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语文中考真题分类汇编:26 专题二十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第一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226008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语文中考真题分类汇编:26 专题二十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第一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6语文中考真题分类汇编:26 专题二十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第一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6语文中考真题分类汇编:26 专题二十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第一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6语文中考真题分类汇编:26 专题二十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第一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6语文中考真题分类汇编:26 专题二十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第一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语文中考真题分类汇编:26 专题二十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第一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语文中考真题分类汇编:26 专题二十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第一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十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一、(2016重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9-12题。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3)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有删节)【注】1鄂版教材为句号。23鄂版教材为逗号。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2、(1)卷石底以出( ) (2)佁然不动( )(3)其岸势犬牙差互( ) (4)乃记之而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D第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12. 第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来源:gkst

3、k.Com【答案】9.(1)弯曲(或翻卷) (2)呆呆的样子 (3)像狗的牙齿一样 (4)离开10. (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或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2)因为这里的环境大凄清,不可以久留。11. C(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情态。)12. 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二、(2016成都A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五柳先生传【东晋】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4、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亦不详其姓字 详:详细 B造饮辄尽 造:到C曾不吝情去留 去:离开 D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的样子【答案】A【解析】详:了解,知道。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以为号焉 不以物喜B亲旧知其如此 其真无马邪C既醉而退 学而不思则罔D无怀氏之民欤

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答案】D【解析】A项“介词,用/介词,因为,由于”;B项“代词,他/语气助词,增强反问语气”;C项“表承接,然后,就/标转折,却”。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A(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B(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C(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D(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新奇得忘记

6、了吃饭。【答案】B【解析】理解句中重要词汇:“不求甚解”原文中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理解领会。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愿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B五柳先生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来源:gkstk.ComC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

7、不入。D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答案】D【解析】“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三、(2016德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

8、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米粟非不多也( ) 委而去之( )15孟子说服力极强,结合全文分析其语言特色。【答案】14.示例:粮食 放弃15.示例:运用对比和排比,增强语势,有说服力;整散结合,句式灵活,表达自由奔放,语势更加强烈。四、(2016广州)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

9、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

10、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朝服衣冠,窥镜 客之美我者 A. B. 朝而往,暮而归 环而攻之而不胜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C. D. 及鲁肃过寻阳 愿为市鞍马 【答案】A 【解析】 A早晨; B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C 过错/到;D 名词:集市/动词:买 这考查的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等知识点,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善于积累总结这些特殊词语的解释和用法。 10.把“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第二天,徐公到(邹忌家)来,(

11、邹忌)仔细观察了一下,认为自己长得不如徐公好看。 【解析】这句话共有四处得分点:第一处“明日”是第二天的意思,第二处“孰”是仔细的意思,第三处“视”是观察的意思,第四处“以为”是认为的意思。学生在翻译时要做到实词翻译准确,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特殊句式要符合现代汉语语序用法,语句通顺。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虽然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是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 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设喻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 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大成效。 D、 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

12、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答案】D 【解析】“间”是偶尔的意思,表示偶尔有人进谏,此句理解错误。 五、(2016娄底)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

13、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 B惟长/堤一痕C是/非木柿 D夫/大国难测也【答案】B【解析】“长堤”是一个词,不应分开。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大之狱(案件) B卒逢暴雨(通“猝”突然)C公将鼓之(代词、那件事D可以一战(介词,凭借)【答案】C【解析】“公将鼓之”的“之”字不解释为代词,那件事,而应是音节助词,不译。12、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