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南京春节习俗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2292454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1,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南京春节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老南京春节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老南京春节习俗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老南京春节习俗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老南京春节习俗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南京春节习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南京春节习俗(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南京春节习俗,搜集整理: Edward,祭灶,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用一碟饴糖供奉

2、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而对于这位关系到家庭是否兴旺发达的神灵,供品倒显得很简单,多数人家仅准备了一碟灶糖和一副香烛。供品数量极其有限并不意味着南京人对灶神的不敬,也不是经济原因而买不起更多的供品。这个现象和南京人比较实在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

3、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掸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掸去家里的灰尘、蛛网,洒扫干净)”的风俗 ,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贴春联,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

4、 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贴门神,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燃爆竹,爆竹在唐代主要是以燃竹发出响声。到了宋代,随着火药的使用,爆竹发生了质的变化,出现了以多层纸密裹火药,接以引线,点燃引起火药爆炸的现代爆竹,因其响声如炮,也称“炮仗”。南宋时出现了以麻茎将炮仗编索成串,称“鞭炮”。人们认为新年燃放鞭炮,既可以驱邪辟恶,又是来年生活兴旺、蒸蒸日上的象征,还能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因此宋代以后

5、,爆竹广泛流行,全国各地均有专门生产爆竹的作坊,形成燃放爆竹的习俗。 人们习惯于午夜饭前放一通爆竹,俗称“闭门炮仗”,然后关上大门,一家人喜气洋洋地坐在一起,饮酒谈笑,辞岁迎年。到了岁更的子时(大年初一的零点,旧年与新年的交替时刻),更是鞭炮大作,满天震响,人们以猛烈的爆裂声代替自己对春天和对新年与幸福的呼唤。新年伊始,首次开门往往又是燃放一通爆竹,叫做“开门炮仗”,让炸碎的鞭炮纸屑覆盖自家的门前,称作“满地金钱”。,年菜,过年餐桌上的菜是丰盛的,鸡鸭鱼肉等荤菜唱主角。在各种菜品中,鱼是最讲究的,要烧整条的鲢鱼,吃年夜饭时,鲢鱼是不能动的,要等到年初一才能开吃,取“年年有余”之吉利。在素菜中,

6、最特别的是什景菜,过去南京人家都会在除夕时炒上一大盘素菜,据金陵岁时记记载:“除夕,人家以酱姜瓜、胡萝卜、金针菜、木耳、冬笋、白芹、酱油干、百页、面筋、黄豆芽等十色,细切成丝,以油炒之,谓之什景。”这就是炒什景的来历。这道地方菜物美价廉,取料方便,营养丰富。在荤菜唱主角的过年期间,这道菜还有清爽、开胃的妙处。我们不难看出,南京人的餐饮中也留下了本地习俗特征的烙印。值得一提的是,过去正月初一的早上,南京人必饮屠苏酒。王安石曾在元日一诗中咏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究竟为何物?通雅上说“大叶似蒿者”,可以解释为草药名。金陵岁时记中记载着屠苏酒方。千百年来,南京人一直饮用它。人们饮

7、此酒有个习惯,就是要面向东方,“自少至长次第饮之”(金陵岁时记)。年少者先饮,年长者后饮,取旭日东升,蒸蒸日上之意。此俗始于南朝,至清末民初渐废。,拜年,老南京人年三十要守岁(一家人在一起烤火、喝茶、聊天、嗑瓜子、娱乐一个通宵),大年初一早晨彼此相见须拱手说“恭喜发财”、“新年大吉”之类的吉祥语。初二到初五是拜年集中的时间,再晚的可到正月十五,在农村地区一个正月内都可拜年。 拜年当然是晚辈拜长辈,学生拜师长,下属拜上级。亲戚间的拜年是有次序的,据说舅父应为最先拜的(若外公外婆健在,自然更先了),岳父岳母和叔伯为次。 南京人的拜年礼品一般为四样,称为“事事如意”。上世纪4050年代,拜年的礼品是有一定规范的,品种不外乎桂圆、蜜枣、洋糖(白绵糖)、核桃仁,以及寸金糖、浇切片、花生糖、董糖等等“四色糖”,也有万字糕、糖年糕和荤油年糕。虽然平常,却是货真价实,实实在在的东西,用油纸袋包装,纸绳捆扎,再压一方小红纸,简单中透出浓浓的亲情,重重的年味。,穿新装,不用说了,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喜欢的!,有关春节的歇后语,1.三十晚上盼月亮没指望 2.三十晚上的砧板没得空 3.三十晚上买门神不能再迟了 4.大年初一去拜年专拣好听的说 5. 大年初一挂灯笼年年如此,祝大家: 虎年吉祥,虎虎生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