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三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258575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三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泰安市三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泰安市三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泰安市三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泰安市三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三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三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尤其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2017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17.1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l至4页,第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

2、派最有可能是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儒家2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3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梁启超曾说:“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以下属于梁启超所说的“教义之浸淫”的是A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的

3、统治 B宗教的欺骗性使人民群众丧失了斗争精神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D中国君主专制根深蒂固5某个课外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明末清初思想的大辩论。下列观点中,最有可能得到李贽赞同的是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存” 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6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和法治 7.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

4、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规范秩序,实现社会和谐C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8.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对上述论述理解正确的是A.触及到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 B.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C.将民本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D.对清代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9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A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理是人生就固有的思想观念C理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 D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10. 有学者认为明清时

5、期一位思想家“通过对理气、道器、能所、知行等诸多哲学问题的讨论,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维最终完成了在理论上终结宋明理学的思想使命。”该思想应该是 A王阳明 B李贽 C顾炎武 D王夫之11. 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中国古代的日食记录总体上是基本可靠的,但并不完整和准确;除了因为天气不好导致一些日食没有被记录外,还与政治因素有关,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这种故意增加或减少记录的行为,表明中国古代A天文观测手段落后 B.天人感应影响深远C科学研究主观随意 D.专制皇权不受约束12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请欣赏下列四

6、种文字: 上述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13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可以看出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14 “秉持公心,指谛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鲁迅先生评论的这部小说是15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

7、商人A东汉的洛阳 B唐末的长安C北宋的东京 D明初的南京16.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A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 B唐朝诗歌空前繁荣C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D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17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图示反映的内容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玄秘塔碑 泥活字板 四书集注 全宋词 A B C D18.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解释某类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

8、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下列绘画作品属于这类绘画的是 A墨竹 B人物龙凤图 C清明上河图局部 D五子夺莲图19.“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A书法 B绘画 C杂技 D戏曲20明末小说主人公的层面十分广泛,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小说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材料反映出明代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通俗文化发展 B市民文学开始兴起C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大幅提高D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21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凡是人工刻

9、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据此推断,他认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草书22罗素评价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是“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成熟”。其中“朦胧稚嫩”时期为A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B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C17、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 D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23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每个基督徒都有权直接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的思想。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10、24.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与中古时期的有很大分别。以下哪一项与这个说法相符A.深刻表现社会现实 B.有浓厚宗教色彩C.表达主题多是动物 D.颜色鲜艳和生动25.康德说:“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而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启蒙。私下运用自己的理性往往会被限制得很狭隘。”康德认为实现启蒙人们必须拥有A.毫无限制的自由 B.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C.追求财富的自由 D.私下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26. 苏格拉底将道德和知识融合,为此他不厌其烦地提问,使被问者在追问中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11、,不得不进行道德反思。据此推知,苏格拉底构建知识与道德关联的方法 A寻找到哲学研究的崭新方向 B强调了理性思考和道德自觉 C揭示出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D说明知识多寡决定道德水准27. 马丁路德说:“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路德的观点 A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B打破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D反对罗马教会垄断教义解释权 28.古希腊先哲设想:有一批囚徒,自小待在一个地穴中,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前面洞壁上的影子,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如果有人拉他走出洞穴,他才处于真正的解放状态。这一设想旨在强调 A“人是万

12、物的尺度” B理性高于感觉 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 D.“美德即知识”29.在 15 世纪,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印刷出版物中 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 1500 年到 1520 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 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 27%。这一变化反映了A法国成为欧洲文化中心 B人文精神的复兴C欧洲宗教意识日趋淡漠 D启蒙思想的兴起3017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空前的中国文化热。很多启蒙思想家讴歌和赞美中国的体制、文官制度和伦理道德等,他们“借孔子和儒家思想之力,冲破了桎梏他们自己的神权以及王权,因而进人了现代社会”。这种现象表明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B中国文化在启蒙运动中起过积极作用C儒家学说与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D中国文化蕴含自由平等与理性的特质31. 美国宪政里程指出:“美国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