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234402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来,虽然作了一些工作,但与上级要求和职工期望还有较大差距,现根据民主生活会的要求,结合本次民主生活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主题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课标要求 考纲要求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1识记 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

2、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学习目标】 1. 熟读课文弄清字音,把握文章内容,疏通文章大意。 2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的特点。 3. 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4合作探究,涵泳体味,赏析孟子逻辑严谨、气势酣畅的论辩艺术 【重、难点】 1. 掌握文言重点语句,准确翻译全文。 2. 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的特点。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任

3、务一】利用5分钟时间,勾画你未掌握的知识。 一、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人,思想家,教育家。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他直接继承了孔子的师传,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把孔子侧重于个人道德的“仁”,推演为政治方面的仁政学说。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地位仅次于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非常激烈的战国中期,其政治主张与社会理想的根本核心是:“民本”、“仁政”。他主张行“仁政”,统一天下。 在通晓儒家学说之后,曾游说各国,(便去)游说侍奉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

4、(于是)到了魏国,梁惠王不听信他的主张,(他的言论)反而被认为是迂曲玄远而不切实际。当时,(各诸侯国都在实行变革),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正当各诸侯国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乡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整理诗经、书经,阐发孔子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 孟子首先是一个傲岸不屈的“大丈夫”,其次才是一个口若悬河的雄辩家。他特立独行

5、,傲气十足,敢爱敢恨,有股“浩然之气”,而底子是“大丈夫”精神。他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正是这样的道德信念、人格自负,使他目空一切,“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使他知言察情,巧施辩术,气盛辞壮,取得很好的论辩效果。 宋代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科举考试,都以“四书”为命题依据之一。 2课前检测: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王好( )战 弃甲曳( )兵而走 谷不可胜( )食也 数罟( )不入洿( )池 养生丧( )死无憾 鸡豚( ) 狗彘( )之畜( ) 庠

6、序( ) 孝悌( ) 然而不王( )者 涂有饿莩( ) 【任务二】自主学习:朗读课文14段,朗读过程中,借助字典与注解,疏通文意,正确翻译课文。画出难点,找出其中的文言五项,并标记到书上。 我的疑惑: 【探究案】 小组组员先单独思考,再各抒己见,进行交流,组长归纳整理答案,按要求准备展示。 1.这篇课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 2.孟子是怎样解达梁惠王的疑惑的?对“五十步笑百步”喻义如何理解? 3.重要句子翻译。(关注得分点)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2)请以战喻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第二课时 【预习案】 【自主学习】朗

7、读课文57段,朗读过程中,结合注释译课文,画出难点,找出其中的文言五项,并标记到书上。 我的疑惑: 【探究案】 小组组员先单独思考,再各抒己见,进行交流,组长归纳整理答案,按要求准备展示。 1. 孟子认为“民之加多”,就要施仁政,行王道。他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 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 3.孟子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论辩效果? 4.重要句子翻译。(关注得分点)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3)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第三课

8、时 【训练案】 针对学习目标二的强化训练 使用说明: 1用25分钟时间,个人完成训练案; 2用10分钟时间,小组内部交流答案,组长归纳整理疑难点; 3用5分钟时间,小组之间互相答疑,教师点拨、纠正。 4用5分钟时间,自我反思、整理。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E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3.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

9、用的两项是 ( ) A王好战,请以战喻 B曹刿请见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5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秩序;敬爱兄长) D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 课外提升:阅读下文完成69题。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yu天子诸候养禽兽的地方)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10、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圃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圃方七十里,刍荛者(这里指割草打柴的人)往焉,雉兔者(这里指猎人)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邻,郊外有关)之内,有圃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6解释文中加红色的词。 方 诸 犹 之 如 宜 7(1)这一则故事体现了孟子的什么观点? (2)孟子主要通过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8孟子为什么把齐宣王的园囿比作陷阱,说齐宣王是“为阱于国中”? 现将本人存在的有关问题和今后的整改方向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简要的汇报,讲得不够的地方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