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肌学总论、全身肌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62236661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4.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解剖学:肌学总论、全身肌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系统解剖学:肌学总论、全身肌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系统解剖学:肌学总论、全身肌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系统解剖学:肌学总论、全身肌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系统解剖学:肌学总论、全身肌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解剖学:肌学总论、全身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解剖学:肌学总论、全身肌(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系统解剖学,肌学总论、全身肌,2,第一章 肌学,(一)肌学概述 (二)头肌、颈肌 (三)躯干肌 (四)上肢肌、下肢肌,3,肌 学 概 述,一、根据构造分类: 平滑肌-不随意肌 心肌-不随意肌 骨骼肌-随意肌,全身肌肉占体重的40%,每块肌是一个器官吗?,4,骨骼肌,心肌,平滑肌,随意肌,不随意肌,不随意肌,5,二、肌的形态和构造,(一)肌的构造 肌腹:肌组织构成, 收缩部分。 肌腱:无收缩能力, 附着于骨或皮肤。 (二)按肌的形态分类 长肌:四肢 短肌:躯干深层 扁肌(阔肌):胸腹壁 轮匝肌:孔裂周围,6,7,8,9,三、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起点(定点) 靠近躯体正中线或四肢近端的附着点

2、。 止点(动点) 远离躯体或四肢远端附着点。 多数情况下,起点为定点,止点为动点,但不是固定不变的。,肌的配布: 根据作用不同分为: 拮抗肌 协同肌 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两组肌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保证运动的质量。,10,肌的作用: 动力作用,产生动作。 (如屈伸、收展等) 静力作用,产生张力。 (如站立、坐姿),11,12,四、肌的辅助装置,(一)筋膜 由结缔组织构成,存在多种形式。 1.浅筋膜 (皮下筋膜) 2.深筋膜(固有筋膜),13,(二)滑膜囊 封闭的结缔组织小囊,位于肌腱和骨面之间。,四、肌的辅助装置,(三)腱鞘 1.腱纤维鞘(外) 2.腱滑膜鞘(内) (1)壁层 (2)脏层,14,

3、15,头 肌,头肌分为面肌和咀嚼肌。 一、面肌(表情肌) 作用:闭合和开大面部孔裂; 显示表情。 (一)枕额肌(颅顶肌) 额腹帽状腱膜枕腹 作用:提眉、皱额 (二)眼轮匝肌 (三)口周围肌 (四)鼻肌,16,二、咀嚼肌,下颌关节周围。 (一)咬肌 (二)颞肌 (三)翼内肌 (四)翼外肌 咬肌、颞肌、翼内肌上提 下颌骨,闭口作用。 翼外肌张口作用。,17,颈 肌,依位置分为颈浅、深肌 一、颈浅肌 胸锁乳突肌: (肌性标志) 一侧收缩颈转向同侧,面转向对侧; 两侧同时收缩-头后仰。,18,1.舌骨上肌群 二腹肌 下颌舌骨肌 茎突舌骨肌 颏舌骨肌 2.舌骨下肌群 胸骨舌骨肌 胸骨甲状肌 甲状舌骨肌

4、肩胛舌骨肌,二、颈浅肌,舌骨上、下肌群参与张口、吞咽动作。,19,三、颈深肌,前、中、后斜角肌 斜角肌间隙 (锁骨下动脉、臂丛),斜角肌间隙,20,躯干肌,一、背肌 (一)浅层 1.斜方肌 作用:耸肩、垂肩,肩胛骨 靠拢脊柱(“塌肩”) 2.背阔肌(最大阔肌) 作用:臂后伸、内收、旋内。,21,一、背肌,(二)深层 竖脊肌(骶棘肌) 形态位置:最长最大的背肌;位于脊柱两侧沟内。 作用:伸脊柱,头后 仰 ;一侧收缩, 脊柱侧屈。,22,二、胸肌,(一)胸上肢肌 (1)胸大肌 功能:运动肩关节、 上提躯干(引体向上) 同哪块肌? (2)胸小肌 (3)前锯肌 功能:拉肩胛骨向前 (“翼状肩”),23

5、,(二)胸固有肌:参与构成胸壁 (1)肋间外肌 作用:提肋助吸气 (2)肋间内肌 作用:降肋助呼气 (3)肋间最内肌 (4)胸横肌,24,三、膈,起自胸廓下口,止于中心腱。 结构特点: 腔静脉孔 (8)-下腔静脉 食管裂孔 (10)-食管和迷走神经 主动脉裂孔 (12)-主动脉和胸导管,25,作用: 1.主要呼吸肌: 收缩时吸气;松弛时呼气。 2.增加腹压: 协助排便、呕吐、分娩等。,三、膈,26,四、腹肌,分前外侧群和后群。 (一)前外侧群 1.腹外斜肌 2.腹内斜肌 3.腹横肌 4.腹直肌,27,四、腹肌,腹前外侧群肌的作用: 1. 保护腹腔脏器。 2. 维持腹内压,协助排便、呕吐、咳嗽、

6、分娩等。 3. 脊柱前屈、侧屈、旋转;降肋助呼气。,28,腹股沟管: 男性 精索 女性 子宫圆韧带,29,上肢肌,一、上肢带肌 三角肌 形态位置:三角 形;包绕肩部 作用:臂外展; 损伤 “方肩”,30,二、臂肌(前后群),(一)前群 1.肱二头肌 长头-盂上结节 短头-喙突 止于桡骨粗隆。 作用:屈肘; 前臂旋后; 协助屈肩关节。 2.喙肱肌 3.肱肌,31,32,二、臂肌,(二)后群 肱三头肌 起点: 长头盂下结节 外侧头桡神经沟外上方 内侧头桡神经沟内下方 止点:尺骨鹰嘴 作用:伸肘; 上臂后伸和内收,33,三、前臂肌(前后群),(一)前群肌: 作用:屈肘、屈腕、 屈指、使前臂旋前。 第

7、1层 5块,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 肱桡肌 旋前圆肌 桡侧腕屈肌 掌长肌 尺侧腕屈肌,34,三、前臂肌,第2层 1块,指浅屈肌。 第3层 2块,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 第4层 1块,旋前方肌。,35,三、前臂肌,(二)后群 作用:伸腕、伸指、 前臂旋后。 共10块,分浅深两层。,36,四、手肌,(一)外侧群 (鱼际) 4块:拇短展肌、拇短屈 肌、拇对掌肌、拇收肌。 (二)内侧群 (小鱼际) 3块: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对掌肌。 (三)中间群 4块蚓状肌,7块骨间肌。,37,下肢肌,一、髋肌 (一)前群 1.髂腰肌 腰大肌 髂肌 2.阔筋膜张肌,(二)后群 1.臀大肌 形态位置:略呈四方形,大而

8、 肥厚,臀浅部 作用:髋关节后伸和旋外; 下肢固定时,维持直立。 临床:臀肌注射部位外上 1/4 ; 2.臀中肌 3.臀小肌,38,39,二、大腿肌(前、后、内侧群),(一)前群 1. 缝匠肌(人体最长) 形态位置:呈扁带状,股前部, 作用:屈髋关节,屈膝关节。 2. 股四头肌(人体最大) 形态位置:股前部;四头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 作用:伸膝关节,屈髋关节,40,二、大腿肌,(二)内侧群 5块,浅层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中层为短收肌;深层为大收肌 。 作用:大腿内收。 (三)后群 1.股二头肌 2.半腱肌 3.半膜肌 作用:屈膝关节、伸髋关节,41,三、小腿肌(前、后

9、、外侧群),(一)前群 1.胫骨前肌 2.趾长伸肌 3.踇长伸肌 作用:足背屈、足内翻、 伸趾。 (二)外群 1.腓骨长肌 2.腓骨短肌 作用:足外翻、跖屈。,42,三、小腿肌,(三)后群 小腿三头肌 腓肠肌 比目鱼肌,作用: 屈踝关节 (足跖屈) 屈膝关节,43,小结,1、掌握头肌的分部。 了解主要面肌和咀嚼肌的名称。 2、掌握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 的位置;斜角肌间隙概念。 3、掌握膈的位置、形态和作用,膈的裂孔及其 通过的结构。 4、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和 作用。 5、掌握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 和作用。,44,45,46,47,48,49,50,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