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章末评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237847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章末评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章末评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章末评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章末评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章末评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章末评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章末评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尤其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4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1关于质点和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点B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时,卫星可以被看成质点C“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为参考系来描述江水的运动D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太阳为参考系描述地球的运动解析:物体可否看成质点,与研究的问题有关,若物体形状、大小对所研究问

2、题的影响可忽略,则可看成质点,与其自身大小无关,A错,B正确,C中是以河岸为参考系,D中是以地球为参考系分别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C、D均错误。答案:B2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核心部分是使电子加速的环形室,若一电了在环形室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转了3圈回到原位置,则运动过程中位移的最大值和路程的最大值分别为()A0,6RB6R,2RC2R,6R D2R,2R解析:路程是实际走过的径迹长度,一圈的周长为2R,3圈为6R;位移大小是起点到终点的连线的长度,电子运动的过程中,“终点”不断发生变化,位移最大值为2R。答案:C3为了传递信息,周朝形成邮驿制度,宋朝增设“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金牌”

3、一昼夜行500里(1里500米),每到一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金牌”的平均速度()A与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相当B与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相当C与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速度相当D与磁悬浮列车的速度相当解析:高速公路上汽车速度要求在100 km/h左右,磁悬浮列车更快,速度在400 km/h左右,自行车速度在10 km/h左右,步行速度在4 km/h左右。一昼夜行500里,则x250 km,t24 h,v10.4 km/h,故B正确。答案:B4自然界中隼的速度比较大,它是田鼠等动物的天敌。假如隼在300 m处发现一只田鼠,并开始加速,设隼在2 s的时间内,速度由10 m/s增加到100 m/s,假设这段时间内隼

4、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这只隼加速时的加速度为()A4.5 m/s2 B45 m/s2C55 m/s2 D35 m/s2解析:由加速度的定义式得a m/s245 m/s2。故选B。答案:B5如图1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A甲比乙早运动了t1B当tt2时,两物体相遇C当tt2时,两物体相距最远图1D当tt3时,两物体相距x0解析:位移时间图像表示的是物体相对原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其斜率则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方向),由题图知,甲在t0时开始运动,而乙在tt1时才开始运动,故A正确。t2时刻甲、乙位移相等,故B正确C错误。tt3时,两物体相

5、距小于x0,故D错误。答案:AB6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的速度是10 m/s,那么,这个物体()A在这个时刻之前0.1 s内的位移一定是1 mB从这个时刻起1 s内的位移一定是10 mC从这个时刻起10 s内的位移可能是50 mD从这个时刻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通过100 m的路程所用时间为10 s解析:某时刻的速度只能反映该时刻的运动快慢,不能反映其前后的运动情况,故选项A、B错误,选项C正确。而从该时刻若物体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100 m的路程所用时间为10 s,故选项D正确。答案:CD7.图2是A、B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A做加速直线运动B物体B

6、做减速直线运动C物体A的加速度为正值,B的加速度为负值,所以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图2D物体B的速度变化比A的速度变化快解析:由两物体的速度图像可知,两物体速度的绝对值都在增大,都在做加速运动。矢量的正负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物体A的速度为正,图线的斜率为正,说明A向正方向做加速运动;物体B的速度为负,图线的斜率为负,说明B向负方向做加速运动。物体A加速度的绝对值为1 m/s2,物体B加速度的绝对值为2 m/s2,所以B的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从而B的速度变化比A的速度变化快。答案:AD8一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2 m/s,1 s后速度大小变为4 m/s,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7、速度的变化量一定是2 m/sB速度的变化量不可能等于6 m/sC加速度可能大于2 m/s2D加速度一定等于2 m/s2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初速度和末速度方向相同或相反。当初速度和末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的变化量为2 m/s,加速度大小为2 m/s2;当初速度和末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的变化量为6 m/s,加速度大小为6 m/s2。可见,只有选项C正确。答案:C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9(12分)(1)如图3所示为某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从A地开到B地的频闪照片,已知该汽车车身长为4 m,从A地开到B地共用时5 s,则该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 m/s。(提

8、示:本题要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有关数据)图3图4(2)如图4所示,在斜面上有一个滑块,在滑块中央装有一宽度为L的档光片。当滑块经过斜面上的B点时,装在斜面上B点的光电计时器(图中没有画出)记录到挡光片经过B点的时间为t,于是滑块中央在B点的瞬时速度vB就近似为_。但是,由于挡光片有一定的宽度,所以上述的瞬时速度vB实质是挡光片经过B点的_。要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可以采取的方法是适当_(填“增大”或“减小”)挡光片的宽度。解析:(1)用刻度尺量出小车的长度约为0.50 cm,两个时刻小车车头之间的距离约为2.80 cm,而小车的实际长度为4 m,所以小车在5 s内通过的位移为x4 m22.4 m,所以

9、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4.48 m/s。(2)因是利用平均速度来近似计算瞬时速度,所以挡光片的宽度越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越接近。答案:(1)4.48(2)平均速度减小三、计算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0.(16分)登山运动中,张捷用1 h 40 min由宿营地X点爬到山顶Y点。在山道上通过的路程是2 400 m,相对于X升高了1 200 m,如图5所示。(1)由X点到Y点总的位移是多少?图5(2)计算他爬山的平均速率。(3)计算他爬山的平均速度的大小。(4)他的朋友

10、李子俊从Z点爬山,比小张晚20 min开始,平均速率为0.5 m/s,还比小张早20 min到达山顶,问小李由Z点爬到Y点共通过了多少路程?解析:(1)由X点到Y点的位移x m2 000 m。(2)率0.4 m/s。(3)0.33 m/s。(4)l率t0.53 600 m1 800 m。答案:(1)2 000 m(2)0.4 m/s(3)0.33 m/s(4)1 800 m11(12分)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球获得30 m/s的速度并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脚与球作用时间为0.1 s,球在空中飞行0.3 s后被守门员挡出,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0.1 s,且球被挡出后以10 m/s沿原路反弹,求:

11、(1)罚点球的瞬间,球的加速度的大小;(2)守门员接球瞬间,球的加速度的大小。解析:(1)设球被踢出时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罚点球时的速度由v00变到v130 m/s,用时t10.1 s,由a 得罚点球时a1 m/s2300 m/s2。(2)接球时速度由v1变为v210 m/s,用时t20.1 s,则接球时a2 m/s2400 m/s2,即加速度大小为400 m/s2。答案:(1)300 m/s2(2)400 m/s212(12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小明坐在驾驶员旁边注视速度计,并记下间隔相等的各时刻的速度值,如下表所示:t/s05101520253035404550v/(kmh1)2030

12、4050505050352050根据小明的记录内容,试完成下列问题:(1)从表中数据得到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特点:在015 s内,汽车速度在变大,每经过5 s速度增大_km/h;在1530 s内汽车速度不变,速度大小为_km/h;在3045 s内汽车速度在变小,每经过5 s速度减小_km/h。(2)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出对应的vt图像。(3)如果认为在015 s内速度变化是均匀的,你能在图像中找出汽车在7.5 s时的速度值吗?解析:根据小明记录的各个时刻的速度,首先在速度时间坐标系中描出对应点,连接各点得到速度图像。(1)分析小明记录的数据不难得出答案为:10、50、15。(2)描点画图后,vt图像如图所示。(3)从图像中可以得到汽车在7.5 s时的速度为35 km/h。答案:(1)105015(2)见解析图(3)能;35 km/h通过大学习,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上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