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汉代儒学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必修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236902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汉代儒学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汉代儒学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汉代儒学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汉代儒学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汉代儒学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必修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尤其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课时跟踪检测(二) 汉代儒学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的争论,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了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不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解析:选C汉初,随着郡国并行制的推行,国家面临封国危机,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即强调思想的统一,这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正是因为如此,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主张。2董仲舒主张:“诸不在六艺之

2、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武帝采纳了这一主张,实行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建立“中朝”C独尊儒术 D推崇兼爱解析:选C根据董仲舒提出的主张以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可以得出这一措施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C项正确。3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B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C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解析:选B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符合汉武帝“大一统”的政治需要,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所以才能成为统治思想。4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因

3、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这一主张表明董仲舒的治国理念是()A竭力救济贫困以安抚广大民众B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治”C主张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治D兴办太学通过教育培养出贤士解析:选C材料中表明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故选择C项。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在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解析:选B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到西汉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反映出思

4、想领域从多元走向单一,也反映出了政治领域的相应变化,即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故B项正确。6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元146年)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A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C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D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解析:选C太学是传授儒学的地方,也是儒生入仕的重要途径,太学生人数的增加,说明入仕的儒生也在不断增加,儒生入仕人数的增加,客观上刺激了社会上进入太学学习儒学的积极性,故答案选C项。A项中央集权制

5、度最终完善不对,汉朝时,中央集权还在不断发展当中;B、D两项虽然符合历史史实,但不是太学人数增加的根本原因,人们不是因为儒学发展了而去学儒学,进入太学的目的是做官。7汉武帝时期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汉元帝主张:“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可见,汉代统治政策的特点是()A尊儒学为正统,灭绝其它思想B儒法并用,把二者放到同等地位C实行外儒内法,以儒学为正统D无为而治,儒学与黄老之学并用解析:选C本题材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反映了西汉统治者对于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态度和政策,即实行外儒内法,以儒学为正统,因此选C项。8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对中国文

6、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有关科举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儒学地位上升,成为奴化臣民的工具B促成良好的读书风尚,推动人们积极探求先进科技C作为选官方式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D儒生成为文化舞台和政治舞台的主角解析:选B本题属逆向型选择题,考查对科举制的正确认识。文人学士醉心于科举考场、功名利禄导致中国古代专心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

7、仲舒传材料二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摘编自汉书武帝纪材料三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6分)(2)据材料二,概

8、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6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6分)解析:第(1)问,“主张”直接提取材料信息概括作答,董仲舒主张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庠序来教化百姓行仁、义、礼等;“主要原因”则要结合当时形势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儒家自身主张和教化的功能等方面分析。第(2)问,“措施”可直接从材料中找出,如设置五经博士、征选儒家学者做官、提倡儒学等;“作用”需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统治、发展教育和儒学地位变化等角度分析回答。第(3)问,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思考,归纳材料三可得出“巩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等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主要是儒学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答案:(1)主张:办学校来教化人民仁、义、礼。原因: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2)措施:设五经博士;起用儒学家参政;兴办学校,大力提倡儒学。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体系;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3)影响:有利于巩固封建思想统治(或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使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更加巩固(或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束缚和阻碍作用。通过大学习,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上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