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在公共生活中第三节热心公益遵守公德教学设计湘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239107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在公共生活中第三节热心公益遵守公德教学设计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在公共生活中第三节热心公益遵守公德教学设计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在公共生活中第三节热心公益遵守公德教学设计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在公共生活中第三节热心公益遵守公德教学设计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在公共生活中第三节热心公益遵守公德教学设计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在公共生活中第三节热心公益遵守公德教学设计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在公共生活中第三节热心公益遵守公德教学设计湘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尤其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热心公益 遵守公德 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设计为湘师大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节热心公益遵守公德。本课内容主要从热心参与公益活动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两大方面讲解的。通过本节的学习,要能积极的宣传及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并且能自觉遵守社会的公德,知道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什么是社会公德和公益及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并了解遵守社会公德公益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及图片的分析,使学生懂得如何参与热心公益及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学生明白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是不被人们接受的,并敢于批评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和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活中要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懂得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敢于批评破坏公益活动及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和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材料及课件。学生准备:课下收集一些关于公益活动项目,课上和大家分享。 教学过程一、 情景导入1、看一看教材11页的内容:一分钟可以做什么?一分钟,可以用来微笑,对他人、对自己、对生活微笑。一分钟,可以用来看路,观赏美丽的花朵,感受湿润的草地。一分钟,可以紧紧握住他人的手,赢得一个新朋友。一分钟,可以用来鼓励一个人,使之不气馁,让他重新选择生活。一分钟

3、关注足以使父母、老师、朋友、同学等感到幸福,构筑爱的永恒。一分钟之所以有巨大的能量,是因为我们用它来释放爱。2、个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集体。每个公民都应以关心、负责、合作、分享的态度对待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恪守公共道德,捍卫公共利益,树立公共精神。我们在关心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也会因为我们的参与而变得更加美好。 二、热心参与公益活动1、活动探究:阳光下,山里的孩子奔跑在泥泞的小路上,渴望眺望到外面的世界。你和这些孩子距离有多远?或许,只有5公里长沙连续多年举办了“为爱而来2013橘洲公益马拉松赛”,只要报名参赛者跑完5公里,就有爱心企业为这一份努力捐出500元。 谈谈你的公益经历。

4、 2、公益活动需要人们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行动。社会公益事业是我国助人济困优良道德传统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公民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有利于弘扬关心社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道德精神,有利于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信赖,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幸福指数。 3、“免费午餐”是由500多名记者和国内数十家媒体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的公益项目。该项目倡议每天捐赠3元为贫困地区学童提供免费午餐。它致力于帮助因家庭贫困而没有钱享受营养午餐的学生,同时呼吁更多爱心企业和人士加入到活动中,通过社会捐助的力量,对一些贫困山区学校简陋的厨房条件予以改善。活动干2011年4月2日正式启动。

5、 你知道哪些社会公益平台?请在同学间宣传推广。4、公益活动的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国际合作等。日常生活中,义务植树、义务大扫除、义务献血、青年志愿者活动、捐款捐物等,都是很常见的公益活动。 5、知识链接:邵逸夫,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慈善家。内地许多民众认识邵逸夫,是通过一座座由他捐资兴建的逸夫楼、逸夫图书馆和逸夫医院等。据报道,多年来他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亿港元。自1985年以来至今,邵选夫基金通过与教育部合作,捐赠款额近47 5亿港币用于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建设,建设各

6、类项目约6013个。论资产,邵逸夫并不是香港最有钱的人,但他却堪称香港最乐善好施的慈善家。邵逸夫说:“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该回到民众。”上网搜索,你会发现逸夫学校、逸夫教学楼、逸夫图书馆等遍布全国。 6、志愿服务也是体现人们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它是指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活动。志愿服务精神概括起来主要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之爱跨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它温暖了整个社会,甚至整个世界。 7、活动探究:“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的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同时也是英文“青年”的第一个大写字母Y;图集中央既是手,也是鸽子的造型

7、。标志寓意中国青年志愿者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奉献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以跨世纪的精神风貌,面向世界,走向未来,表现青年志愿者“热情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主题。每年的3月5日,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你所在的乡村、社区和学校有志愿者服务机构吗?请利用课余时间去调查和了解。8、“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如果你能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热心公益活动,那么,你已经站在时代的前列,成为我们这个“参与时代”的建设者、推动者、主人翁。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但是所有人的力量相加,就足以升腾起改变时代、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三、自觉遵守社会公德1、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最

8、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是维持正常、有序、健康的社会公共生活的基本条件。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巾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也体现了公民基本的品德素养。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2、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们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在人们的互相交往中,和悦的语气、亲切的称呼、诚挚的态度等,是相互尊重、友好的表现。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讲文明礼貌能促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 3、活动探究:在公共场合中,文明礼貌不仅仅体现在待人接物的语言上,而且体现在基本生活礼仪上。

9、比如,在公共场合要尽量把手机铃声设成震动,接听手机时尽量小声讲话,不能随意将手机中的照相机镜头对准陌生人等。 你还知道哪些呢?请在同学之间交流。 4、乐于相助一个身处困境的人,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给予热情和真诚的帮助与关怀,就是助人为乐。在社会生活中,每个社会成员都不能孤立地生存,人人都可能遇到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都会需要别人的关心、爱护、支持与帮助。如果每个人都能主动关心、帮助他人,从白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使助人为乐在社会上蔚然成风,那么,爱随处可见,温暖随处可感,助人亦助己,社会就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5、知识链接:助人为乐,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做到:一是“我为人人”。每

10、个人都可以从乘车让座、帮助残疾人过马路等小事做起,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二是“遇难相帮”。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他人发生不幸、出现困难时,热情帮助,为其分忧解难。三是“见危相救”。当有人遇到意外险情,或是遇到有人恃强凌弱等情况时,每个公民都应该弘扬正气,机智相助。四是“热心公益”。关注和支持社会公益,多献一点爱心,多添一份真情,在社会生活中做一个热心人,如赈灾救荒、捐资助学、义务献血、为社会福利事业捐款捐物等,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竭尽所能。 6、公共财物包括一切公共场所的设施,例如,剧院的座位、音响设备,公同的花木、凉亭,街道旁的交通设备、电话亭,城市的雕塑,以及画廊、图书馆、博物馆

11、、纪念馆的设备、装饰物等。它们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大家共同享有各种服务和便利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的公共财产,为全体人民所有,必须加以爱护。爱护公物是一种美德,它能体现一个公民的素质,展示一个社会的风尚,反映一个国家的精神。 7、知识链接:爱护公物要做到五个“不”:不损坏公物、不盗窃公物、不浪费公物、不贪污公物、不污染公物。 8、故事探究: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两只鸟是兄弟俩,同住在一个巢里。有一天,巢破了一个洞。大乌想:“老二会修的。”小鸟想:“老大会修的。”结果谁也没有去修。后来洞越来越大了。大鸟想:“这一下老二一定会去修了,难道巢这样破了,还能住吗?”小鸟想:“这一下老大一定会去修了,难道巢

12、这样破了,还能住吗?”结果又是谁也没有去修。一直到了严寒的冬天,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大雪纷纷地飘落。兄弟俩都蜷缩在破巢里,哆嗦地叫着:“冷啊!冷啊!”大鸟想:“这样冷的天气,老二一定耐不住,会去修的。”小鸟想: “这样冷的天气,老大一定耐不住,会去修的。”可是谁也没有动手,只是把身子蜷缩得要紧些。风越刮越凶,雪越下越大。结果,巢被风吹到地上,两只鸟都冻僵了。 这个故事给我们在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修养什么启示?9、保护环境,既是公民美德,也是公民义务。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舒适和干净,有利于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0、知识链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

13、小事做起。我将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杂物;垃圾分类投放;不随便张贴涂写;随手关水,随手关灯;11、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有序的公共生活需要法纪的规范,更需要每个公民的自觉维护。“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思想意识。 12、活动探究:如果没有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如果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如果13亿人每人朝地上吐一口痰,如果患了烈性传染病的病人到处活动,如果马路上的下水道盖板被人盗走,发挥你的想象力,继续填写:如果13、知识链接:一天,列宁去理发。一进理发室

14、看有几个人等着,列宁就坐到了队伍的末尾。理发虽认出了他,招呼道:“同志们!这是列宁同志。他日理万机,能否请他先理?”大家没有二话,都表示同意,但列宁马上制止,说:“不行!还是按先后顺序。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我的时间宝贵,别人的时间不是也宝贵吗?我先理了,别人就要多等了。”无论何人,在公共生活领域做任何事情,都要替他人着想,不能只图自己方便,往往利己时却损害了他人利益。在这一方面,列宁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14、看一看教材25页的拓展阅读。四、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想一想,写一写。 教学反思略。通过大学习,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上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