政治地位 D.政局稳定和生产发展4有学者认为唐代“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强调 A七国之乱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5北宋学者石介在中国论中说:“闻乃有巨人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其言论意在 A.通过文化融合缓和民族关系 B.反对文化交流保护华夏文明 C.削弱佛道冲击意图复兴儒学 D.宣扬华夷观念维护北宋统治6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

4、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说明宋朝时期 A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B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C开始出现租佃经营 D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义务7. 清雍正五年浙江布政使孔毓璞请求:“蒙圣谕藩臬(官员)皆赐折奏。仰恳圣恩,赐臣一例用折。”孔毓璞从而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材料反映清朝 A. 军机处设立带来保密性的加强 B.非理性化统治的趋势日益明显 C.议政王大臣会议开始受到制约 D.地方实力的加强迫使中央妥协8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A商品经济发展,以女性为主的家庭

5、手工业成为家庭收入重要来源 B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C西学东渐,民主思想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9.洋务运动时期,在洋务派中流行“西学中源”说,即西方科技皆源自于古代中国。如郑观应引周礼墨经淮南子等书的有关记载,证明西学中的数学、化学、光学、重学、气学和电学均出自古代中国。“西学中源”说的提出,主要目的是 A.为“中体西用”论提供理论依据 B.减少引进西方科技的舆论阻力 C.证明古代中国的科技领先于世界 D.迎合当时“制洋器”的需要10.郭嵩焘(1818年-1891年)是清代第一位驻英

6、法公使,他在位时不仅积极研究西方政体,而且敢于肯定其优点。然而其主张却不容于当世,还背上了“汉奸”的骂名。这实质上反映了 A.列强侵华引起国人的强烈不满 B.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艰难曲折 C.西方政治体制不符合中国国情 D.中西隔绝影响了国人的认识111912年,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A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B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 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12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 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

7、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教育的核心13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A反对民主共和制 B主张开展国民革命C强调思想启蒙 D高举社会主义大旗14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开始重要的战略转变。这一转变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 A决定发动农民运动 B与新的反革命势力作斗争 C放弃了攻打城市的目标 D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15. 19

8、37年10月,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其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的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1938年12月,该书在上海发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 西行漫记。其改名原因最有可能是 A.便于该书在中国顺利发行 B.凸显延安的抗战中心地位 C.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 D. 准确界定采访活动的区域161988年,在全民经商潮的背景下,中国计划经济下的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其后三年的经济增长率都在4%6%的低点徘徊。理论界有人提出“应该取消个体户”,“将物价权力收到省一级政府中”,政界出现了“经济特区发展过快,权力下放过多”的质疑声音。这些言论 A有利于纠正经济发展中的过热和混乱现象 B说明中国

9、的改革开放面临着新的阻力和挑战 C说明政府应该减小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D指出了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7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中国秦始皇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两者都是历史的进步,主要在于A都为民主政治的奠定了基础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C都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政权 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18.美国学者查尔斯.舍曼曾说“就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法典编纂来说,现代立法机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查士丁尼庞大的罗马法机关的翻版,前者只不过是适应时代的需求,披上了现代语言的外衣而已。”据此可知,查尔斯舍曼强调 A罗马法与资本主义发展相吻

10、合 B罗马法是一部体系完善的法典 C. 现代西方法典完全套用罗法 D罗马法原则具有较强的实用性19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20.“到了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开始发现,他们已经不再是占社会一小部分的群体,国家的大部分财富掌握在他们手里,他们所代表的是一个新的正在兴起的社会的选民,只是还没有被目前的选举制度所容纳,他们必须干预国家政治,因为政治总是干预他们。”这一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产生这一认识充分说明 A.革命后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 B.光荣革

11、命以来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C.社会经济活动是阶级关系变革的前提 D.工业革命是英国民主制度发展的动力21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煤钢联营22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这表明当时的美国 A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 B政府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

12、 C完善了资本主义福利制度 D增加国有资产的比重23.“只有农村居民流入城市,只有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混合和融合起来,才能使农村居民摆脱孤立无援的地位”。苏俄的下列措施中最有助于实现这一点的是 A余粮收集制 B建立集体农庄 C固定粮食税 D允许自由贸易24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在2010年取得突破,前者同意发达国家向新兴大国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重,使整个发展中国家投票权重升至47.19%;后者确定在2012年前向包括新兴国家等在内的国家转移超过6%的份额。这表明 A西方仍然主导着布雷顿森林体系 B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正加速发展 C新科技革命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 D新兴经济体正加速改

13、变世界格局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7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2题,共37分)25(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美国初步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系,美国社会也出现一系列相应的变化。纽约、芝加哥等在20世纪初人口已超过百万,1910年一个委员会对纽约及其他城市情况作过调查,所有的房间中,三分之一的住着两个人,其余三分之二则住有3人以上;费城和圣路易斯其排水系统总长度仅相当于这两个城市街道总长度的一半多一点。而新奥尔良和莫比尔等城市依旧大部分靠露天排水沟排泄污水。各种族、民族以同质形式居住在特定的街区,彼此间以拼图形式存在。据有关资料,从1880年到1890年,全国犯罪率上升了80%,大部分案件都发生在城市。 摘编自美国城市化进程探析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支配,城市的功能结构偏重于工业,呈现出工业型城市化。政府是城市化的主体,能通过各种措施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转移,同时可使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方式从农业中积累城市化、工业化初始阶段的建设资金。尤其是在前3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由905%上升到1368%,平均年增长率为015%,而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