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脉管系统 静脉、淋巴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62236673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5.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解剖学:脉管系统 静脉、淋巴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系统解剖学:脉管系统 静脉、淋巴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系统解剖学:脉管系统 静脉、淋巴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系统解剖学:脉管系统 静脉、淋巴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系统解剖学:脉管系统 静脉、淋巴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解剖学:脉管系统 静脉、淋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解剖学:脉管系统 静脉、淋巴(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统解剖学,脉管系统 静脉、淋巴,静 脉 vein,静 脉 vein,输送血液回心的血管为静脉 起始于毛细血管止于心房,动脉分支,静脉属支,在单位时间内,左室压入主动脉的血量=回至右心房的血量 =压入肺动脉的血量=回至左心房的血量,两者出心回心血量是如何相等?,静脉回心逆血液动力而行,静脉特点,1、浅、深静脉 (数量多壁薄容量大弹性小) 2、静脉瓣 (向心开放四肢多) 3、吻合丰富 (静脉丛、静脉网),特殊结构的静脉: 1、硬脑膜窦 2、板障静脉 3、导静脉,全身静脉,肺循环的静脉,体循环的静脉,左肺静脉(2条),右肺静脉(2条),心静脉系 上腔静脉系 下腔静脉系,Veins of pulmo

2、nary circulation,Veins of systemic circulation,运输动脉血,肺循环的静脉,左肺静脉,右肺静脉,左心房,左肺下静脉,左肺上静脉,右肺上静脉,右肺下静脉,体循环的静脉,(一)上腔静脉系,组成: 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收集: 头颈上肢 胸壁、部分胸腔脏器 等静脉血,静脉角,1、上腔静脉,右侧第一胸肋关节后 方由左右头臂静脉合成,胸锁关节的后方,2、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注入右心房前有奇静脉注入,缺少静脉瓣 通过眼上眼下静脉 与颅内海绵窦相通 通过面深静脉经 眼下静脉与翼静脉丛 和海绵窦相通,面静脉的特点,危险三角,头颈部静脉,颈外静脉,颈部最大浅静

3、脉,下颌后静脉、耳后静脉、枕静脉汇合而成。 行程 胸锁乳突肌浅面 收集 头颈部的浅层静脉血,颈静脉怒张,儿科静脉穿刺部位,颈内静脉,属支 颅内支:脑颅骨感觉器 颅外支:面静脉下颌后静脉 咽静脉舌静脉 甲状腺上中静脉,起于颈静脉孔处与乙状窦相续 行程 颈动脉鞘内 收集 头颈部的静脉血,锁骨下静脉,第1肋外缘续自腋静脉胸锁关节后方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静脉角,锁骨下静脉导管留置,头颈部静脉:,上肢静脉,浅静脉,深静脉,深浅均汇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与动脉伴行 与动脉同名,浅静脉,胸部的静脉,起始 右腰升静脉 行程 穿右膈脚入胸腔 T4高度钩绕右肺根上方 注入上腔静脉,半奇静脉 副半奇静脉,奇

4、静脉,收集 胸后壁食管支气管等静脉血(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椎静脉丛),上 腔 静 脉,(二)下腔静脉系,由下腔静脉其属支组成收集下半身的静脉血,下 腔 静 脉,第5腰椎右侧 由左右髂总静脉汇合而成 穿膈肌的腔静脉裂孔 入胸腔注入右心房,腹部的静脉,壁支: 脏支:,1对膈下静脉 4对腰静脉,成对脏支不对称表现:,右侧,左侧,(卵巢静脉),名称,髂总静脉,盆部的静脉,下肢静脉,深静脉: 浅静脉:,静脉瓣多 交通支丰富,股内侧静脉 股外侧静脉 阴部外静脉 腹壁浅静脉 旋髂浅静脉,大隐静脉五条属支,下 腔 静 脉,(L5),收集腹腔不成对脏器 (除肝外)静脉血,(三)肝门静脉系,运送血液至肝的静脉,

5、肝门静脉,肝门静脉 主 要 属 支,肠系膜上静脉 脾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胃左静脉 胃右静脉 胆囊静脉 附脐静脉,(1)食管静脉丛 (2)直肠静脉丛 (3)脐周静脉网 (4)椎静脉丛 (5)腹膜后静脉丛,肝门静脉与上下腔 静脉系间的吻合部位,肝门静脉主要侧支吻合,肝门静脉,(呕血),(便血),(脐周静脉曲张),肠系膜下静脉,脐周静脉网,直肠静脉丛,食管静脉丛,小 结,1、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静脉角。 2、头静脉、贵要静脉起止、行程及临床意义。 3、大(小)隐静脉的起止、行程及临床意义。 4、肝门静脉的特点、主要属支。 5、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的吻合部位 及临床意义。,淋巴系统,淋巴系是单

6、向的回流系统。,第一节 概述,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胸腺等。,淋巴组织是含大量淋巴细胞的网状结缔组织,是防止有害因子侵入机体的屏障。,淋巴管道包括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淋巴系功能: 回收组织液,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 输入淋巴管 淋巴结 输出淋巴管 淋巴干 淋巴导管 静脉角 静脉; 免疫; 运输脂肪。,动脉,毛细血管A端 毛细血管V端,组织液,组织细胞,静脉,淋巴系,一、淋巴管道,(一)毛细淋巴管 (二)淋巴管 淋巴管的管径较细,管的 数量较多; 管壁较薄,向心瓣膜很多; 在向心行程中,通常有一个 或多个淋巴结与之通连。 输入淋巴管,输出淋巴管。,(三)淋巴干 最后一群淋巴结的

7、输出 管汇合形成。 1.左、右颈干。 2.左、右锁骨下干。 3.左、右支气管纵隔干。 4.左、右腰干。 5.肠干。,(四)淋巴导管 1.右淋巴导管 右静脉 角右头臂 静脉上腔 静脉 右心房。 2.胸导管 起于乳糜池。 腰干+肠干乳糜池胸 导管左静脉角 上腔 静脉右心房。,右静脉角,左静脉角,二、淋巴器官,(一)淋巴结 分布特点:多沿血管排 列,居关节屈侧和体腔的隐蔽部位。 局部淋巴结 :引流某个器官或某个部位淋巴的第一级淋巴结。,(二) 脾,1、位置: 左季肋区,长轴与第10肋一致,与第9-11肋相对,左肋弓下缘不能触及。,(二) 脾,2、脾的形态 长椭圆形: 膈面; 脏面脾门; 上缘,前部有

8、23个脾切迹; 下缘,朝向后下方。 3、功能: 造血;储血;免疫。,(三) 胸 腺,位置:位于胸骨后方、上纵隔前 部、心包上方血管的前面。 形态:不对称的左右两叶, 两叶之间结缔组织相连。 年龄变化:性成熟后退化。 功能:分泌胸腺素,淋巴干细胞转化为T淋巴 细胞,建立和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反 应。,第二节 人体各部的林巴引流,一、头、颈部淋巴结 (一)头部淋巴结 1.枕淋巴结 2.乳突淋巴结 3.腮腺淋巴结 4.下颌下淋巴结 5.颏下淋巴结 输出淋巴管注入 颈外侧上深淋巴结,(二)颈部的淋巴结 1.颈前淋巴结 位于舌骨下方及喉、甲状腺、气管等器官的前方。 分浅、深两群,输出管 颈外侧下深淋巴结,

9、2颈外侧淋巴结 (1)颈外侧浅淋巴结 : 沿颈外静脉排列,收纳 颈部浅层的淋巴管,输 出管颈外侧深淋巴 结。,(2)颈外侧深淋巴结: 以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角为界分为: 1)颈外侧上深淋巴结: 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收纳鼻咽部、舌根和腭扁桃体的淋巴; 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引流舌尖的淋巴; 副神经淋巴结 。,2)颈外侧下深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前斜角肌前方的斜角肌淋巴结), 左侧斜角肌淋巴结 virchow淋巴结。 咽后淋巴结 位于咽后壁和椎前筋膜之间。,(一)肘淋巴结。 (二)腋淋巴结 (1)胸肌淋巴结:胸外侧血管周围)胸、腹外侧壁和乳房外侧和中央部的淋巴管。 (2)外侧淋巴结,二、

10、上肢的淋巴结,胸肌淋巴结,(3)肩胛下淋巴结。 (4)中央淋巴结: 收纳上述3群淋巴 结的输出管。 (5)尖淋巴结: 收纳中央淋巴结、 乳房上部淋巴管。 输出管大部分组成左右锁骨下干。,三、胸部淋巴引流,分胸壁和胸腔脏器两类。 (一)胸壁的淋巴结 1.胸骨旁淋巴结 2.肋间淋巴结 3.膈上淋巴结等。 收纳胸壁浅、深部的淋巴管,其输出管分别注入纵隔前、后淋巴结或参与支气管纵隔干及直接汇入胸导管。,(二)胸腔脏器的淋巴结 1纵隔前淋巴结 胸腔大血管和心包的前方,输出 管汇入支气管纵隔干。 2纵隔后淋巴结 食管和胸主动脉周围,输出管, 其输出管多直接注入胸导管。 3气管、支气管、肺的淋巴结 按引流的

11、顺序分为: (1)肺淋巴结:沿支气管和肺动脉的分支排列。 (2)肺门淋巴结。 (3)气管旁淋巴结 纵隔前淋巴结。纵隔前淋巴结的输出管汇合成左、右支气管纵隔干胸管和右淋巴导管。,四、腹部的淋巴引流,(一)腹壁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脐平面以上腹前外侧壁 浅、深淋巴管腋淋巴结和胸骨旁淋巴结; 脐平面以下腹前外侧壁腹股沟浅淋巴结; 腹后壁腰淋巴结。腰淋巴结位于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分布,输出管汇合成左、右腰干。,四、腹部的淋巴引流,(二)腹腔脏器的淋巴 管和淋巴结 成对脏器淋巴管直接汇 入腰淋巴结,不成对器 官的淋巴管分别注入腹 腔干、肠系膜上、下动 脉及其分支附近的诸淋 巴结。 1.腹腔淋巴结 腹腔干周围,

12、输出管汇入肠干。,四、腹部的淋巴引流,2 肠系膜上淋巴结 输出管参与组成肠干。 3肠系膜下淋巴结,输出管参与组成肠干。 肠干向上注入乳糜池。,(一)腘窝淋巴结 收纳小腿后外侧部的浅 淋巴管和足、小腿的深 淋巴管。 (二)腹股沟淋巴结 1.腹股沟浅淋巴结 分为上、下群。 2.腹股沟深淋巴结。,五、下肢的淋巴引流,六、盆部淋巴结,(一)髂内淋巴结 收纳大部分盆壁、盆腔 脏器、会阴深部、臀 部骼总淋巴结。 (二)骶淋巴结 沿骶正中血管和骶外侧 血管排列,收纳盆后 壁、直肠、前列腺或子 宫的淋巴管髂内或髂 总淋巴结。,(三)髂外淋巴结 沿髂外动脉排列骼总 淋巴结。 (四)髂总淋巴结 位于骼总动脉周围,收 纳上述三组淋巴结的输 出管,左、右腰淋巴 结。,六、盆部淋巴结,小 结,1.淋巴系的组成。 2.胸导管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及收集范围。 3.右淋巴导管的组成和收集范围。 4.九条淋巴干的名称、形成及归宿。 5.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的收集范围。 6.脾的位置和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