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19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235027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19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19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19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19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19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1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1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来,虽然作了一些工作,但与上级要求和职工期望还有较大差距,现根据民主生活会的要求,结合本次民主生活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主题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人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该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的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可;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

2、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2.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这种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下列是原始史料的是( )A孟子,名轲,邹人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民贵君轻 D他认为人

3、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3.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4.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张( )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5.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几句流传千古、至今不衰的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从其内容看反映了( )

4、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 C李贽“异端” D经世致用思想6.下列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观点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B“夫民者,唯君者有之,为人臣者助君理之。”C“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D“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7.李贽道古录载:“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B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C强调万物存在

5、对立统一D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8.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A. 重视道德的意义 B. 肯定人的价值 C. 强调知识的作用 D. 推崇君主权威9.“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最先烟消云散”的根本原因是( )A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C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 D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改变传统观念10.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与这一思想一致的为( )A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B君

6、君,臣臣,父父,子子C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D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11.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在本质上共同反映了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B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C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12.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狄德罗说:“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男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上述两人主张的相同之处是 A.都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B.都主张宽容他人

7、一 C.都主张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D.都主张敬畏自然13.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此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A开展世俗教育 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C自由探讨真理 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14.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作用的共同点是A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15.“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引文中的“

8、这些哲人”和空格部分()分别是指A人文主义者、人性 B启蒙思想家、理性 C启蒙思想家、科学 D人文主义者、理性16.文艺复兴中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大多和宗教有关,宗教改革家也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这说明 A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复兴B资产阶级不反对天主教会C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高,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D宗教改革中改革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振兴基督教17.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俚曲。魏晋以来,(吴歌)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欢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社交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因是A散曲等艺术形式的兴起

9、B异端思潮的影响C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D人们的个性受到压抑18.民间文化是庶民生活最直接创造的产物,中国民间文化以明清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最值得投入心智,探索研究。下列关于明清民间文化的相关阐述正确的是A文人画、小说都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 B民间文化成为明清社会思想的主流 C民间文化可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D民间文化的发展与小农经济繁荣有关19.文化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下列时代风貌与文化艺术特色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组是A魏晋时期社会动荡道教、佛教相继兴盛发展B隋唐时期盛世气象杜甫诗歌体现忧国思家情C宋代社会生活丰富反映民生活的话本流行D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小说逐渐发展为文学主流20

10、.下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21.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 逐渐神秘化 D 逐渐宗教化22.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美文化的交融性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23.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窦

11、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东汉的洛阳 B.唐末的长安 C.北宋的开封 D.明初的南京24.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引用了古人的一句名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用以明志。与这一名言出处作品属于同一艺术风格的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25.我国古代在天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B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C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D郭守敬创制的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26.2010

12、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A绘画艺术 B书法艺术 C篆刻艺术 D戏剧表演27.古语云:“潮者,据朝来也;汐者,言夕至也。”能对这一自然现象作出科学解释的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8.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

13、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29.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30.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 “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第II卷(非选择题)二、主观题(本题共2道小题,第1题15分,第2题25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