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教案:19.2(7)证明举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276944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教案:19.2(7)证明举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6-2017学年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教案:19.2(7)证明举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教案:19.2(7)证明举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教案:19.2(7)证明举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19.2(7)证明举例设计依据(注:只在开始新章节教学课必填)教材章节分析:学生学情分析: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来源:gkstk.Com标能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根据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掌握数学语言的转化.经历命题的转化、证明过程,感受解决几何证明问题的一般方法,体会数学语言的转化过程.数学的几何推理是非常严谨的,每一步必须有理有据,因果关系严密.重 点根据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证明命题,掌握数学语言的转化.难 点根据命题分清题设和结论,画出图形,正确写出已知和求证.教 学准 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

2、判定,角平分线性质,其他几何性质、数学语言、作图、逆命题、逆定理等.学生活动形式讨论,交流,总结,练习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课题引入: 课前练习一将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然后指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1)三角形一边的两端到这边的中线所在的直线的距离相等。(2)有两边及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来源:学优高考网指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帮助学生分清命题中的题设与结论,为作图、写已知、求证和证明作铺垫).学生所画的三角形形状不同,所选的中线不同,图形有异,可以一句话点透,避免学生困惑。在写已知条件时,学生往往漏交待“中线”,应放慢速度,举反例,仔细解释,加深理解。知识呈现: 新

3、课探索一例题1 求证:三角形一边的两端到这边的中线所在的直线的距离相等。新课探索二例题2 求证:有两边及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课内练习一 1、求证:有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课内练习二2、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课堂小结:注意分清命题的题设与结论,语言的转化,证明过程的严密性.课外作业练习册,堂堂练预习要求19.3逆命题、逆定理1.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掌握两个互逆命题之间的关系。2.能说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并能判断真假.教学后记与反思1、课堂时间消耗:教师活动 分钟;学生活动 分钟)2、本课时实际教学效果自评(满分10分): 分3、本课成功与不足及其改进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