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必修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236900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必修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尤其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课时跟踪检测(一) 百家争鸣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有人写道:“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法道究竟孰是孰非?”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和谐 D人的生命解析:选B“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反映了诸子百家虽主张各异但也有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都产生于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现实是各家思想形成的基础,因此选B项。2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此事反映了孔子的

2、什么思想()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克己复礼C仁者爱人 D民贵君轻解析:选C孔子首先关心人的安危而不是自己的财产,反映的是他对他人的仁爱之心。3李克强总理以“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九字陈述自己从政以来的情怀。其中“民为本”语出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A“除井田,民得买卖”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解析:选C本题材料“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都反映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以民为本的思想主张,C项是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符合题目要求。A项是商鞅变法的措施,B项是墨子的尚贤主张,D项是荀

3、子的性恶论,都排除。4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解析:选C本题考查儒家思想中“仁”的特点和作用。孔子主张“仁”,即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构建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荀子主张“仁义”“王道”,希望统治者以德服人,从而建立一个理想的礼乐文明社会。5下表列举了中国古代某思想流

4、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其思想主张既注重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A儒家 B法家C墨家 D道家解析:选D墨家是战国时期的,法家不注重个人修养,儒家长期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占据统治地位,故A、B、C三项皆排除。6“信奉者应抛弃志向,避开荣誉和责任,在沉思冥想中回归大自然。理想的臣民有粗大的骨胳、强壮的肌肉和空空如也的脑袋。”材料反映的这一思想流派的核心主张是()A以法治国 B克己复礼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解析:选C由“回归大自然”,可知是道家学派的思想主张。A项是法家思想;B项是儒家思想;C项是道家思

5、想;D项是墨家思想。7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是()A儒家 B道家C墨家 D法家解析:选C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反对战争,提倡节俭,所以提出“兼爱”“非攻”倡导“节俭”“节用”等主张。8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道德准则和哲学基础的思想流派是()A道家、法家 B法家、儒家C儒家、道家 D墨家、道家解析:选C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道德准则的是儒家。道家主张道是世界的根本,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从而为中国的

6、哲学奠定基础,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则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荀子材料二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也?曰:分。荀子材料三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辞让则悖于情性矣。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荀子(1)归纳三则材料中荀子的基本观点。(6分)(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荀子这些思想是在什么样的时

7、代背景下提出的。(12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第一、二句话得出以民为本;根据材料一第三句话得出主张礼,治国要礼法并施;根据“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得出性恶论。第(2)问,荀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的时期,社会大变革为文化觉醒提供了条件,文化觉醒也推动了社会大变革,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本题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士人的推动等几个方面分析。答案:(1)观点:以民为本;礼;治国要礼法并施;性恶论。(2)战争频繁,人的作用增强;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形成,个体农民家庭成为国家统治的基础;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阶级矛盾尖锐。士阶层活跃,学术下移。通过大学习,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上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