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 考点一遍过 专题35 灿烂的中华文化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235573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 考点一遍过 专题35 灿烂的中华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政治 考点一遍过 专题35 灿烂的中华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政治 考点一遍过 专题35 灿烂的中华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政治 考点一遍过 专题35 灿烂的中华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政治 考点一遍过 专题35 灿烂的中华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 考点一遍过 专题35 灿烂的中华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 考点一遍过 专题35 灿烂的中华文化(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来,虽然作了一些工作,但与上级要求和职工期望还有较大差距,现根据民主生活会的要求,结合本次民主生活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主题专题35 灿烂的中华文化(一)中华文化发展史古代辉煌的历程: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

2、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近代衰微的原因: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再创辉煌:原因: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二)中华文化

3、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含义:源远流长,强调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未中断过;侧重于纵向和动态,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重要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并设有史官,这些史官大都终身世袭。我国历史上编纂的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不

4、是只有文字和史书典籍,还有其他见证。不能将汉字等同于文字,汉字只是文字的一种。博大精深含义:博大精深,强调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阔;侧重于从横向和静态的角度,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表现: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

5、华文化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民族的文化 ,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含义: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

6、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具体表现:第一、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扬弃吸收。如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欺凌压迫,大批热血知识分子仍然不忘借鉴西方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这种文化开放心态,正是中国文化有容乃大的包容性的表现。在中国古代,儒、释(佛)道三家信奉的神供奉于一堂。第二、中华文化能够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如盛唐是中国最为开放的时代,胡汉文化相互融合,促进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第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为善于包容百家学说和吸收不同地区的

7、文化精华。如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学说既互相驳难,又相互吸收,吕不韦主持编纂的吕氏春秋正是总揽百家思想的体现。(四)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考向一 全面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是相对于两河流域文化、古埃及和古印度文化的断代而言的,是从纵向角度说的。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并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世界上只有古老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和古代两河流域的古老文化只

8、是源远却没有流长,这是从文化的发展轨迹上说的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并不意味着中华文化的发展一帆风顺,中华文化经历了古代的辉煌、近代的衰微和现代再创辉煌的过程新时期在党的领导下,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化一定会再创辉煌重要见证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典例1】在世界上最初几个文明的发祥地中,除两河流域文明湮灭外,印度文明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先后因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而希腊化、因恺撒占领而罗马化、因阿拉伯人迁入而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人入侵而中断并沉睡千年。世界人类

9、文明的发祥地,除了中华文明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外,其他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这说明A中国是悠久的文明古国B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C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D中华文明是世界最早的文明【答案】B【解析】世界最初的几个文明,唯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而绵延不绝,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故B符合题意。考向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的比较汉字史书典籍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

10、进入文明时代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典例2】竹书纪年是现今所知中国史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等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的成果ABCD【答案】B 考向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

11、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典例3】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冀南和晋、陕、豫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利用西厢减少东厢的西晒;西北甘、青一带,风沙很大,院墙加高,称为“庄窠”;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这些特点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各地文化的差异性中国文化在继承中积累而成文化遗产对研究文明演进的意义ABCD【答案】A【解析】不同地

12、区的民居特点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体现了文化的个性,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排除。考向四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类别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侧重点侧重于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从未中断过侧重于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见证或表现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联系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典例4】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

13、医理论专著。它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的知识,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这表明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实现文化创新需要独树一帜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BCD【答案】C 考向五 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区别中华民族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一个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总和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在

14、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联系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外部看,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的;从内部看,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由不同的区域文化构成,呈现文化的“多元”化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从民族角度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典例5】藏族文化是一种人类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高原文化,也是一种特定社会历史阶段下形成并发展的文化。藏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藏族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身的民族特性中华文化通过藏族文化体现出特有的魅力藏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藏族文化促进了藏族的发展ABCD【答案】B 考向六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内涵意义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典例6】在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随着中国向西方列强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割让半殖民地,许多犹太人移民到中国的上海、香港等商业中心。随后又有数万名犹太人为了躲避纳粹的屠杀而来到中国。定居于中国的犹太人早与当地的中国人融合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