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品牌代理商:谁动了渠道的奶酪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2256452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品牌代理商:谁动了渠道的奶酪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服装品牌代理商:谁动了渠道的奶酪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服装品牌代理商:谁动了渠道的奶酪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服装品牌代理商:谁动了渠道的奶酪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服装品牌代理商:谁动了渠道的奶酪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服装品牌代理商:谁动了渠道的奶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品牌代理商:谁动了渠道的奶酪(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服装品牌代理商:谁动了渠道的奶酪品牌商和代理商、加盟商,这本是一对系出同门的“孪生兄弟”,他们原本应该在共同的“母体”内一起孕育成长,享有一样的阳光雨露,协同发展。然而,这一切目前正遭受着一些尴尬,双方的关系日趋微妙:二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博弈的现实,让彼此之间想说“爱你”,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有的服装品牌商一边牺牲着代理商、加盟商的利益,一边又不断补充“敢死队”,企图通过大量的招商来维系他们的市场网络,这个现象很普遍同时也很危险。如果品牌商把风险大量地加之于代理商、加盟商身上,那么双方之间的利益联盟最终会解体。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还有另外一种现

2、象正在服装业内催生,一些品牌纷纷投资或是将现有的代理、加盟渠道收归自有,以提高对品牌渠道的掌握能力,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直营渠道成为服装品牌发展的必需?直营、代理和加盟能否寄生于一个品牌内较好地共存共荣?品牌商和代理商、加盟商之间的微妙关系是否不可调和?类似的问题是服装业内长期以来一直在思考的,也正是本次报道试图所努力探寻的。渠道之困直营是品牌发展的必然?业内一直有这样的说法:“渠道为王,得渠道者得天下”。基于此,很多服装品牌在建立初期,为了迅速扩张市场,获取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纷纷选择了在这方面具有极大优势的代理或加盟渠道。但是随着品牌的发展,品牌商逐渐感到他们对于曾经是“亲

3、密战友”的代理商、加盟商的掌控日渐式微,后者对于自己的要求越来越多,在给了代理商返点后其品牌的利润越来越薄。因此,一些服装品牌开始考虑逐渐回收代理权,自建渠道,以增强其对销售终端的控制力,扩大利润的上涨空间。此种情况下,许多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既然品牌在发展过程中,当初代理、加盟渠道的选择有可能成为桎梏,那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选择直营?一开始就选择了直营的品牌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呢?直营会是品牌的最终归宿吗?山东舒朗服装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健民对此认为,中国服装品牌真正发展起来也就是近十年的时间,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大家对于品牌的概念很朴素,对于如何通过市场渠道来做品牌都是在摸索中。所以,在发展

4、初期,企业由于缺乏品牌的整体运作经验,利用社会资源选择代理、加盟的形式来做品牌,是一种自然选择。但是,当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有能力直营的时候,一般就会顺着直营的方向,尽可能用合适的“手段”表达自己的品牌。“随着品牌的发展,品牌商逐步收回渠道是正常现象。”舒朗在渠道选择上是以直营为主。吴健民透露,到今年下半年,舒朗在全国的店铺将达到880家,90是直营。但是对于这种直营模式的选择,吴健民却笑称是“被逼无奈做出来的”。他向记者表示,舒朗最初在烟台发展的时候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很多人愿意到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做代理、加盟,却不清楚山东人也能做服装。所以想用广告或者其他方式叫人到烟台来代理一个女

5、装品牌,难度非常大,这“逼迫”舒朗做了一个在当时看来不得已、现在看来却足够正确的直营选择。“在烟台这个特定的地理背景和历史背景下,形成了舒朗的直营模式。任何一个品牌的发展都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某种渠道模式也不是通行于任何企业的。”事实上,大举开设直营店,已经成为许多定位中高端女装的首选模式,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直营模式在终端可控力上具有显著的优势。这一观点得到了维格娜丝时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致勤的赞同。该公司品牌VGRASS由于其定位中高端的女性群体,为了维护品牌形象,有效控制终端,针对消费者的反馈做出快速反应,VGRASS采取了直营为主的模式。“直营可以缩短代理链,减少代理层次,提升对于

6、销售终端的最终控制力,获得更高的利润回报,同时有助于对产品品质的控制与货源的调配。”王致勤说。据介绍,VGRASS目前约有215家店铺,90是直营。今年,VGRASS将在以往取得良好市场业绩的基础之上,继续在重要省会城市扩张直营店的数量。计划在年底将全国店铺总数达到300家左右。得益于直营模式,该品牌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恶劣环境中,仍实现了销售额增长40以上。但是在杭州杰施时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设计总监施杰的理念里,他还是倾向于采取“合作”的模式。“代理商是品牌商的合作伙伴,合作才能优势互补,专业环节的分工才能使品牌不断发展大。如果他能够做到品牌商的标准,那我为什么一定要把代理权收回直营呢

7、?事实上,合作伙伴越多你的品牌才越强大,况且一个品牌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不过在代理的过程中,品牌要采取符合自身要求的高标准代理模式,只要这种高标准的代理模式有益于品牌发展,不一定要将渠道收回直营。”据施杰介绍,目前该公司品牌“杰施”以代理为主,该渠道占比约为70。而在一些省会城市,“杰施”也有一定比例的直营店铺。施杰表示,占“杰施”为数不多的直营店,一直坚持树立文化的高标准,该投入的一定投入,不一定考虑利润的产出。江苏品牌阳光时尚服饰所做的品类为西服,其渠道以加盟为主。该品牌公司的总经理彭正东对此认为,西服在服装领域里没有办法做到所谓的快速反应。“因为做一套西服要380道的工序,这决定了

8、它很难做到快速时尚服装的要求。所以我们采取了加盟方式来做品牌。”据介绍,阳光时尚计划今年底在全国开到80家店,其中25家直营店、55家加盟店,下一步渠道拓展仍侧重加盟的方式。目前,该品牌拥有约1/4的直营店和3/4的加盟店,而其业绩贡献率则各占约一半。彭正东同时认为,直营可能会是品牌发展的一种趋势:诸如UNIQLO(优衣库)、GAP、ZARA、H&M等国际品牌,在全世界开店都是直营店,原因在于自己掌握渠道风险较小,而且能够直接面对消费者,更快速地做出反应。但是这种趋势是否适合中国市场,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在国内著名品牌战略顾问专家王翔生看来,一些品牌在发展初期选择了代理、加盟,因为代理商、加盟商

9、能够给品牌商提供利润,营建市场网络。但是随着品牌的逐渐成熟,有的代理商和加盟商跟不上品牌的发展步伐,这时候品牌就会考虑渠道回收,淘汰他们。再加上代理商和加盟商不像品牌商,为了维护品牌形象而甘愿投资,这也是品牌商考虑渠道回收的一个原因。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目前服装行业内涌动着的这股“渠道回收热”已经引起了多数人的关注和兴趣,但是接受采访的各方人士均认为,直营并非一个品牌在发展中的必然选择。吴健民表示,品牌选择什么样的渠道,必须根据品牌商所在的地区、品牌定位、品牌发展的历史阶段以及目标市场定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随着一个品牌的发展,其直营、代理和加盟的比例必然会发生变化,有的品牌也有可能变为完

10、全的直营,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品牌都必须直营。彭正东的看法和吴健民不谋而合,他向记者表示,“是不是要一窝蜂地全部走直营这条路线,我倒觉得不一定,这还需要23年看看中国内销市场的变化如何。中国市场具有特殊性,13亿多的庞大人口,加上地方、区域差别很大,比如不同区域的消费者在审美和体型上的差异较大,在这样的差异下,我们不能人云亦云,看到国外流行做直营,也跟着在国内推广直营。”“直营模式是不是服装产业的最终模式,我认为不一定。”EACHWAY(艺之卉)时尚集团董事长周胜也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如果品牌将直营做得很大,区域范围拉伸得很大,对整个公司掌控资源消耗和管理能力的要求很高,品牌公司

11、花费的精力也比较大。“这涉及到一个阶段性的矛盾解决问题,没有一个方式能将所有的问题解决。从目前的服装渠道模式来看,还是品牌的代理和加盟多于直营。”共生之惑代理商、加盟商被弱化是“宿命”?可以看出,对于现阶段中国服装品牌的渠道选择,无论是对直营“情有独钟”的品牌商,还是以代理、加盟为主的品牌商,在“直营是否会是品牌的最终归宿”问题上,保持了一致品牌商的“直营渠道热”反映了品牌在选择商业模式上的某种趋势,但是直营并非必然选择。而问题在于,品牌商与代理商双方长久以来的“微妙关系”早已是业界公开的秘密。对此,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认为,最早服装业的“代理”概念是“代销”和“赊销”,代理商赚取的是

12、佣金,而无需买断产品。因此,资金的压力都压在厂商身上(那时几乎没有完全脱离生产的品牌商)最后销不出去的产品都要返厂,代理商除了运营成本,基本没有货品积压方面的风险,风险基本都由生产者来承担。但如今的代理更像是“经销”,即买断经营先将货品买到自家的仓库里,然后进行销售。尽管品牌商会给中间商一些退换货率的政策,但大部分资金压力和库存风险被转嫁到了代理商身上。而对于那些进入百货业的代理商,商场的回款周期和各种费用更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但是,如果代理商做得非常成功,在当地市场扩大了市场占有率,站稳脚跟后,反过来会要求品牌商降低进货价格,挤占品牌商的利润空间。“这两种方式各有利益倾向。关键点是谁的资金被

13、占用的问题,品牌商的资金被占用,无法快速流动用于下一季产品的开发,或是扩大再生产;而代理商的资金被占用在货品上不利于快速周转,同时会挤占品牌形象推广、促销等店铺运营的费用。渠道建设非一日之功,很多被大浪淘掉的品牌,就是没有处理好和代理商的利益均衡关系。如果双方互相依存的基础不存在,利益关系难免脆弱。”蒋衡杰说。著名品牌战略顾问专家王翔生认为,品牌商和代理商之间首先有“长期发展和短期利润”之间的矛盾。“品牌商有全国宏观的市场,他不一定要求每个市场都赚钱;但是代理商只有一个市场,不赚钱就没法生活了。同时,为了品牌发展,品牌商可以进行管理方面的投资;但这在代理商看来却成了开支。”另外,他还认为,品牌

14、商要求代理商忠诚,“最好能像自己的老婆一样忠诚”。但是事实上,代理商出于自身的考虑,会代理各种不同品牌。这也为双方的博弈埋下伏笔。由此可见,“利益的权衡”仍是双方关系的焦点。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双方关系中,目前品牌商相较于代理商加盟商,其话语权更强,毕竟前者在资源占有、品牌控制力等方面更加具有优势。那么,再加上随着直营渠道的被倚重,代理商和加盟商是否最终会陷入“角色被弱化”的境地?EACHWAY(艺之卉)时尚集团董事长周胜并不赞同这样的说法。他认为,虽然目前有很多品牌还远没有达到足够大的规模,以至于现阶段不需要代理商和加盟商,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以后也不需要。而对于选择了代理、加盟的品牌而言,

15、品牌商和代理商、加盟商都需要一个提升的过程,当代理商发展到了一定规模,他们需要一个公司化的模式去管理自己的代理区域,这正是目前很多代理商在积极操作的事情。还有一个现象是,代理商在某个区域的营销能力可能要比品牌商强,做得更好,而随着品牌的逐渐成熟,很多代理商也会提高自己对品牌的认识。对于女装品牌VGRASS而言,虽然依靠直营模式,其品牌获得了快速发展据最新数据统计,该品牌在亿元商场的全国女装销售中,其华东区域、中南区域的市场综合占有率已经位于前十名。就是这样一个视直营为发展“生命线”的品牌,却有效地汲取了代理商模式的精髓。该品牌公司的董事长王致勤表示,代理商通常对当地的销售状况、消费习惯、审美情趣比较理解。因此,VGRASS会在前期采用“模拟订货”的方式,在后期推行“从被动配货到主动订货”的针对性配货方式,让区域店长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代理商”的属地角色。将代理商模式的精髓注入直营模式发展的体内,可见代理商的角色和地位并没有被削弱,反而从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其重要性。山东舒朗服装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健民认为,最理想的结局就是品牌商、商场和代理商“三赢”,最后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的商业互动关系。在吴健民看来,国内零售市场的主导权一直掌握在百货商场手里,品牌商的话语权很弱;然而随着近年来许多大品牌的崛起,品牌商的话语权逐渐增强,品牌供应商和商场间的博弈更加激烈。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